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9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蜂针治疗中过敏反应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蜂针治疗中,蜂针过敏反应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蜂针的过敏反应主要取决于人体本身对蜂毒的敏感性,机体对蜂毒的反应往往随个体差异而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进入毒量少,反应轻;反之则重。反应大小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与体质相关;2.与体内的免疫程度有关;3.与蜂针剂量大小有关;4.与蜂针疗法时间有关;5.与蜂针治疗部位有关;6.与蜂毒制剂中的成分有关;7.与患者目前状态和干扰因素有关等等。其反应的轻重不是疗效好坏的指标,可以作为掌握治疗时间及蜂刺数量的依据。临床上只要掌握其规律,严格作好蜂针皮试,控制它的剂量,采用适当方法,如对过敏反应严重患者,可以用点刺,散刺、少刺及间隔时间长等方法来治疗。使用蜂针疗法实为比较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2.
近10年灸法治疗风湿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湿性疾病相当于中医“痹证”范畴,是由于风寒湿三邪合而侵犯机体所致。灸法可以温阳补气、祛寒散湿、温通经络,其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对于痹证具有独特的疗效。现就近10年来有关灸法治疗风湿性疾病的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通过观察小白鼠足三里穴埋针后的耐缺氧能力,探讨针刺对动物耐缺氧的作用.实验取小白鼠68只,随机分针刺组、对照组各34只.针刺组于双下肢相当"足三里"处各埋入图钉形揿针一枚,用胶布固定,对照组仅以胶布贴于相应部位.3天后同时进行耐缺氧试验:以两只同组动物为一对,置入能密闭的广口瓶中,造成人工密闭性缺氧环境,观察瓶内每只动物活动情况及死亡时间.实验结果:两组动物都出现缺氧的一系列症状,终而死亡.针刺组的死亡时间大都较对照组时间长,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表明针刺小白鼠的足三里穴能提高机体的耐缺氧能力,延缓死亡时间.  相似文献   
4.
蜂针疗法是利用工蜂末端蜂刺中释放出的蜂毒液的药理作用 ,或配合刺针的综合作用而起到调节机体、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蜂针疗法历来被广泛应用于风湿、类风湿、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 ,疗效显著。笔者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化学药物 ,一定时间后引起腹腔深部大面积而持久的疼痛刺激 ,致使小鼠产生“扭体”反应 ,观察 1 0 min内小鼠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及持续时间 ,以研究蜂针的镇痛能力 ,进一步阐明其镇痛特点 ,以期指导临床治疗。实验材料及方法实验材料 :颅通定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购得 ,针剂 ,60 mg/2 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0 .0 0 …  相似文献   
5.
辨证掌握穴位注射方法提高穴位注射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中西结合治疗疾病的疗效.方法: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在腧穴上进行针剂注射.结果:通过针刺和药液渗透,将穴位疗效和药理作用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综合效能.结论:用中医辨证理论,穴位注射治疗能疏通经络,调补阴阳.针药结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在李万瑶导师的熏陶下,工作后也从事蜂针治疗,热爱蜂疗,因使许多病患受益而欣慰。李万瑶教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30余年,在传承和发扬蜂针疗法医术作出了很大贡献。笔者在既往的跟师过程中获益颇多,现将李教授诊疗思辨和蜂针疗法特点总结如下。遵循中医基础理论蜂针疗法是我国古老的传统针刺疗法的其中一种,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核心基础,"针""药""灸"三者结合为一体的优秀针刺疗法[1]。本文所描述的是利用中华蜜蜂的尾部蛰针,刺入符合病情需要的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热敏灸与舒利迭治疗慢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80例慢性哮喘病例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舒利迭治疗,观察组则取给予热敏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症状评分。结果:治疗3月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0%、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6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同时段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P<0.05)。结论:腧穴热敏灸治疗慢性哮喘可有效缓解症状,远期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马齿苋治疗蜂毒过敏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蜂针针刺动物足部使出现红肿热痛等局部过敏反应症状,建立峰针疗法所致局部过敏反应的动物模型,比较马齿苋不同给药方式对蜂毒过敏动物的抗炎作用、镇痛作用及解热作用大小,为马齿苋临床上用于治疗蜂针疗法引起的过敏反应提供依据.方法 以抗炎试验、镇痛试验、解热试验为主要试验方法,考察马齿苋水煎液口服给药、泡洗给药、口服兼泡洗给药对蜂毒引起的动物过敏反应的治疗作用.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组、泡洗给药组及口服兼泡洗给药组对蜂针引起局部过敏反应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或P<0.01);与口服给药组、泡洗给药组比较,口服兼泡洗给药组抑制作用最强(P<0.05).结论 提示中药马齿苋对蜂毒引起的局部过敏反应具有较强治疗作用,且给药方式不同其治疗作用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针麻醉对肠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需做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人,随机分为2组,头针加全麻组(简称头针组,下同)30人和单纯全麻组(简称全麻组,下同)30人.头针组患者先行头针麻醉诱导20分钟,然后行全身麻醉.头针麻醉持续刺激至手术结束.全麻组只行单纯气管内全麻.观察头针对患者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结果:头针组术后CRP异常的人数明显减少,而单纯全麻组变化不明显,术后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头针组变化幅度最小,恢复最快,明显优于单纯全麻组.结论:头针可明显减轻组织损伤、术后的感染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中药炮制是应中医临床辨证用药所需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制药技术。针对不同的病症,选用合理的方法炮制中药,以达到充分发挥药物疗效的目的。此即中药炮制之精髓一一辨证施制。然而,目前海洋藻类中药仍未实行辨证施制,故难以充分发挥该类中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