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及凋亡相关蛋白p53、bcl-2的表达与乳腺癌可能的发生机制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8例乳腺癌及配对癌旁组织、42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hTERT、p53、bcl-2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48例乳腺癌hTERT、p53、bcl-2的表达率分别为87.50 %、56.25 %、54.17 %,与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疾病组相比,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阳性组p53、bcl-2的表达率分别为64.28 %、61.90 %,与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端粒酶激活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p53基因突变及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的下调在乳腺癌发生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30岁以下青年女性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科从2000年1月-2005年12月间收治的1680例乳腺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岁以下青年女性乳腺癌发生率为7.2%;多数为浸润性非特殊类型;肿瘤分期较晚,淋巴结阳性率高.结论 青年女性乳腺癌有较强的侵袭性,病情发展快,腋窝淋巴结转移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对70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癌旁组织中的IGF-1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以配对乳腺正常乳腺组织为对照。结果IGF-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配对癌旁及正常组织,IGF-1/β—actin比值分别为0.679±0.075、0.463±0.085、0.305±0.031,三组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及ER状态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病理分型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IGF-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胃切术后功能性残胃排空延迟综合征李孟圈(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郑州市450052)胃切除术后功能性残胃排空延迟综合征是由胃部分切除后继发功能性排空障碍所致。我院1988年1月~1996年12月,共施胃切除术1788例,术后发生功能性残胃排空障碍...  相似文献   
5.
6.
王灿  李孟圈 《现代保健》2009,(31):146-146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脓肿形成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2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均给予脓肿切开引流,病灶清除、病变导管切除等外科治疗。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一次性治愈,2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愈合。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脓肿形成后,正确选择手术方式以及病灶彻底清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我院乳腺科2004-05~2006-05应用长春瑞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36例,观察近期疗效、耐受性和毒副反应。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8~55(39.5±9)岁。患者原发灶均经病理学证实,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均接受过CAF方案4~6周期不等的化疗。淋巴结(锁骨上、下)转移15例,软组织转移7例,肺转移5例,肝转移4例,骨转移4例,脑转移1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1.2治疗方法长春瑞滨25 m g/m2加静脉滴注,第1天、8天;多西紫杉醇75 m g/m2静脉滴注,第1天;每3周为1个周期,3个周期评价疗效。治疗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新辅助化疗TAC方案联合唑来膦酸在治疗仅有骨转移的晚期乳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5例单纯骨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经联合应用TAC方案新辅助化疗和唑来膦酸后通过复查乳腺彩超及骨扫描评价原发病灶及骨转移病灶治疗效果,并统计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该方案对治疗乳房肿块的有效率为86.7%,对骨转移病灶有效率为51.1%,治疗骨转移疼痛有效率为75.6%,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联合应用TAC方案新辅助化疗和唑来膦酸对单纯骨转的移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毒副作用较小,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乳腺微创旋切术和传统手术在乳腺单发病灶治疗中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因乳腺单发病灶需手术治疗患者184例,按计划分为两组,各9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旋切术组皮肤切口平均长度(0.4±0.1)cm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2.2±0.7)cm,手术平均时间(13±5)min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25±5)min,出血量(10±3.3)ml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25±5.5)ml,并发症中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乳腺塌陷变形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总并发症率5.5%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24%。结论:乳腺微创旋切术在乳腺单发病灶手术治疗中皮肤切口长度较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骨桥蛋白(OPN)和埃兹蛋白(Ez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71例术中切除的原发性乳腺IDC和33例距癌灶约5 cm处正常乳腺组织中Caspase-3、OPN和Ezrin的表达,分析3种蛋白间及其与乳腺IDC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IDC组Caspase-3、OPN及Ez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66%、74.65%、64.79%,正常乳腺组织对照组Caspase-3、OPN及Ez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76%、33.33%、39.39%,3指标在两组间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DC组,3种蛋白的表达与乳腺IDC的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复发相关;Caspase-3、OPN及Ezrin蛋白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Caspase-3与OPN、Ez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258、-0.313),OPN与Ezr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29)。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aspase-3、OPN、Ezrin 3种蛋白的异常表达在其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