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甲双胍引起尿频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77岁,2004年5月7日因股骨头坏死入院住骨科病房,入院后查肝肾功能正常,空腹血糖9.05 mmol·L-1,5月13日做股骨头置换手术,5月14日空腹血糖为10.3 mmol·L-1,餐后2 h血糖为14.6 mmol·L-1,即请内分泌科医生会诊,会诊后建议口服二甲双胍,0.25 g,tid.当日中午饭后患者服用二甲双胍0.25 g,2 h后出现尿频症状,但未引起患者和医生的注意,晚饭后再次服用二甲双胍0.25g,结果尿频症状加重,直至尿失禁,到次日清晨4时左右小便失控症状减轻,但仍有尿频,故停药.停药后1 d尿频症状消失,并改用胰岛素注射,血糖控制良好,出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值)进行计算,采用频率排序法进行分析。结果:磺酰脲类药物使用频率较高,占30.90%;其次是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占29.32%。结论:磺酰脲类降糖药物仍是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其降糖效果显著、安全、价格适中,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条形码管理系统的应用,为医院药库药品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模式。方法与供应商合作建立医院药库条形码管理系统网络平台,将商业公司的ERP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实现两系统的电子数据交换;借助条形码管理系统,对药品计划、采购、验收、发票入账进行管理。结果条形码管理系统能够显著提高医院药库药品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降低药品库存量。结论条形码管理系统在医院药库药品管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75例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静脉输注参附注射液40 mL,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87%.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对治疗心力衰竭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体外循环(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50例择期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组(简称丹红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丹红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分别于预充和开放主动脉时泵入,剂量为1.5mL/kg;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T1)、复温至36℃(T2)、停CPB后30min(T3)、CPB后6h(T4)抽取颈静脉球血,于T1-4各时点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硫代巴比妥法测定丙二醛(MDA)浓度,用放免法测定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6、8(IL-6、8)浓度,并用ELISA法测定IL-10浓度。结果与T1。比较,T2-4两组MDA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丹红组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MDA浓度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NF-α、IE-6、IL-8及IL-10浓度在T3,T4比T1明显升高(P〈0.01),而丹红组TNF-α、IL.6、IL-8浓度在T3,T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IL-10浓度则在T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红注射液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及调节免疫因子的表达有关。关键词丹红注射液;体外循环;脑损伤;冠状动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值)进行计算,采用频率排序法进行分析。结果:磺酰脲类药物使用频率较高,占30.90%;其次是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占29.32%。结论:磺酰脲类降糖药物仍是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其降糖效果显著、安全、价格适中,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采用镇痛药物治疗临床路径(以下简称"临床药径")精细化管理手段,探讨临床药师参与骨科镇痛临床药径工作及药径实施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制定骨科围术期镇痛临床药径,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断修订完善,严格执行PDCA循环,并以创伤外科为试点科室,观察患者各项疼痛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创伤外科镇痛临床药径自2018年6月制定并开始实施,至2018年12月,入径率逐步增加,患者疼痛评分、科室药占比、人均药费、每床日药费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增加,不良反应明显改善。结论: 镇痛临床药径在促进骨科镇痛药物合理使用、患者加速康复和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成效显著,为镇痛药物在临床的合理使用探索出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各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07例,近期显效76例,占71.03%,有效21例,占19.63%,总有效率90.66%。治疗前后部分患者经肢体阻抗血流图和血液流变学对比观察:治疗后患肢每搏、每分钟及肢体每100ml 组织每分钟血流量提高,平均提高率为61.98%~85.4%(P<0.005~0.001);血液流交学各指标值降低,平均降低率为1.81%~10.65%(P<0.05~0.01)。本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王晨静  李萍  曲海军  朱莉  王志 《齐鲁药事》2014,(11):669-67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减少中药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比较2013年我院临床药师干预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2012年以前无临床药师干预时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剂型、不良反应的表现以及不同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前,我院发生中药不良反应例数为127例,涉及3种剂型,其中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占70.08%,比例最高。静脉滴注是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临床药师采用干预措施后,我院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之前明显降低,占62.11%,说明临床药师的干预措施有效。结论临床药师的积极干预在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1适应证 作为一种胃黏膜保护药,可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炎的治疗。 2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该药由肠道迅速吸收,口服生物利用度约为70%,年轻人对该药的吸收隋况较老年人好,肌内注射与静脉注射生物利用度基本相同,约为90%~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