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通过穴位按摩配以涌泉中药外敷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把62位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病人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31名,对照组选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联合按摩穴位和中药外敷涌泉穴。观察2组在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情况及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和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涌泉穴中药外敷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灸法的作用因素包括以艾叶或艾叶为主的复方组成的灸材姜、蒜、附子等隔衬物的药力作用;灸材燃烧的热力,灸法操作的补泻作用;所选腧穴治疗部位的特殊治疗作用;因人、因时、因地三因影响因素;灸法感传发生与热力是否持久、均衡有关,这也是影响灸法效果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药同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另加用(针刺法+舒血宁)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对比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有明显上升(P0.01)。结论:针药同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4.
从天人相应、形神合一、五运六气3个方面对"时间针灸学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述,认为掌握时间针灸学的理论渊源是将其在临床应用的前提条件和有效途径,并通过四时阴阳和五运六气对人体的影响和十二经气血流注规律的分析,进一步佐证了时间针法和时间灸法的可行性,为今后时间针灸学的应用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失眠是指无法进入睡眠或睡眠维持障碍,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从而精神和体力未能得到良好的恢复的症状[1]。镇静催眠类药物在失眠症的治疗初中期效果明显,能有效改进睡眠,但易产生药物依赖现象需长期服用。大量的文献研究发现中医疗法在失眠的治疗中效果明显[2-5],尤其针灸疗法以其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的优势在失眠症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各医家在利用针灸治疗失眠时具体方法各异,龚丽康等[6]查阅近5年针灸治疗失眠类相关文献总结出,针灸治疗失眠有单纯针刺、针刺结合艾灸、针刺结合放血、电针疗法、激光针灸疗法等,经过临床试验,这些方法治疗失眠都具有明显疗效,但各方法之间疗效差异尚无比较研究。如何更好地提高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的疗效仍是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笔者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结合脐腹灸疗法,从调理阴阳论治,以任督二脉为基本,调理一身之阴阳,使阴阳调和以治失眠之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蔡圣朝教授在自己四十多年的临证基础上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经验。方法:蔡圣朝教授认为该病的发生既有主因也有诱因,强调因虚致瘀,瘀阻脑络为中风发病之根本,贯穿疾病始终。在治疗上祛瘀通络,开窍醒脑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主要大法。阐述蔡圣朝教授治疗要点和典型病例的分析。结果:项九针结合舌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经验。结论:项九针结合舌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特色鲜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固元醒脑汤联合奥拉西坦对MCI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MCI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固元醒脑汤联合奥拉西坦,对照组单用奥拉西坦,采用MMSE、MoCA、ADL量表评定,观察血清Aβ及IL-6变化,3周后考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MSE、MoCA量表评分及Aβ、IL-6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MSE、MoCA、ADL量表评分及Aβ、IL-6较治疗前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降分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元醒脑汤联合奥拉西坦能明显降低MCI患者Aβ与IL-6水平,并可显著提高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从通脉温阳灸的特点、治法分类、治疗特点、作用机理、应用等方面对蔡氏通脉温阳灸进行了论述,认为技术创新是继承和发展传统铺灸的最佳途径,并通过通脉温阳灸的技术分析,进一步佐证了通脉温阳灸法的可行性,为今后通脉温阳灸的技术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总结中西医防治老年肌少症的相关研究,包括西药、营养支持、运动疗法、中药、针刺、推拿、八段锦等传统特色疗法,提高肌少症患者的肌力、肌量,改善步态、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通过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抗氧化能力、促进细胞凋亡以及蛋白合成以改善骨骼肌萎缩。营养支持及运动疗法作为老年肌少症的主要防治手段,西药治疗处于探索阶段,未被广泛推广应用。中医药治疗老年肌少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但中医药对老年肌少症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有待于进一步挖掘中医药价值,为肌少症提供更多及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督脉穴位埋线辅助治疗皮质下血管性痴呆(SI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SIV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皆予调控血压、血糖、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多奈哌齐口服,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督脉穴位埋线治疗。2组均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简易智能状况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评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结果治疗后2组MMSE、ADL、HDS-R评分均明显升高,血浆Hcy含量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治疗组为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穴位埋线辅助治疗SIVD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社会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