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放化疗对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73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共获取术后不同时间点的139份血样。结果术后不同治疗方法对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和相对定量结果均有影响。CD4+,CD8+T细胞绝对数各组均有统计学差异,术后间期延长的患者呈现更低的CD4/CD8。放疗组对CD3+,CD4+和CD8+绝对数有影响。CD4+T细胞随术后间期延长而降低,导致术后T细胞免疫功能失衡。结论术后联合治疗方式与CD4+T细胞相对定量相关,提示食管癌术后联合治疗可能选择性影响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结核性脑膜炎是肺外结核较为常见的疾病,约占结核病的0.5%~1.0%。全世界结核性脑膜炎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稳步下降,但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年来,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广泛传播及艾滋病的流行和免疫制剂的广泛应用,使得结核性脑膜炎发病率亦随之增高。结核性脑膜炎是死亡率最高的肺外结核病,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尤其重要。但在临床工作中,早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改变多不典型,易与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相混淆。因此,采取有效的实验室技术方法对于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就结核性脑膜炎实验室诊断技术的进展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解脲支原体感染率及耐药性动态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长太  姚有余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1):2828-2830
目的:了解该地区2000~2004年间解脲支原体(Uu)年感染率以及对10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年动态变化。方法:Uu鉴定采用培养法。Uu药敏试验选定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氧氟沙星、四环素、可乐必妥、阿齐霉素、红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等10种抗菌药,以培养液稀释法进行。结果:2000~2004年,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率分别为:26.67%、28.16%、29.50%、36.07%、42.40%。Uu对一些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而对几种抗菌药物其耐药率变化不大。结论2000年同2004年比较,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率有所升高(P<0.01),Uu对可乐必妥阿齐霉素、罗红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升高(P<0.01)。2004年对此4种抗菌药已经产生相当程度的耐药。2000~2004年,Uu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的耐药率基本无变化(P>0.05),仍然保持较低的耐药率。2000~2004年,Uu对四环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变化不明显(P>0.05),仍然居高(>30%)。2004年,Uu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42.73%),对交沙霉素的耐药率最低(4.71%)。  相似文献   
4.
解脲脲原体的DNA模板制备方法的研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蛋白酶K法,酚-氯仿法,双蒸水煮沸裂解法中遴选出提取UuDNA的较好方法。方法:分别以双蒸水煮沸裂解法,蛋白酶K法(PK法)及酚-氯仿提取法提取UuDNA模板并作比较。结果:PK法及酚-氯仿提取法比较两法无差异,双蒸水煮沸裂解法与酚-氯仿提取法比较前者敏感率较低。结论:应用PCR检测Uu,PK法及酚-氯仿法均可用于UuDNA模板的提取,而双蒸水煮沸裂解法不主张应用。  相似文献   
5.
尿酸是临床上经常测定的生化指标,痛风、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与血清尿酸增高有关[1]。因此,尿酸的检测与分析对临床诊断、了解病情进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日常生化检验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独测定尿酸时测定结果比较理想,而在测定完胆碱酯酶(CHE)后紧接着测尿酸,尿酸的检测结果偏低。笔者怀疑这可能是测试项目间的交叉污染所致,本文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检测耐多药结核病(MDR-TB)临床分离株的环丝氨酸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从基因水平进行环丝氨酸耐药机制的研究,为环丝氨酸的快速耐药测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Middlebrook 7H9液体培养基,在96孔板中对140株MDR-TB和37株敏感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分离株进行环丝氨酸药敏试验,筛选出对环丝氨酸耐药及敏感的菌株,再对Ald、Alr、ddlA基因进行突变位点及基因表达量的分析。结果 MDR-TB对环丝氨酸的耐药率仅为4.28%,初步将MIC≥32 μg/mL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判定为对环丝氨酸耐药;Ald、Alr、ddlA基因位点突变与结核分枝杆菌对环丝氨酸耐药无明显相关性,环丝氨酸耐药菌株在Alr基因位点处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敏感菌株。结论 目前临床的MDR-TB患者对环丝氨酸的耐药率较低,使用环丝氨酸治疗MDR-TB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尚未发现明确的环丝氨酸耐药突变位点,但Alr基因的过表达与MTB环丝氨酸耐药高度相关,可能是其耐药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建立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耐多药检测方法,并与Bactec MGIT 960药敏法进行比较。方法设计rpoB、katG基因PCR扩增引物和焦磷酸测序引物,建立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利用新确立的焦磷酸测序法检测202株临床分离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利福平、异烟肼耐药性。结果与BACTEC MGIT 960法检测药物耐药性结果比较,焦磷酸测序检测多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72.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66.3%~78.4%]及90.0%(95%CI:80.1%~95.1%)。结论新确立的焦磷酸测序技术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异烟肼的耐药性,其可作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药敏有效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9.
王地英  朱长太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447-1448
目的:探讨本地区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以及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临床分离株对常用9种抗菌药耐药情况.方法:采用体外微量折点稀释法,应用珠海丽珠生物公司提供的试剂盒,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手册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UU单独感染时,强力霉素(DOX)、美满霉素(MIN)及克拉霉素(CLA)比较敏感,其次为交沙霉素(JOS)和阿奇霉素(AZ-1),而罗红霉索(ROX)、氧氟沙星(OFL)、左氧氟沙星(LEV)、司帕沙星(SPA)敏感率均不高.而在UU与MH混合感染时,除DOX、MIN、JOS比较敏感外,OFL、LEV、SPA都较为耐药,而CLA、AZI、ROX高度耐药.UU及MH混合感染与UU单独感染的药物敏感性比较,9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均增加(P<0.05).结论:针对UU单独感染的经验治疗,应首选DOX、MIN及CLA.UU及MH混合感染与MH单独感染的经验治疗,DOX、MIN、JOS为首选药物,LEV、OFL、SPA等可以选择应用,而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不应选用.应当尽可能根据抗菌药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治疗生殖道支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572例性病门诊患者进行了支原体培养鉴定及10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美满霉素、强力霉素、阿齐霉素、交沙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氧、罗红霉素、氧氟沙星、四环素和红霉素)。结果 572病例中支原体阳性251例,感染率为43.9%。单独解脲支原体(Uu)、单独人型支原体(Mh)及Uu+Mh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39.5%(226例)、2.8%(16例)、1.6%(9例):男性感染率为32.5%(89例),女性感染率54.4%(162例)。支原体对10种药物敏感性较高的是美满霉素、强力霉素、阿齐霉素、交沙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药物敏感性较低的是红霉素、氧氟沙星和四环素。结论 性病门诊支原体感染率为43.9%,女性高于男性(P〈0.05);主要为Uu引起(占93.6%);美满霉素、强力霉素、阿齐霉素、交沙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分别高于红霉素、氧氟沙星和四环素(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