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7篇
药学   5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下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间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变化及通讯功能的改变.方法 体外培养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传代后加入ATRA(1×10-5mol/L),采用细胞免疫化学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加药前后Cx43表达的变化;采用细胞划痕染料传输技术比较二者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功能的差异.结果 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加药前后,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Cx43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7.2%±2.04%和54.5%±5.66%,流式细胞术检测Cx43的含量为38.75%±23.95%和49.5%±5.46%;加药后染料可传输至4~5列细胞,明显高于加药前(P<0.01).结论 加入ATRA后,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间通讯功能较加药前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应用"双质控法"、加强"即刻法"室内质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段惠玲  李忠俊  滕本秀 《重庆医学》2006,35(11):971-973
目的应用“双质控法”,加强、完善“即刻法”室内质控,并用于抗-HIV抗体检测的质量监控.方法采用ELISA法进行HIV抗体检测.每次更换试剂时,使用原试剂和新批号试剂同板检测3次,并采用同一质控血清.原试剂的质控结果参与原数据组按“即刻法”分析,新试剂的质控结果参与原试剂数据组按“即刻法”分析,3次均不向负值偏移至告警或失控时,从第3次开始新数据组用“即刻法”分析.更换质控血清时,两种质控血清同板检测3次,即在同一试剂板中分别加入原质控血清和新质控血清;原质控血清的检测结果参与原数据组按“即刻法”分析,新质控血清的检测结果从第3次开始新数据组用“即刻法”分析.结果采用“双质控法”较好地解决了“即刻法”开始几次检测结果无法控制的状况.结论 “双质控法”进一步加强、完善了“即刻法”在ELISA检测中的质量监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郑月明  张琨琨  李忠俊 《重庆医学》2006,35(12):1073-1073
目的对Rh—D——血型患者家系进行调查。方法应用Anti—D、C、E、c、e抗体检测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Rh血型。结果已证者血型为B—D—,其父亲血型为AB CcD—、母亲为A—Dee,其2个弟弟均为A CcDEe,其丈夫和女儿血型分别为:ACCDee、BCCDee。结论实验结果证实,已证者Rh—D——由父亲ABCcD—和母亲A—DEe遗传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产血液成分分离机建立治疗性血浆置换床旁救治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建立了治疗性血浆置换床旁救治技术,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采用床旁治疗性血浆置换技术救治154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床旁治疗性血浆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可行性。结果该治疗性血浆置换床旁救治方案的总体有效率为86.4%。其中吉兰巴雷综合征74例,有效率为83.8%;与血浆置换组相比,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组患者运动障碍明显改善(P0.05)。重症肌无力50例,有效率为90.0%。急性肝衰竭30例,有效率为86.7%。154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4%。结论应用民族产品血液成分分离机建立的床旁治疗性血浆置换技术安全、有效,是推动治疗性血浆置换技术临床应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后与正常人骨髓基质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 (connexin43, Cx43)表达的变化及通讯功能的改变.方法 体外培养初发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及化疗后完全缓解的与正常人的骨髓基质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三者之间Cx43表达的变化;采用细胞划痕染料传输技术比较三者之间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GJIC)功能的差异.结果 正常人、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及化疗后完全缓解的骨髓基质细胞上Cx43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8.0±3.5)%、(12.0±2.4) %和(52.0±3.1) %;基质细胞上Cx43蛋白的光密度值分别为(175.08±8.34)、(45.42±3.71)及(94.33±7.20);染料传输的细胞数分别为(9.20±0.35)、(1.84±0.33)和(4.07±0.53).结论 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间通讯功能较正常人及化疗后完全缓解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6.
骨髓基质细胞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构成的骨髓微环境在机体造血发育、血液病发生、恶性血液病细胞凋亡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骨髓基质细胞保护白血病细胞抑制药物诱导的凋亡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BMSCs)抑制柔红霉素(DNR)诱导Jurkat细胞凋亡过程中Jurkat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在BMSCs对Jurkat细胞保护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Percoll体外分离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BMSCs;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建立白血病BMSCs保护的Jurkat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文库;并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初步鉴定与分析.结果成功地建立了白血病BMSCs保护的Jurkat细胞上调和下调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文库;初步筛选克隆到30个上调差异表达基因和22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cDNA片段;其功能主要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细胞能量代谢相关.结论白血病患者BMSCs能诱导Jurkat细胞基因发生差异表达,为探讨白血病患者BMSCs保护白血病细胞逃避化疗药物杀伤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前期研究.  相似文献   
8.
提高医院输血科科学合理有效用血的管理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国家卫生部制定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我国第1部法律性输血指南,实施9年来对各级医疗机构科学、合理、有效用血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医院输血科(血库)担负着为临床各科室提供医疗用血和指导输血的重要任务,也是医院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作用已深入到临床医学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前,医科院校的学员普遍存在着适应性差,实际工作应变能力不强的弱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员缺乏普通教育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医学素质不高。拿输血科专业来说,学员在校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存在与临床工作脱节的现象。在科室实习期间,学员最需要的两种能力:(1)理论联系实际能力;(2)独立操作及分析判断能力。要培养学员这种能力,需要对现行的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为此,我们输血科教学小组把培养学员的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操作、分析、判断能力纳入了科室的实习教学计划。对学员进行实际训练,培养分析判断能力,依此巩固在校基础理论知识,达到一个能独立操作、分析、判断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血管生成为靶点的肿瘤核素显像及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荷人膀胱癌、胆管癌小鼠为模型,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整合素αvβ3受体在肿瘤的核素显像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①复制荷人膀胱癌小鼠模型,观察 131I-anti-VEGF的放射免疫显像;②将荷瘤小鼠分为实验组、非标记抗体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探讨 131I-anti-KDR的放射免疫治疗;③建立荷人胆管癌小鼠模型,观察 125I-RGD-4CY的受体显像.结果①免疫组化结果示膀胱癌组织高表达VEGF及KDR蛋白,而正常组织极低水平表达;② 131I-anti-VEGF、 131I-anti-KDR及 125I-RGD-4CY在各组织中均具有较高的T/NT;③ 131I-anti-KDR的放射免疫治疗示实验组与非标记抗体对照组均能明显抑制膀胱癌的生长,但前者作用快且抑制率明显高于后者;④放射自显影示 125I-RGD-4CY在肿瘤组织中浓聚影最强,肺、颈部及其它软组织呈低水平分布.结论 131I- anti-VEGF、 131I-anti-KDR可较好地显示膀胱癌,并明显抑制其生长, 125I-RGD-4CY可望成为一有效的肿瘤αvβ3受体显像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