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我院骨科自 1 998年 5月至 2 0 0 0年 1 2月对 36例不稳定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截瘫患者 ,采用后路减压、RF或AF系统内固定 ,全部病例骨折复位良好 ,效果满意。与前路手术相比 ,具有创伤小、手术简便、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0例 ,女 1 6例 ,年龄 1 8~ 5 4a ,平均 34.5a。致伤原因 :高处坠落伤 2 4例 ,重物砸伤 7例 ,车祸伤 5例。损伤脊椎 :T12 5例 ,L12 4例 ,L2 7例。骨折类型 :均为爆裂型骨折。按Denis分类[1] ,A型 8例 ,B型 1 4例 ,C型 6例 ,D型 5例 ,E型 3例。椎管…  相似文献   
2.
自 1995年 6月始 ,笔者应用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discherniation ,LDH) ,创伤较小、术后疤痕粘连小、恢复快 ,现将资料完整的 4 6 5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4 6 5例 ,男 2 93例 ,女 172例 ,平均年龄 39.3(13~6 3)岁。病程 4个月~ 12年。突出间隙 :L3~ 437例 ,L4~ 52 4 3例 ,L5~S1185例。均有较典型临床症状、体征 ,影像学检查均显示为LDH ,至少 2个月保守治疗无效。1.2 手术方法俯卧或患侧在上侧卧位 (胸及腰部垫枕 ,躯干屈曲 )。可选用硬膜外麻醉或局麻。根据突出间隙选择手术切口 …  相似文献   
3.
对复杂性髋臼骨折的治疗 ,愈来愈多的学者主张积极手术治疗 ,以求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和内固定 ,最大限度地恢复髋关节功能 ,而选择一个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是获得良好显露 ,骨折解剖复位的前提。我科自 1989年以来 ,共收治复杂性髋臼骨折 12例 ,均采用经Reinert[1 ] 改良的“T”型髂股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2 0~ 5 9岁 ,平均 3 1.5岁。左髋 5例 ,右髋 7例。致伤原因 :高处坠落伤 3例 ,车祸伤 7例 ,压砸伤 2例 ;骨折类型 (按Letournel分型 ) :双柱骨折 …  相似文献   
4.
小切口开窗法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和介绍小切口椎板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和实用性。方法:手术切口采用后正中约2~4cm(平均2.8cm),显示单侧椎板,术前电透或术中确定需手术椎间隙,用弧形骨凿开窗切除椎板下1/3~1/2及下关节突内侧部份,满意显露椎管内结构,摘除突出椎间盘并相应盘黄间隙扩大减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全部患者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法手术治疗,随访1-2年,优良率98%。结论:小切口椎板开窗法与全椎板、半椎板切除法相比,出血、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脊椎稳定性及椎管干扰小,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早期前路髓核摘除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并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早期前路髓核摘除钛网或Cage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8例患者脊髓功能及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28个病例随访平均13个月(6~24个月),术前ASIA评分平均为166.79±12.16分,术后1周,术后6月时ASIA评分平均分别为287.25±4.33、291.89±4.17分,术前和术后两者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者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能从ASIA进一级的作为有效率,手术有效率100%.结论 早期前路髓核摘除钛网或Cage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并颈脊髓损伤能得到迅速的改善,可达到早期及时减压、即刻可靠的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早期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2年 7月采用自制“W”形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 2 6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 ,男 1 7例 ,女 9例。年龄 32~ 5 6岁 ,平均 41岁。骨折类型 :横行骨折2 1例 ,粉碎性骨折 5例 ,其中开放性骨折 2例。致伤原因 :跌伤 1 9例 ,车撞伤 7例。1 .2 制作方法 取直径 2 .0mm克氏针 1枚 ,将其折弯成一边臂长一边臂短的“W”形状 ,短的一端稍长于髌骨纵轴 ,长的一端约 1倍于短的一侧 ,克氏针折弯顶部与两针端点夹角根据是否贴紧髌骨前侧而在术中适当调整 ,克氏针长短臂必须平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SF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9例腰椎滑脱症患的神经受压部位彻底减压,并用SF内固定器对滑脱的椎体进行复位固定,同时行椎间或后侧方植骨融合。结果:滑脱平均复位率98%(80%-100%),术后症状基本消失,随访12-28个月,植骨均融合,无固定螺钉松动,断裂及再滑脱现象。结论:SF内固定器具有纵向撑开及滑脱椎体提位复位作用,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复位好,为植骨融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腰椎滑脱是指上一椎体向前滑移,导致脊柱失稳,从而引起腰腿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其病理基础是腰椎峡部裂和退变。治疗方法有多种.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减压复位和固定。我们自2001—2003年,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加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3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后路连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后路间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4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21例行后路连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连续组),22例行后路间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间断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JOA评分、VAS评分、术后颈椎曲度、椎管矢状径、颈椎活动度、手术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等,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3.2±8.1)个月(连续组)和(23.3±8.0)个月(间断组)。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JOA评分及VAS评分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3 d和未次随访时颈椎矢状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活动度较术前减少(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后路连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后路间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神经功能改善相似,但间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组住院费用明显减少,节约了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后路颈椎板成形术钉棒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3例行后路颈椎板成形微型钛板固定术(微型钛板组),24例行后路颈椎板成形钉棒固定术(钉棒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VAS评分、术后椎管矢状径、颈椎曲度、术后活动度影响及手术并发症等,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微型钛板组为(23.8±8.1)个月,钉棒组为(23.6±8.0)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两组手术后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痛VAS评分:术前钉棒组显著高于微型钛板组(P0.05),术后两组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矢状径:两组术后3 d和未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微型钛板组颈椎曲度改善明显优于钉棒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活动度均较术前减少(P0.05),钉棒组减少的度数明显大于微型钛板组(P0.05)。结论后路颈椎板成形术钉棒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颈椎病神经功能改善相似,微型钛板对颈椎的活动度影响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