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3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
NGF在成年猴脑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NGF在成年猴脑的分布,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成年猴脑多个冠状位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反应。结果证明,NGF阳性反应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Ⅲ、V层,小脑Purkinje细胞,海马,齿状回,纹状体,脑干网状结构等处。此外,在黑质、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前庭神经核、三叉神经核、疑核、下橄榄核也出现NGF阳性反应。在大脑和脑干还观察到NGF阳性胶质细胞。本实验结果表明,在成年猴脑的多个脑区有NGF表达,提示NGF可能涉及猴脑某些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探讨神经激肽A(NKA)在大鼠结肠发育中的表达及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和图像分析系统观测大鼠胚胎13d至成年结肠中NK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在结肠,首先于胚胎17 d的肌间丛及上皮处出现NKA-IR的表达,随发育相继出现于纵肌、环肌、粘膜肌、固有膜、粘膜下层和粘膜丛,30 d时具备成年分布特征;(2)定量分析的结果与NKA~IR在结肠各层的变化一致;(3)NKA-IR细胞具有典型的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分布特征。结果提示:(1)NKA在结肠的发生发育主要在生前5 d~生后4周内;(2)NKA在结肠的发生发育有两个关键时期,即生前5 d~生后1周和生后1月末;(3)NKA-IR细胞可能是肠道内分泌NKA的内分泌细胞;(4)NKA可能对大鼠结肠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可能与结肠功能的建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大鼠消化道神经激肽A的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系统研究了大鼠胚胎13天至成年食道及胃神经激肽A发生发育过程。结果如下:(1)在食道,直至出生前,即胚胎21天才于环肌层及粘膜肌层出现阳性膨体纤维,出生后,随幼鼠的生长发育相继在上皮内、纵肌层、肌间丛、粘膜下丛出现神经激肽A免疫反应阳性物,其纤维的密度、粗细和着色也逐渐增加,30天时已具备成年的分布特征,其发育主要在生后4周;(2)在胃,于胚胎14天,首先在肌间丛处呈现阳性  相似文献   
5.
磷脂酶C-γ1在人胚胎脊髓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磷脂酶C-γ1(PLC-γ1)的发育表达变化特点,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发育时期的人胚胎脊髓中PLC-γ1的表达及变化。结果显示:PLC-γ1在人胚胎脊髓3周到7个月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在发育早期阳性反应可见于神经管内、外界膜,随着套层、边缘层的形成,神经上皮层、套层中均可见到PLC-γ1阳性反应物,且翼板阳性细胞较基板密集;套层阳性细胞在8、9周时达到高峰,随后开始逐渐减少。3个月时边缘层出现散在的阳性细胞,并随着脊髓的发育而逐渐增多。以上结果提示,PLC-γ1及其与PLC-γ1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对人胚胎脊髓的发育可能发挥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罗涛 《重庆医学》2015,(32):4581-4583
细胞增殖是细胞在周期调控因子的作用下,通过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合成等一系列复杂反应而进行的分裂过程,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1]。细胞增殖检测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肿瘤生物学、药理学等研究领域,是评价细胞代谢、生理和病理状况的重要方法[2]。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胸腺嘧啶核苷渗入法、MTT检测法、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检测法等。但最直接精确的就是利用胸腺嘧啶核苷酸类似物检测新合成的 DNA ,即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5‐ethynyl‐2′‐deoxyuridine ,EdU )和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 ,BrdU)标记[3]。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胚胎脊髓生长发育过程中巢蛋白(nestin)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发育时期(3周~8个月)的人胚胎脊髓中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及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Nestin阳性细胞在神经上皮贯穿整个发育过程,5周基板、翼板形成后即可见到阳性物,而边缘层6周出现。中央管、基板、翼板、边缘层内nestin阳性细胞达高峰的时间分别是6周、7周、8周、9周,而表达明显减少的时间分别是8周、9周、10周、11周。随着脊髓的发育成熟,灰、白质内nestin阳性产物逐渐减少,而中央管的阳性细胞数至3月后较为稳定。结论:在脊髓不同部位神经干细胞出现时间和达到高峰的时间均不同,提示在脊髓的不同部位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并不同步。  相似文献   
9.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三七总皂苷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究三七皂苷R1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用四氯化碳诱导SD雄性大鼠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给药组按照60 mg/kg的剂量给予30 g/L三七皂苷R1溶液, 1次/d,连续4周和6周。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结构和纤维化程度分期;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法检测Ⅰ型胶原、α-平滑肌激动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水平。实验方案经昆明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approval No. KMMU2018018)。 结果与结论:①肝组织病理学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三七皂苷R1能显著减轻纤维增生程度;②与模型组相比,三七皂苷R1组Ⅰ型胶原、α-平滑肌激动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 0.05),三七皂苷R1给药4周与6周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结果提示,三七皂苷R1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ORCID: 0000-0002-0755-1476(吴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KA-I细胞在大鼠消化道的发生,发育规律及其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观察了胚胎13d至生后90d及成年大鼠消化道内NKA-I细胞发生及发育的变化。结果;NKA-I细胞首先见于胚胎14d的十二指肠粘膜,早于空肠和回肠,其阳性反应强度及细胞数量随发育而增加,30d时与成年鼠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