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梅花针互嵌远端分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中下段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初步疗效。方法应用双梅花针互嵌远端分叉内固定临床治疗股骨干中下段骨折23例。结果术后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以上,疗效满意。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结论本法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设计合理、术中不接触放射线,固定牢固等优点。本法扩大了髓内钉固定股骨干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探讨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笔者应用闭合复位穿针多枚斯氏针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25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0例,粗隆间骨折5例。结果 随访1~4年,平均25个月,术后骨折均愈合良好,无1例断钉,只有1例股骨头部分坏死。结论 本方法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效果确切,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维  李奕标 《黑龙江医学》2019,43(12):1440-1441
目的探究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的60例Kummell病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并应用等量电脑随机的方式对其平均分组,分别应用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实验组)进行治疗干预及保守方式(对照组)进行干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实验组的椎体前缘压缩改善程度及椎体中央压缩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采用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对Kummell并进行干预,有利于缩减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水平。  相似文献   
4.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48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与随访,以探讨其治疗方法及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1985年8月至1995年12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48例。男性28例,女性20例。左膝38例,右膝10例。受伤年龄24岁~84岁,平均44.8岁。受伤原因主要有跌伤25例,车祸伤19例,4例为其他原因损伤如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法。方法 1998~2002年我院共收治股骨远端骨折30例,30例患者均采用逆行短节段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如有髁间骨折首先予交叉多根斯氏钉固定后再插钉,手术后予膝关节锻炼或不负重膝关节伸屈练习等。结果 27例获随访,时间1~4年,对随访患者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其中7例优,17例良,3例可,无差,优良率为89%。结论 逆行短节段逆行交锁髓内钉有固定牢固,操作简单实用,不需X线设备等优点,手术对膝关节功能损伤小,术后可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2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自1998年10月至2004年10月我科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病人24例,手术采用AF内固定系统,随访9个月至4年.结果不完全截瘫患者术后全部恢复良好,4例全瘫患者2例有1~2级恢复.结论我们认为:伤后早期手术,椎管彻底减压,坚强的内固定,术前术后正确处理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经臀中肌前缘间隙入路和传统股骨外侧入路两种手术路径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骨科收治入院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2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股骨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臀中肌前缘间隙入路手术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等相关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估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实施手术,手术过程中无神经、大血管损伤。67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2±5.2)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5±0.7)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等相关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髋内翻畸形愈合以及并发症总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其余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经臀中肌前缘间隙入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相比传统外侧入路手术损伤小、恢复快,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3月-2011年3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4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Ⅳ型13例,V型15例,Ⅵ型6例。根据软组织条件、骨折的类型等,所有病例择期手术治疗,手术最好在损伤后5~10天,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16例,单侧钢板螺钉内固定18例,并进行阶段性的康复指导。结果34例患者无关节感染,术后随访平均14.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8个月,膝关节HOHL临床评分法评定疗效:优20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5.3%。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困难,正确评估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和骨折分型、保护骨折的生物学环境、可靠的内固定和充分植骨以及有效的功能活动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蔡瑞歆  李奕标 《河北医药》2016,(8):1237-1238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LDVT)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愈后。方法随机选择于2010年10月至2014年9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围术期LDVT发生情况、危险因素以及愈后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果患者在第1天、2~7天、8~14天及14 d后的LDVT发生率分别为0、27儋.1%、47.9%以及25.0%,年龄、手术时间、存在合并症、骨折时间均是L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91.6%的患者在术后肢体功能均完全恢复或者恢复良好,仅9例患者术后恢复较差,男女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年龄、手术时间、存在合并症、骨折时间均是L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应避免危险因素,降低患者围术期LDVT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