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炳森  林迪  李绮娴 《吉林医学》2010,31(15):2283-2283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例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痊愈出院,成功率为90.0%;2例非手术治疗失败中转开腹手术治愈。结论: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脾破裂非手术治疗作为脾损伤治疗手段中的一种,已越来越为临床熟知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颅内压(ICP)的变化,探究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颅脑损伤并进行大骨瓣开颅手术的患者80例,应用硬脑膜下压力测定法,进行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观察结果,判断颅内伤情、脑水肿情况和指导临床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80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下,7例再次手术;ICP越高,GCS越低;ICP越高,预后越差,6个月后有6例患者死亡。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术后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有助于监测继发性脑水肿、及早发现颅内再出血,指导及时调整治疗措施,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局部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预后影响,为临床治疗的时间选择做出指导。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9月—2013年9月用局部亚低温方法治疗的DAI患者140例,随机平均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亚低温组分别给予不同时间的局部亚低温治疗。与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统计治疗结果并判定疗效。结果局部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有效率(60%)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亚低温治疗治疗效果与开始时间有明显相关性,治疗时间越早,预后恢复效果越明显。以12 h为分界值,入院12 h以内亚低温治疗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伤残及死亡概率。12 h以后的治疗,预后则无明显效果。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预后有效,治疗时间越早,预后恢复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应用单蒂双叶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复杂性手外伤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探讨单蒂双叶髂腹沟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我院根据手损伤的情况设计应用单蒂双叶髂腹股沟皮瓣修复了虎口、手掌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以及两手指的脱套伤16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断蒂后手功能恢复满意,部分病例后期行皮瓣修薄术,外形恢复满意。结论单蒂双叶髂腹股沟皮瓣手术操作较为简单,皮瓣血运安全可靠,术后治疗及护理相对容易,是临床修复复杂手外伤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消风止瘁颗粒中甘草酸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一水·冰醋酸(35:65:2),流速:1ml/min,柱温:室温(25℃),检测波长:250nm。结果:当甘草酸在0~224.0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9,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RSD为1.15%(n=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消风止痒颗粒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川贝清肺膏中甘草酸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C18(4.6 mm×150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冰醋酸(37∶63∶2);检测波长:250 nm;流速:1 ml/min;柱温为室温(25℃)。结果:样品中甘草酸得到很好的分离,当甘草酸在10.0~104.0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 9,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99%,RSD为0.96%(n=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川贝清肺膏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薛非凡  曾丽  王丽玉  李炳森 《中国药师》2013,(12):1812-1814
目的:建立厄贝沙坦胶囊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照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C第一法),以0.1 mol·L-1盐酸溶液为溶剂,转速为100 r·min-1;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测定波长为245 nm。结果:30 min内产品的溶出率达到75%以上,辅料对主药测定无干扰,厄贝沙坦线性范围为2.5025.00μg·ml-1(r=0.999 9),回收率为100.5%(RSD=0.13%,n=9)。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厄贝沙坦胶囊的溶出度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接受诊治的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行介入治疗,对照组3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定,观察组30例中,20例患者恢复到5级,8例患者恢复到4级,所占比例为93.3%(28/30),对照组30例中,16例患者恢复到5级,6例患者恢复到4级,所占比例为73.3%(22/30),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治疗采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安全性高、定位准确、创伤小、成功率高且患者容易接受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多发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10年8月,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微型钛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闭合性多发掌骨骨折27例,其中2处掌骨骨折12例.3处掌骨骨折15例。结果术后随访10-25个月,所有骨折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4.6周。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各掌骨骨折对应手指功能活动:优47指,良16指,优良率91%。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多发掌骨骨折可取得解剖复位、固定可靠、允许关节早期功能活动的临床效果,是闭合性多发掌骨骨折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高压氧并神经外科治疗与单纯神经外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按照挂号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高压氧并给予外科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外科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效果不明显,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来说,采用高压氧并提供相应的外科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