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氯胺-T法125I标记眼镜蛇毒示踪液及抗眼镜蛇毒血清。小白鼠分二组,用125I-眼镜蛇毒、125I-抗眼镜蛇毒血清分别给小白鼠尾静脉注射,于注射后的不同时间测定血、颈部肌肉、肝、肺、肾、心等脏器放射性分布。结果发现:125I-眼镜蛇毒在肌肉及肝、肺等器官中于注射后2小时过高峰,在肾脏中浓度高,在脑未见放射性分布,抗眼镜蛇毒血清与眼镜蛇毒分布相似但在肌肉及肺脏有更高的分布。证明抗眼镜蛇毒血清能跟踪分布眼镜蛇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及缅甸蝰蛇毒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电泳、SDS-聚丙烯酰胺电泳及动物实验等方法. 结果国产圆斑蝰蛇毒的LD50(腹腔注射)为0.306±0.003mg/kg,缅甸蝰蛇毒的LD50(腹腔注射)为0.290±0.003mg/kg.免疫电泳结果表明国产圆斑蝰蛇毒和缅甸蝰蛇毒均和新型抗蝰蛇毒血清产生明显的免疫沉淀线.体外中和实验表明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为2750μg/ml(约450LD50), 对缅甸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为2490μg/ml(约430LD50).体内保护实验表明给予0.05ml抗蝰蛇毒血清可抵御254μg(约41.5LD50)国产圆斑蝰蛇毒或116μg(约20LD50)缅甸蝰蛇毒的攻击,使小鼠全部存活. 结论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及缅甸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均较高,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不同喹蛇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及缅甸蝰蛇毒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电泳、SDS -聚丙烯酰胺电泳及动物实验等方法 .结果 国产圆斑蝰蛇毒的LD50 (腹腔注射 )为 0 .3 0 6± 0 .0 0 3mg/kg ,缅甸蝰蛇毒的LD50 (腹腔注射 )为 0 .2 90± 0 .0 0 3mg/kg .免疫电泳结果表明国产圆斑蝰蛇毒和缅甸蝰蛇毒均和新型抗蝰蛇毒血清产生明显的免疫沉淀线 .体外中和实验表明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为 2 75 0 μg/ml(约45 0LD50 ) ,对缅甸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为 2 490 μg/ml(约 43 0LD50 ) .体内保护实验表明给予 0 .0 5ml抗蝰蛇毒血清可抵御 2 5 4μg(约41 5LD50 )国产圆斑蝰蛇毒或 116μg(约 2 0LD50 )缅甸蝰蛇毒的攻击 ,使小鼠全部存活 .结论 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及缅甸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均较高 ,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华眼镜蛇毒活性组分(CCVAF)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1299VEGF、bF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H1299细胞中VEGF、bFGFmRNA表达的变化;利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VEGF、bFGF蛋白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2.0、4.0μg·ml-1)CCVAF对H1299bFGFmRNA水平有降低作用,其中4.0μg·ml-1CCVAF作用7h后bFGF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但对VEGF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CCVAF作用H1299细胞24h后,其细胞上清中VEGF、bFGF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CCVAF可抑制H1299细胞bF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VEGF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很早人们就发现.人的皮肤一旦划破.马上会流山鲜血,皮肤破损愈厉害.流血愈多,最后可能导致失血性死亡。人体伤口流出的血液从鲜红,逐渐变为紫红,进而凝固,这在原始人头脑里打下深刻的印记;血液即是生命也是死亡。他们在崇拜蕴暇着生命的血液的同时.更惧怕血液中所包含着的“死”的阴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综合性护理在白血病化疗中的作用,探讨降低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措施,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的98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化学治疗,试验组为综合性护理组,对照组为临床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生活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以及感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化疗后SAS评分,对照组(68.47±9.89)分,试验组为(56.11±11.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化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71.56±6.41)分,试验组为(80.89±5.98)分,对照组化疗后护理满意度为(6.51±2.31)分,试验组为(8.65±2.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患者化疗后感染和出血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白血病化疗后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对白血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华眼镜蛇毒活性组分(China cobra venom active factor,CCVAF)对新生牛肺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抑制细胞增殖的胞内机制.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法体外培养新生牛肺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将不同浓度的CCVAF与细胞在高血清、VEGF条件下共孵育,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c-myc,c-fos,PCNA表达.结果 CCVAF终浓度为1.25,2.5,5.0μg/ml,对常规培养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2%,54%,83%,对VEGF诱导的体外培养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8%,39%,72%,对高血清诱导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0%,44%,79%;CCVAF终浓度为2.5μg/ml,c-myc,c-fos及PCNA阳性细胞标记指数比对照组分别降低89.7%,47.1%及88.O%.结论 CCVAF可抑制常规培养的、VEGF及高血清诱导的新生牛肺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这种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胞内c-myc,c-fos,PCNA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CCVAF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可能在抗血管生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蛇毒溶血试验的实验条件。方法参考Kabakci等法,观测蛇毒溶血试剂浓度、血清浓度、孵育温度及时间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红细胞溶血度的影响,并作正常对照。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蛇毒溶血试剂浓度及血清浓度与PNH红细胞溶血度明显正相关;蛇毒溶血试剂浓度为0.5mg/ml时,PNH红细胞的溶血度基本达到最大值;而血清稀释至1/4时,PNH红细胞的溶血度即明显降低,血清稀释至1/16时,溶血度接近于0。温度对溶血度的影响非常明显,15℃下PNH红细胞溶血度明显降低,而0℃下反应基本中止。37℃下,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溶血度也不断增高,但至30分钟已基本达到最高水平。结论蛇毒溶血试剂的最适浓度为0.5mg/ml;由于试验结果受血清中补体浓度的制约,每次试验最好选用同一批血清;整个反应体系必须置37℃恒温孵育,孵育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硅胶作为催化剂,高效合成Naftopidil(Naf)及其光学异构体。方法在室温氮气保护和无溶剂条件下,使用60~100目硅胶催化萘氧基缩水甘油醚与邻甲氧基苯基哌嗪进行反应,得到Naf及其光学异构体。通过筛选催化剂的用量及循环使用次数优化反应。结果用20%的硅胶催化得到Naf,最佳收率为87%;硅胶循环5次,催化活性未见明显降低;对光学异构体的Naf的最佳收率为77%,ee值最高达98.2%。结论所用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产物与催化剂容易分离、催化剂可循环使用、活性未见明显降低,基本符合绿色化学反应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季红  袁牧  朱柳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7):121-122
目的:研究卤化物介导的法呢基砜的简便合成方法。方法:以THF为溶剂,先用卤化试剂NBS和Ph3P对法呢醇进行活化.活性中间体在NaI催化下与苯亚磺酸钠于室温反应6h得法呢基砜。结果:在优化条件下合成香叶基砜的收率高于90%。结论:该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简化了从法呢醇制备法呢基砜的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