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2.
目的通过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心肌酶(CK、CK-MB)及肌钙蛋白I(c Tnl)的水平,探讨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4年2月入住我院ICU确诊的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各30例,另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入选者的性别、年龄及当天的APACHEⅡ评分。血清PCT水平的监测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血清NT-pro BNP、心肌酶(CK、CK-MB)及c Tnl水平的监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脓毒症休克组血清PCT水平较脓毒症组及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组血清PC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休克组APACHEⅡ评分较脓毒症组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休克组血清NT-pro BNP及c Tnl水平较脓毒症组及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组血清NTpro BNP及c Tnl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休克组和脓毒症组血清CK及CK-MB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脓毒症休克组血清CK及CK-MB与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与脓毒症患者血清PCT水平呈正相关(r=0.912,P<0.01);脓毒症患者血清c Tnl与血清PCT、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895,P<0.01;r=0.752,P<0.01);脓毒症患者血清NT-pro BNP与血清PCT、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716,P<0.01;r=0.708,P<0.01)。结论血清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能较好地反映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血清c Tnl水平及NT-pro BNP水平升高说明脓毒症患者存在心肌损伤和心功能不全,且与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监测脓毒症患者血清PCT及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变化,探讨PCT及乳酸清除率在评价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ICU脓毒症患者60例。根据病情转归可分为存活组48例,死亡组12例;根据患者乳酸清除率水平(以10%为界)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39例,低乳酸清除率组21例。当患者确诊为脓毒症后留取静脉血10ml,离心取血清监测PCT水平;确诊为脓毒症后抽取2ml动脉血测定乳酸水平,治疗6h后再次抽取2ml动脉血测定乳酸水平,计算早期乳酸清除率,并对患者确诊当天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域(APACHE域)评分。结果死亡组在性别组成、年龄及APACHE域评分之间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PCT水平、动脉初始血乳酸水平及脓毒症休克的发生例数均较存活组明显增高(P<0.01);死亡组6h乳酸清除率较存活组明显降低(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在性别组成、年龄、动脉初始血乳酸水平、血清PCT水平及APACHE域评分之间与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脓毒症休克的发生例数及病死率均较低乳酸清除率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PCT能反应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利于对患者预后的判断;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以作为一个评价临床治疗疗效和预测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 O2)达目标水平(≥70%)或6 h时乳酸清除率达目标水平(≥10%)对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符合脓毒症休克诊断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 h内仅完成Scv O2目标(≥70%)者38例(Scv O2达标组);完成6 h乳酸清除率(≥10%)目标者40例(乳酸清除率达标组)。所有患者进行6 h集束化治疗,检测动脉血乳酸值,计算6 h乳酸清除率。统计Scv O2达标组和乳酸清除率达标组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cv O2达标组的MODS发生率(47.4%vs 15.0%,P<0.01)及病死率(39.5%vs 7.5%,P<0.01)较乳酸清除率达标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 h乳酸清除率达目标水平较Scv O2达目标水平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影响更大,具有更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联合局部给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2010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1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抗感染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纤支镜反复BAL和局部注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两组治疗前血气指标PaO2(mmHg)、PaO2/FiO2、SaO2(%)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气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明显上升(P〈0.05)。两组治疗前肺通气功能各项检测指标(VC、FEV1、FEV1%、V50、MVV)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检测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 经纤支镜BAL联合局部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国吾  夏熙郑  刘待见 《重庆医学》2012,41(8):772-774,778
目的观察羧甲司坦对慢性气道炎症大鼠肺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酶(γ-GC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羧甲司坦治疗组。模型组及羧甲司坦治疗组大鼠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和熏香烟法制成慢性气道炎症大鼠模型,羧甲司坦治疗组大鼠在第17~30天吸烟前30min给予羧甲司坦(500mg/kg)灌胃。计数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组织γ-GCS及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I3 K mRNA、γ-GCS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羧甲司坦治疗组大鼠支气管、肺组织中炎症浸润及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p-AKT蛋白、γ-GCS蛋白、PI3 K mRNA及γ-GCS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谷胱甘肽(GSH)、活性氧(ROS)含量明显减少,总抗氧化能力明显上升(P<0.05)。结论羧甲司坦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γ-GCS蛋白的表达,减轻被动吸烟大鼠肺部的炎症和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CRRT干预对行集束化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实验室及预后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共84例临床资料,其中仅给予集束化治疗共44例设为对照组,在集束化治疗基础上加用早期CRRT干预共4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CT、TNF-α、IL-6、CD4+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ARDS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CT、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7d内ARDS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CRRT干预用于行集束化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可有效抑制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并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