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急性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药物.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模型,将E-选择素溶于生理盐水后注入大鼠股静脉中,建立模型后1h、4h和1周断头取脑组织做病理切片及计算梗死体积.结果 E-选择素治疗组比对照组坏死体积明显减少.结论 E-选择素抗体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理机制。方法结合笔者医院3例典型病例的临床资料,荟萃分析近15年相关文章。结果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时机平均为12.5~15.5天,均数为14.1天。本组3个急性硬膜下血肿亚急性化的病例,都存在部分血肿凝块延迟液化的现象,1例使用地塞米松治疗效果良好,1例血肿清除术后引流不.致病情复发。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亚急性化是一种时间规律性极强的炎性反应过程,推测是一种类似过敏反应性的机制:由血凝块液化过程释放的某种抗原,通过硬脑膜下新生膜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递呈给新生膜内从毛细血管内游离出的T淋巴细胞,形成致敏T淋巴细胞,当延迟溶解的血凝块释放后续抗原再次接触致敏T淋巴细胞时,类似Ⅳ型变态反应的炎性过程发生。  相似文献   
3.
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两组患者的清醒人数,清醒时间,GCS评分的变化,治疗3个月的GOS评分、病死和植物状态比例,并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清醒人数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觉醒平均时间较对照明显缩短(P0.05),3疗程后GCS评分和3个月后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植物状态及死亡率较对照组低(P0.05),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2个疗程血流速度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早期行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明显疗效,可能与高压氧能有效提高血氧含量、扩大血氧弥散半径、促进血管生成和侧枝循环建立、有效缓解脑血管痉挛状态、清除自由基、减少缺血区脑细胞凋亡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有效治疗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药物。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模型。将必存溶于生理盐水,在建立模型后1h,6h或24h注入大鼠股静脉中,1星期后分别断头取大鼠脑组织作病理切片并计算梗死体积。结果对照组,0.5mg必存治疗组,1mg必存治疗组,坏死体积依次明显减少。结论必存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颅内血管外皮瘤(附1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颅内血管外皮瘤(hemangiopericytoma,HPC)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作者对1980-2000年所收治的13例血管外皮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施婵宏  李剑伟 《江苏医药》2005,31(12):925-926
目的 分析依达拉奉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清醒例数,觉醒恢复时间,GCS评分的变化,治疗3个月后的GOS评分、植物状态或死亡比例,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清醒人数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觉醒平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GCS评分和3个月后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植物状态或死亡例数较对照组少(P〈0.05),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早期行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分隔膜形成机制.方法 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35例,回顾性分析术前、术后的神经影像和术中观察资料.结果 14个患者中发现18个分隔膜.术前影像学发现6个,血肿复发第2次手术时发现内膜下积液而行膜切开2个,术后影像学新发现10个.术前影像学发现病例,只有1例术中见到分隔膜.术后出现的10个分隔膜均未处理,血肿未复发.结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分隔膜来自血肿内膜或外膜剥离,内膜剥离更为常见.有些分隔膜术中不易发现.头部再次创伤和外引流造成的负压可能是产生分隔膜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急性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药物.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模型,建立模型后立即从股静脉注射E-选择素,然后连续测定PO23h.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PO2明显升高.结论 E-选择素抗体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有提高PO2,从而达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节拍化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化疗模式,是利用低剂量、多次不间断给药的方式,通过持续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达到缩小肿瘤体积、控制肿瘤生长、减少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相关疗效、减少相关药物耐药性的作用.目前,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已经取得了肯定的治疗效果.随着治疗模式的改变、概念的不断更新以及越来越多的相关治疗机制被发现,目前节拍式治疗已经不仅是节拍化疗,而是贯穿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相关辅助治疗的治疗模式.本文就节拍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中采用近距离瘤床放疗取代常规术后全乳放疗后瘤床加量外照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共入组30例患者,其中1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术中近距离瘤床放疗,术后常规行全乳放疗;另选择1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配对,接受保乳手术及术后全乳和瘤床加量放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24~48 h残腔引流量、切口Ⅰ期愈合率、术后住院天数和乳房外形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术后24~48 h残腔引流量、切口Ⅰ期愈合率、平均住院天数及辅助化疗开始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短期随访结果显示,均能保持满意的乳房外形.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中近距离瘤床放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临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