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侧俯卧位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6月-2012年8月,对45例I~Ⅲ期食管癌行侧俯卧位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先侧俯卧位,在胸腔镜下经右胸游离食管并清扫胸部淋巴结;再改平卧位,头高脚低分腿位,右倾30^。,术者位于患者左侧、扶镜手位于患者两腿中间,在腹腔镜下游离胃并清扫腹部淋巴结;上腹正中5cm切口,将胃提出腹腔外,制成管状胃;左颈部斜切口,将胃由膈肌裂孑L经右胸上提到左颈部,与食管在左颈部吻合。结果全组45例无中转开胸开腹,手术时间(260±60)min。术中失血量(200±80)ml。术后胸腔引流总量(860±330)ml。术后住院时间(10±3)d。术后胸胃穿孔,二次手术后吻合口漏1例,肺部感染4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心律失常2例,切口感染1例,胃瘫1例。术后随访1~13个月,平均6.5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侧俯卧位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在技术上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探讨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3年8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疝患儿12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n=550),试验组采取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n=650),比较2组患儿手术方面的差异,并评价患儿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切口长度、手术耗时及出血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腹股沟疝复发率为0.6%低于对照组7.8%,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低于对照组20.7%,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疗效显著,切口长度较小,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同时患者手术耗时及出血较少,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能减少患者痛苦,改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胸腹腔镜手术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对20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予以新辅助化疗联合胸腹腔镜手术.新辅助化疗采用多西他赛加顺铂静脉滴注,共2疗程,化疗结束后3周行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2个疗程的化疗,化疗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总有效率为55.0%(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切除率100%(20/20),根治性切除率85.0%(17/20),手术时间(262.6±31.5)min,术中出血量(137.4±45.3)ml,术后引流量(1 159.5±413.5)ml,清扫淋巴结数(17.2±6.8)枚,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35%(7/20).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脱套式阴茎固定术在治疗小儿隐匿阴茎中的应用价值,以供临床采取合理的治疗方式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隐匿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儿给予脱套式阴茎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Devine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12个月随访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研究组患儿阴茎体能充分显露,且无退宿现象,阴茎外观满意。对照组患儿则有5例出现相应并发症,切口感染3例,阴茎重度水肿2例,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3.3684,P=0.0665)。结论脱套式阴茎固定术治疗小儿隐匿阴茎效果显著,外观满意,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肠道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水平和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常规体检并确诊为GDM的孕妇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6例孕妇设为GDM组。另选择同期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常规体检的76例非GDM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以及血糖、血脂、肠道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与GDM组的血糖、血脂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的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孕周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清空腹血糖(FPG)、OGTT 1h血清葡萄糖(1h-PG)、OGTT 2h血清葡萄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的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肠道乳杆菌属水平和FPG、1h-PG、2h-PG、TC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535、-0.526、-0.634、-0.548,P=0.000),与HDL-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03,P=0.000);双歧杆菌属水平和FPG、1h-PG、2h-PG、TG、LDL-C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534、-0.540、-0.641、-0.621、-0.531,P=0.000)。结论GDM孕妇肠道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降低可能与其糖脂代谢紊乱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具体机制需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转化医学的角度探讨食管系膜的存在,以及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食管全系膜切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5月45例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淋巴结清扫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平均80(32~150)ml;总手术时间平均240(220~280)min;清扫淋巴结平均29.1(13~76)个/例,胸区清扫淋巴结数平均15.1个/例,腹区清扫淋巴结数平均8.2个/例,颈区清扫淋巴结数平均7.8个/例,清扫淋巴结组数平均13.5(9~16)组/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4.4%(29/45);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8(7~19)d。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4.4%(11/45),主要为肺部感染9例、喉返神经麻痹3例、心律失常2例、胃排空障碍2例。术后随访至2012年11月,随访时间平均8.2(2~14)个月,随访率98.4%,受访患者均生存,3例喉返神经麻痹患者出院后均有所改善。远期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10例,吻合口狭窄3例。结论建立腔镜下整体解剖观念,明确食管系膜的解剖层面和镜下定位,可提高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根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胆总管囊肿的相关性。方法使用人巨细胞病毒荧光定量PCR分别对25例胆总管囊肿和20例对照组患者肝脏组织进行检测,同时进行病理染色和人巨细胞病毒晚期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对照组均为检测到阳性结果,实验组中,人巨细胞病毒阳性14例(阳性率56%)。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阳性蛋白多位于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浸润细胞当中,胆管上皮细胞呈强阳性反应。结论胆总管囊肿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凝胶蛋白-3(ficolin-3)、血清丙氨酸(ALA)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GDM孕妇98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孕妇98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ficolin-3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系膜的微创解剖特点以及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食管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esophagealexcision,TME)的必要性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5月106例资料完整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为胸、腹腔镜食管TME组(45例,2011年7月~2012年5月)和胸、腹腔镜非食管TME组(61例,2009年7月~2011年7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清扫淋巴结组数、清扫淋巴结个数、阳性淋巴结个数及阴性淋巴结个数、术后并发症。结果与非TME组相比,TME组手术时间长[(251.3±27.9)min vs.(235.4±33.6)min,t=2.574,P=0.011],但术中出血少[(136.4±32.6)ml vs.(197.1±66.2)ml,t’=-6.202,P=0.000],2组术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TME组清扫淋巴结组数明显高于非TME组(10.5±1.5 vs.7.1±1.2,t=12.959,P=0.000),清扫颈段、胸段、腹段食管系膜淋巴结总数明显高于非TME组(P均=0.000),清扫食管系膜阳性淋巴结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809)。术后30天内出现近期并发症29例(27%),2组差异无显著性[27%(12/45)vs.28%(17/61),χ2=0.019,P=0.891]。结论食管癌胸腔镜下食管全系膜切除是安全的,且淋巴结清扫可能更彻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