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探讨采用金属支架置入的方法对食管癌狭窄和食管支气管瘘患者及食管癌术后狭窄患者进行姑息性治疗,观察及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进行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以期为其早期临床评估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SAH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32)和预后良好组(n=88),对比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以预后情况作为因变量,以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并赋值,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偏大,多发性动脉瘤患者更多,Fisher分级以及Hunt-Hess分级更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多发性动脉瘤、Hunt-Hess分级是颅内动脉瘤性SAH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259、1.353、1.6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多发性动脉瘤以及Hunt-Hess分级的SA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风险加大,临床要高度重视并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4.
肺内孤立性结节影像表现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内孤立性结节(SPN)的胸片及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SPN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肺恶性肿瘤16例,占64%,良性疾病9例,占36%.发病率以老年较高.无任何症状发现小结节或伴有咳痰者17例,占68%;肺内SPN的特点右肺多于左肺,上肺叶多于中、下肺叶.本组SPN直径1~3 cm有21例,占84%;<1 cm有4例,占12%.恶性肿瘤直径多较大,良性肿瘤较小.结论 恶性肿瘤结节具有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等征像,对直径>1cm不能确诊的SPN需要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友病的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3例经X线诊断,并经临床证实血友病患者的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膝关节粗大畸形16例,其中合并踝关节、肘关节或肩关节畸形者7例。年龄3~56岁。结论:X线是血友病骨改变的最佳追踪复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登记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6.16/10万,每年新发病例300万,其中消化系统肿瘤占60%~70%,且呈年轻化趋势。恶性肿瘤的发生是由于先天遗传缺陷或后天环境因素影响导致原癌基因激活/过量表达、抑癌基因失活或调节失控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Stathmin、PDCD4、Caveolin-1分别为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和双重调控基因的表达产物,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功能缺陷是肿瘤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与探讨CT下L4/5椎间盘前入路经腹穿刺切吸术的可行性,适应症的范围。前入路经腹穿刺L5/S1椎间盘摘出术的临束应用。方法:146椎间盘经腹穿刺切吸术5例患者全部在CT下完成手术。经腹穿刺L5/S1椎间盘切吸术238例患者多数在DSA下完成手术。结果:CT下146椎间盘经腹穿刺切吸术的5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成功率有效率为100%,一年追踪回访突出部位基本回纳;解除突出部位对神经根的压迫,临床症状消失。经腹穿刺L5/S1椎间盘切吸术238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总有效率96.6%,显效率86.9%。结论:通过5例患者的临床应用证实CT监控下146经腹穿刺切吸术的可行性,经腹穿刺L4/5.L5/S1椎间盘切吸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有效率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ICU患者诊断性采血失血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ICU危重患者诊断性失血状况和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前瞻性与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本院重症医学科119例住院患者的诊断性失血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9例患者入住ICU当日平均Hb为(108.33±20.37)g/L,入住ICU时间≥2周降低为(90.20±19.9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平均日采血次数(2.59±1.33)次,日平均采血量(11.96±5.97)ml,APACHEⅡ评分值与日采血次数及平均采血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5)。入住ICU当日Hb<100g/L组与Hb≥100g/L组间APACHEⅡ评分、日平均采血次数、日平均采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ICU患者的诊断性失血量较大,诊疗过程中应尽量在满足需要的条件下减少诊断性失血,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