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9mTc-Annexin V检测早期凋亡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膜联蛋白V(Annexin V)与凋亡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结合特性,探讨使用凋亡显像剂99mTc-Annexin V早期活体显像诊断帕金森病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MPP+)处理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和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以诱导其凋亡(PC12 0~200 μm/L, SH-SY5Y 0~500 μm/L),FITC -Annexin V及碘化吡啶(propidiumiodide, PI)双染进行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以99mTc-Annexin V与凋亡的细胞进行饱和结合实验及细胞摄取实验,研究凋亡细胞与Annexin V的亲和力及其摄取99mTc-Annexin V的动力学.结果 MPP+可诱导PC12细胞及SH-SY5Y细胞发生凋亡,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凋亡细胞可特异性与99mTc-Annexin V结合,亲和力可达(7.16±1.78)nmol/L,每个凋亡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的结合位点可达到(179±33)fmol/106cells (PC12)及(220±26)fmol/106cells (SH-SY5Y),且神经元的凋亡水平与其膜结合的99mTc-Annexin V放射性强度有相关性(P<0.001).结论 凋亡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与99mTc-Annexin V有高度亲和力,其所结合的99mTc-Annexin V放射性强度与细胞的凋亡水平相关,99mTc-Annexin V可用于检测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及其受体调控酪氨酸激酶(JAK)/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促进喉癌血管生成的作用. 方法 收集喉癌手术切除标本70 例,癌组织通过不同病理分级,采取70 例喉癌患者的外周血. 采用ELISA 法检测外周血中 IL-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 ( VEGF-A)的浓度,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Western blot 法检测喉癌组织中IL-17、IL-17受体( IL-17R)、JAK1/2、p-JAK1/2、STAT3、p-STAT3、VEGF-A、环氧合酶-2 ( COX-2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信号分子水平的变化. 结果喉癌患者血清中IL-17、VEGF-A的含量与喉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和TNM分期有关( P<0. 05 ) ,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喉癌发展的不同时期,随着喉癌的恶化, IL-17、IL-17R的表达逐渐增强,相关信号通路分子JAK1/2、p-JAK1/2、STAT3、p-STAT3、VEGF-A、COX-2、MMP-9 表达也显著增加. 结论 IL-17可能调控JAK/STAT3信号通路,在喉癌的血管生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鼻咽癌CNE细胞摄取99mTcN(NOEt)2与99mTc-MIBI动力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99mTc-氮二{(N-乙基-N-乙氧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N(NOEt)2])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在人鼻咽癌CNE细胞中的摄取动力学。方法: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人鼻咽癌CNE细胞在37℃和22℃时对^99mTcN(NOEt)2和^99mTc-MIBI的摄取动力学规律。结果:37℃和22℃时CNE细胞对^99mTcN(NOEt)2的摄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mTcMIBI摄取则呈温度依赖性。37℃时CNE细胞对^99mTcN(NOEt)z摄取峰值为43.15%,^99mTc-MIBI为11.08%(P〈0.01);5min时CNE细胞摄取^99mTcN(NOEt)2为峰值的63%.^99mTc-MIBI为48%(P〈0.05);60min时^99mTcN(NOEt)2在CNE细胞中的滞留率为63.92%,^99mTc-MIBI为53.97%(P〈0.05)。结论:^99mTcN(NOEt)2可能较^99mTc-MIBI更适用于鼻咽癌显像,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 目前,药品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ng;ADR)对人体有害的严重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WHO国际药品监测计划来说,不良反应是指为了预防、诊断、治疗人类疾病或改变人的生理功能,在正常用量下所出现的不期望的、有害的反应。为此,许多国家建立了ADR监测报告制度。开展此项工作,需收集贮存大量的信息,方能进行分析、反馈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美容整形外科是整形外科的一大分支,是用外科手术方法改善或增进人的容貌美与形体美的一个分支学科[1].日本学者认为美容整形外科是维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之后的一门新兴医学学科,称之为第四医学[2],随着我国美容外科的迅速发展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发,对美容整形外科手术病人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力求为临床美容外科手术的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99mTclabeledP1,P4di(adenosine5')tetraphos phate(Ap4A),whichcanspecificallybindtoP2purinereceptorsexpressedonatheroscleroticlesions,wasstudiedforexperimentalatheroscleroticplaquesima ginginNewZealandWhite(NZW)rabbits.1MATERIALSANDMETHODS1.1AnimalModelsNZWrabbits,weighing1.5-2.0kg,werepurchasedfromExperimentalAnimalCenterofTongjiMedicalCollege.Atheroscleroticmodelsof20maleNZWrabbitswerereplicatedbyimmuno injuryandhighcholesteroldiet[1].Afterintrave nousinjectionof10%bovineseruma…  相似文献   
7.
作者近年按国际标准建立了药物短期致突变系列,这一系列包括用于测定基因(点)突变的Ames试验和测定染色体畸变的中国仓鼠肺细胞试验及微核试验。应用这一系列评价了我国创制的抗癌新药——去甲斑蟊素的致突变性.测试系统还将Ames新菌株、CHL-ED_(50)剂量法则、NIH敏感品系小鼠应用于这一系列。实验显示去甲斑蟊素既不诱发基因(点)突变,也不诱发染色体畸变,这是去甲斑蟊素与一般抗肿瘤制剂之不同点.  相似文献   
8.
通用模板信号扩增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R是最常用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但目前常用的PCR都存在种种不足 ,制约了其在临床的应用。我们在Taq man荧光PCR的基础上开发了通用模板信号扩增技术 (UT PCR)比较好的解决了传统PCR核酸模板质量容易引起的假阴性以及难以实现多基因 /多位点同时检测两大难题。UT PCR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假阴性低 ,并能实现高通量检测 ,在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9.
PCR是最常见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但目前常用的PCR都存在种种不足,制约了其在临床的应用,我们在Taqman荧光PCR的基础上开发了通用模板信号扩增技术(UT-PCR)比较好的解决了传统PCR核酸模板质量容易引起的假阴性以及难以实现多基因/多位点同时检测两大难题,UT-PCR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假阴性低,并能实现高通量检测,在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