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34岁。自1979年上半年自觉胸痛,呈阵发性,常见于夜间熟睡或较剧烈运动时,多为针刺样,胸骨两侧明显,范围不定,不放射,持续0.5~2h不等,服血管扩张药无效。发作后取坐位或半卧位并按摩胸前可使疼痛减轻或消失,伴心悸。近两月胸痛加重,失眠,影响工作及休息而入院。  相似文献   
2.
关于预激综合征曾有人提出各种分型法。这些分型既不能帮助医生解释心电图改变,也无助于从电生理上理解预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特别是自从对某些预激综合征的病人提出了手术疗法以来,过去的A型和B型分类法对临床医生显得更不适用。名词用得是否确当对外科医生选择正确的手术途径十分重要。A  相似文献   
3.
心肌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和顺应性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李汉康  耿曙光 《江苏医药》1989,15(3):184-185
本文分析50例肥厚型心肌病12导联心电图,并与100名健康人和25例陈旧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对比,重点探讨反映室间隔除极异常的Q波和RV_2振幅的改变。结果显示异常Q波分布导联离散,出现窄(≤0.04″、≥1/4R)而无顿挫或深而窄(≤O.04″、<1/4R但 3mm)、呈“柳叶刀”形q波,以及RV_2电压增高(≥10mm)等是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采用心机械图法,测定202名正常人和58例扩张型心肌病2项收缩性指标和5项舒张性指标。结果证明DCM的心力衰竭属收缩和舒张混合型,在DCM早期射血分数就已明显减低,其降幅与临床心功能不全的程度相一致,反映左室舒张性的多项指标与心衰症状的出现相关联,DCM的晚期病例提示有心室“过度”顺应现象。  相似文献   
6.
左心室舒张功能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放射性核素等研究证明,正常人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有随年龄增长而自然“衰变”的趋势。高血压、冠心病和肥厚型心肌病等的早期多显示有舒张功能受损,而其收缩功能则仍是正常的。某些心功能不全者以“舒张衰竭”为其特征,对其防治已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加速型室性自主节律的表现形式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速型室性自主节律的心电图表现除所谓“典型”者外可有诸多变异。本文根据多年观察按心电图特征将其分为六种不同类型,结合临床分析,正常心脏者出现此种心律为数不少,但在某些特定类型病例应多考虑为器质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8.
近20多年来,由于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建立和有效地肪治了致命性心律失常,使急性心肌梗塞中原发性电死亡日趋减  相似文献   
9.
近20多年来,由于冠心病监护单位(CCU)的建立和有效地防治了致命性的心律失常,使急性心肌梗塞中原发性电死亡日趋减少,结果心源性休克成了本病死亡的首要原因。迄今,心肌梗塞休克的病死率仍高达80—100%。在这些病人中,心室机械性并发症常促成或加重梗塞所引起的心脏功能的抑制,成为发生  相似文献   
10.
测定70例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值,发现血清TG、LDL-C和TC水平与正常人组相似,但HDL-C值明显低于正常(P<0.001),HDL-C/TC的百分比值也显著下降,LDL-C/HDL-C比值明显上升,显示抗粥样硬化保护因子不足,是构成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临床评价血脂方面对本病发生的敏感性时,应从LDL-C/HDL-C比值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