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苷(P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对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方法:CD-1 小鼠 (102 只)应用线栓法制作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tMCAO)模型。随机将实验动物分成4 组:假手术组(28 只)、缺血再灌注 组(28只)、白藜芦醇苷低剂量组(30 mg/kg,18只),白藜芦醇苷高剂量组(60 mg/kg,28只)。于缺血再灌注后24 h 进行行为学评 分、TTC 染色、干湿重测定、伊文思蓝染色,应用Western 印迹、免疫荧光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 31)、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5(Claudin-5)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缺血再灌注 组相比,白藜芦醇苷高剂量组改善了缺血再灌注小鼠行为学评分、减少了脑梗死体积[(33.76%± 13.27%)vs.(57.47%±9.53%), P<0.05]、减轻了缺血再灌注小鼠脑水肿程度[(75.62%±7.95%)vs.(85.72%±6.20%),P<0.05]、降低了伊文思蓝渗出量[(1.49±0.47) vs.(2.13±0.44),P<0.05]。(2)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白藜芦醇苷上调了ZO-1、Occludin、Claudin-5(均P<0.05)的表达水平。(3)免 疫荧光结果显示:白藜芦醇苷组上调了CD-31 在皮层缺血半暗带区的表达,且可见微血管形态相较缺血再灌注组更加光滑、完 整,同时白藜芦醇苷减少了ZO-1、Claudin-5 的破坏。结论:白藜芦醇苷的干预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起到了保护血脑屏障的作 用,上调了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5 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 BMI)与急性脑梗死后早期康复效果的相关性。方法108例急性脑梗死后行早期康复的患者,根据BMI分为正常体重组(A组):BMI 18.5~23.9 kg/m2,超重组(B组):BMI>24.0 kg/m2,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比较2组患者康复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l Meyer, FM)、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Barthel index,BI)的提高分值。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早期康复治疗后期FM评分、BI评分提高程度与患者BMI有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BMI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效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青年卒中发病明显增多,对其病因和相关研究也在深入.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the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伴脑梗死,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4.
病历摘要 患者男,81岁,因左侧肢体不能活动,言语含糊不清1周入院。该患者于入院前1周晨起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不能活动,言语含糊不清,伴有小便失禁。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30余年。查体:Bp 165/105mm Hg(1mm Hg=0.133kPa),P98次/min,HR110次/min。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节律不整,心脏未闻及杂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程度对全脑血流量(CBFV)的影响,寻找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声指标。方法选取69例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其两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内径(D)、狭窄程度及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MV),计算CBFV,比较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CBFV。结果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CBFV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81,P<0.05);颈内动脉狭窄>70%组、狭窄50%~70%组患者的CBFV低于颈内动脉狭窄<50%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3.43和2.69,P<0.05),颈内动脉狭窄50%~70%患者的CBFV与颈内动脉狭窄>70%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27,P>0.05)。结论经多普勒超声证实颈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CBFV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经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 50例,男91例,女59例;颈动脉狭窄<50%80例,颈动脉狭窄50%~70%49例,颈动脉狭窄>70%21例;合并脑卒中45例,无脑卒中105例。采用Essen脑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男性患者ESRS为(3.1 98±1.701)分,女性患者ESRS为(2.441±1.643)分,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狭窄<50%患者ESRS为(2.658±1.632)分,颈动脉狭窄50%~70%患者ESRS为(2.612±1.742)分,颈动脉狭窄>70%患者ESRS为(4.429±1.121)分,颈动脉狭窄>70%患者ESR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2个狭窄段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脑卒中患者ESRS为(4.578±1.305)分,无脑卒中患者ESRS为(2.215±1.332)分,合并脑卒中患者ESRS评分明显高于无脑卒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危险因素与性别、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是否合并脑卒中相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高血压、H 型高血压与脑梗死后早期康复效果的相关性。方法脑梗死后行早期康复的患者123例,根据其是否有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A 组)84例,男50例,女34例;非高血压组(B 组)39例,男24例,女15例;A 组根据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 H 型高血压组(A1组)56例,男36例,女20例;非 H 型高血压组(A2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分别比较各组康复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 index,BI),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l Meyer,FM)差值。结果 B 组 FM、BI 前后评分及康复前后评分差值高于 A 组(P <0.05);A2组 FM、BI 康复前后评分及评分差值高于 A1组(P <0.05)。结论高血压尤其是 H 型高血压是脑梗死早期预后不利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临床症候群,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肥胖常合并出现,其发生机制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有关。本研究拟对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并对急性脑梗死合并MS与不合并MS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进行比较,以期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椎动脉优势(vertebral artery dominance, VAD)、基底动脉延长扩张(basilar artery dolichoectasia, BADE)与后循环梗死的独特相关性,探索椎基底动脉系统形态学改变的各项影像学指标以区分新发后循环梗死及前循环梗死的患者。方法 选取新发后循环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住院新发前循环梗死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的VAD及BADE的相关指标,筛选与后循环梗死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将筛选出的指标代入ROC曲线,找出区分新发前后循环梗死患者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后循环梗死组与前循环梗死组在基底动脉理论长度(basilaf artery length, BAL)、存在VAD或基底弯曲患者所占比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两侧椎动脉管径差值(D值)2级、3级是发生后循环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D值可对新发前、后循环梗死进行区分,其最佳截断值为0.41 mm,其AUC为0.753,特异度为0.78,敏感度为0.66。结论 VAD增加了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