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瘤苗联合当归多糖抗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皮下接种5108肉瘤细胞的昆明鼠为荷瘤动物模型,用S180瘤苗和/或当归多糖(Ap)免疫治疗。结果,二者联用能显著增强荷瘤鼠的巨噬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及NK活性。另外,Ap能显著增加初次免疫鼠血清中抗绵羊红细胞抗体滴度。提示,Ap能促进免疫功能,具有免疫佐剂活性。与瘤苗联用可提高瘤苗的主动免疫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免疫机制。方法:观察雌激素对S180荷瘤小鼠瘤重的影响,检测各实验组小鼠巨噬细胞(Mф)相关免疫功能指标。结果:一定剂量的雌激素能是显抑制S180肉瘤在小鼠体内的生长,能增强正常小鼠及荷瘤小鼠Mф介导的肿瘤细胞毒(MTC)功能,并可促进一氧化氮(NO)的分泌,而且MTC功能与NO水平呈正相关。结论:雌激素增强Mф的免疫功能可能是其发挥抑瘤作用的重要机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不同年龄组和用药时间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湖北省不同年龄组和用药时间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 ,探讨其发展趋势。方法 :根据年龄将10 90例肺结核患者分为 15~ ,2 5~ ,35~ ,4 5~ ,5 5~和≥ 6 5岁 6组 ;采用比例法进行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测定。结果 :6组的初始和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 13.9% ,16 .4 % ,10 .4 % ,13.4 % ,30 .1% ,35 .7%和 30 .4 % ,4 5 .8% ,4 1.0 % ,5 5 .6 % ,4 8.8% ,36 .8%。各年龄组初始和获得性耐药频度从高到低依次分别为S、H、R、E和H、R、S、E。其中初始耐多药最高的组为≥ 6 5岁组 (35 .7% ) ,获得性耐多药最高的组为 15~ 2 4岁组 (30 .4 % )。既往未用药者耐药率为 16 .7% ,与用药不足 1月和 1~ 3月者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与用药时间大于 3月者均有显著性差异。此外 ,不规则用药时间越长 ,耐药发生率越高 ;在各年龄组中中青年病人 (2 5~ 5 4岁 )耐药发生率较高。结论 :不同年龄组无论初始和获得性耐药率均有所不同 ,且耐药率随着用药史的延长而增高 ,建议应加强重视对中青年初始结核病人的治疗 ,避免该组病人高耐药率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 建立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IUATLD)指南为基础的结核病耐药监测系统,掌握湖北省初始和获得性耐药水平,评价现行结核病控制策略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全省随机抽取30个县(市,区)为监测点,各监测点连续选30个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例,期间的其他涂阳病例同时纳入,并对全部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菌型鉴定及SM,INH,RFP,EMB4种抗结核药物的药敏试验(比例法)。结果 共入选1136例,其中培养阳性1097例,培养阳性率为96.6%,污染率为0.4%。总耐药率为23.3%,其中初始耐药率为17.5%,获得性耐药率为44.5%,初始耐多药率(含H+R)为2.1%。获得性耐多药率为21.8%。结论 初步建立了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监测实验室方法和质量控制机制,首次获得可信的全省耐药水平资料。提示推行合理化疗和贯彻全程督导治疗原则对减少耐药的至关重要性和定期连续观测及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与环磷酰胺(CY)联合运用治疗B16黑色素瘤的效果。方法 筛选BCG-PSN抗瘤的最适剂量,再按不同的时间顺序联用CY治疗荷瘤的C57BL/6小鼠,测小鼠的瘤重、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NO水平和脾淋巴细胞(SLC)对IL-2的反应性。结果 低剂量的BCG-PSN抑制而高剂量促进B16黑色素瘤生长。BCG-PSN和CY的抗瘤作用表现为相加效应,联用组的NO水平或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湖北省实施世行贷款结控项目的七年效果。方法 收集并分析1992~1998年湖北省项目季报表和年报表及有关调查资料。结果 项目以县市和人口为单位覆盖率分别为100%和95%以上,七年共接诊可疑对象41.1万人次,DOTS落实率为93.8%,初治涂阳病人治愈率为95.4%,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为91.3%。结论 湖北省结控项目七年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较项目初期计划应发现治疗12.6万涂阳病人的目标还差10.7%,需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步伐。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湖北省不同年龄组和用药时间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情况,探讨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基于结核分支杆菌38KDa等五种抗原的快速免疫色谱实验(澳大利亚ICT TB)对可疑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初诊可疑肺结核患者125例为受试对象,同时做痰涂片?培养,血清ICT TB以及胸片检查?结果总的敏感性为45%?特异性为100%?结论此试验不能完全代替痰涂片抗酸染色检查,但二者联合使用,可使敏感性提高到63.6%.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湖北省不同年龄组和用药时间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情况,探讨其发展趋势。方法根据年龄将1090例肺结核患者分为15~、25~、35~、45~、55~和≥65岁六组;采用比例法进行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测定。结果 六组的原发和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13.9%、16.4%、10.4%、15.4%、10.1%、35.7%和30.4%,45.8%、41.0%、55.6%、48.8%、36.8%。各年龄组原发和获得性耐药频度从高到低依次分别为S、H、R、E和H、R、S、E,其中原发耐多药最高的组为≥65岁组(35.7%),获得性耐多药最高的组为15—24岁组(30.4%)。既往未用药者耐药率为16.7%,与用药不足一月和1—3月者耐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用药时间大于3月者差异均有显著性。此外,不规则用药时间越长,耐药发生率越高;在各年龄组中中青年患者(25—54岁)耐药发生率较高。结论 不同年龄组无论原发和获得性耐药率均有所不同,且耐药率随着用药史的延长而增高,建议应加强重视对中青年原发结核患者的治疗,避免该组患者高耐药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基于结核分支杆菌39KDa等五种抗原的快速免疫色谱实验(澳大利亚ICT-TB)对可疑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以初诊可疑肺结核患者125例为受试对象,同时做痰涂片、培养,血清ICT-TB以及胸片检查。结果 总的敏感性为45%、特异性为100%。结论 此试验不能完全代替痰涂片抗酸染色检查,但二者联合使用,可使敏感性提高到6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