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细胞遗传学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的诊断、疗效及其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1例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或)短期(24h)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在131例CGL中,发现121例Ph(+),在病程各期(急性期、加速期、急变期)均出现,占92.4%,10例Ph(-),占7.6%。121例Ph(+)者,其中102例Ph(+)细胞为100%,占84.3%,19例Ph(+)细胞为45%-96%,占15.7%。27例除Ph(+)外,还出现额外染色体改变,占20.6%,分别为+8,+17,-Y,-7,-11,-16,-17,-19,-20及超二倍体(〉46条)等。绝大部分患者经干扰素,羟基脲治疗后Ph(+)阳性率无变化。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不仅有助于CG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还是监测病情缓解或复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李志虎  杨燕  张莲兴 《癌症进展》2018,16(3):342-344,374
目的 探究吉西他滨或培美曲塞静脉化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对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13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培美曲塞静脉化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吉西他滨静脉化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癌胚抗原(CEA)水平、治疗效果、胸腔积液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BC、PLT、ALT及CE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WBC、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LT、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皮疹、口腔炎及蛋白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胸腔积液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培美曲塞静脉化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骨髓抑制及肾毒性较轻,可明显改善胸腔积液情况及疗效,且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治疗已成为手术、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外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是具有强大抗瘤活性的非MHC限制性T杀伤细胞,已应用于临床,为了增强其杀伤活性,通过CIK联合疫苗、导入细胞因子基因、联合放化疗、联合中药及其他天然药物、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等诸多研究正在进行中,本文综述了其联合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型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方法对169例初次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抽骨髓进行形态学检查,常规染色分类,同时进行细胞化学染色,包括过氧化物酶、糖原染色、A-醋酸奈酚酯酶及氟化钠抑制等试验。按FAB标准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分型。骨髓染色体检查,采用24小时培养法或直接培养法。常规低渗,固定,行G或R显带,进行染色体分析。每例分析10~30个中期分裂相。异常克隆根据人类染色体国际命名体制(ISSN,1985年)的标准命名核型。结果在169例患者中,69.2%的患者有染色体异常改变,其中结构异常占35.5%,数目异常占33.7%,M2、M3、M5、M4畸变比率较高,分别为27.8%、24.3%、7.1%、3.6%,占染色体畸变总数的90.8%,M1、M6次之,M0、M7较少有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结构异常以t(8;21)、t(15;17)、inv(16)畸变最多。t(8;21)在M2畸变核型中检出率为92.0%,t(15;17)在M3畸变核型中检出率为92.9%,inv(16)在M4畸变核型中检出率为66.7%。结论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与形态学分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表明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卵巢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认识,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报道1例卵巢非霍奇金淋巴瘤,观察R-CHOP方案疗效,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R-CHOP对该患者效果理想。结论:卵巢非霍奇金淋巴瘤罕见,确诊依赖于病理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本病的治疗方案尚未统一,首次彻底而有效的综合治疗是提高卵巢淋巴瘤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极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很高的复发和进展风险。明确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IAC)经尿道电切术后辅助措施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该类患者38例,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术后规律膀胱灌注治疗(卡介苗或表柔吡星/吡柔吡星),根据是否接受IAC分为IAC组及对照组。IAC组在电切术后2周内接受第1疗程IAC,再间隔3~4周行第2疗程IAC,化疗方案:顺铂60 mg/m2,吡柔比星25 mg/m2。术后随访指标包括无复发生存时间、随访期间进展率及切除膀胱率等。 结果 IAC组12例,对照组26例,平均随访时间 (30.1±12.4)个月。IAC组与对照组在主要观察指标上的比较如下:无复发生存时间 (20.3±14.1)个月比 (8.9±7.2)个月,(P=0.002),1年无复发生存率66.7%比26.9%,(P=0.02),2年无复发生存率33.3%比7.7%,(P=0.07),随访期间进展率33.3%比46.2%,(P=0.46),切除膀胱率25.0%比46.2%,(P=0.21)。结论 对于极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经尿道电切术后辅助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有助于延缓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相关因素的预后情况。方法收集7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例资料及病理存档蜡块和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分析,配合随访。结果年龄小、临床1、2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低、无临床症状、淋巴结原发、生发中心B细胞型预后较好,性别对预后影响较小。3、4期病例中,乳酸脱氢酶及β2-微球蛋白两项指标均正常的患者,预后要好于任一指标偏高者,其中两项指标均偏高的患者预后最差。Ki-67高表达提示肿瘤的高侵袭性,预后差。结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与年龄、分期、IPI评分、乳酸脱氢酶指标、β2-微球蛋白指标、有无临床症状、原发部位、Ki.67及bcl-6的高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顺铂(DDP)预处理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杀伤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类NHL细胞株Namalwa(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SU-DHL-4(弥漫大B淋巴瘤细胞株)及CIK细胞,采用CFSE/PI双标法检测DDP预处理不同浓度、不同时间,CIK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影响.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外诱导获得CIK细胞,随着DDP预处理浓度的增加,CIK细胞杀伤淋巴瘤细胞的活性随之增强,随着DDP预处理时间的延长,CIK细胞杀伤淋巴瘤细胞的活性亦增强.结论 DDP预处理淋巴瘤细胞后,CIK杀伤淋巴瘤细胞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胸腰椎螺钉(PTS)治疗胸腰椎骨折(TF)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85例T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PTS组(45例)和开放组(40例).PTS组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21~67岁,平均42.3岁;道路交通伤25例,高处坠落...  相似文献   
10.
甘露聚糖肽(mannatide)系从健康人口腔分离的α-溶血性链球菌菌株经深层培养、发酵提取而得到的一种多糖肽类物质[1-2],兼具强大的免疫活性及抗肿瘤作用的双重生物学特性[3-4]。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是利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