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本文首次报导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尿中抗原,进行早期诊断,取得满意效果。本法系应用免疫的特异性和酶的高效能催化的敏感性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因而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研究结果表明七病日内阳性率较高,为93.89%;二病日内阳性率更高,为100%,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本文用阻断试验证实尿中具有特异性抗原。另与正常人和其它疾病患者作对照,结果为阴性,证明本法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报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尿中抗原,进行早期诊断,取得满意结果,本法系应用免疫的特异性和酶的高效能催化的敏感性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因而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研究结果表明,7病日内阳性率较高,为93.89%;2病日内阳性率更高,为100%,故有早期诊断价值,本文用阻断实验证实尿中具有特异性抗原。此外,以正常人和其它疾病患者作对照,结果为阴性,证明本法特异性高。本法标本系用尿液,容易收集,方法简便,结果易判断,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1982年6月至1983年1月,我们在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唐口公社,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AT)检查四种野外鼠,其中黑线姬鼠474只,带病毒抗原阳性鼠12只,带毒率为2.53%,但有的月份可高达8.69%;褐家鼠36只,阳性鼠1只,带毒率为2.77%;检查黑线仓鼠19只和小家鼠2只,均为阴性。在同期相同地点检查室内鼠两种,其中褐家  相似文献   
4.
体育运动的人,血清中具有高浓度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浓度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对冠心病人来讲,体育锻炼是非常有益的。但这一机理尚不清楚。现在主要认为是体内的代谢随着持久性的锻炼而产生了适应性的改变。能量的代谢是由复杂的激素系统所调节,其中包括雄性激素。这些激素是调节血浆 HDL—C 含量有效调节器。虽然对于它们调节血浆 HDL 的特殊作用了解还不完全,有时甚至是模糊的,但是人体内源性血浆中睾丸酮的含量与血浆 HDL 的含量肯定是有着密切关系。用外源性睾丸酮类固醇衍生物进行治疗,结果使血浆 HDL—C 的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我们从158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毛细血管采微量血,制作滤纸血片,做出血热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获得理想结果。现总结介绍于下: 材料与方法一、标本来源:系济宁市传染病医院、金乡县医院临床诊断为出血热的住院患者,在毛细血管采微量血制作滤纸血片的同时,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以做出血热IFA定性及定量对比。  相似文献   
6.
应用Vero—E_6细胞从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中分离出两株病毒,经初步鉴定表明:病毒不耐酸,对脂溶剂敏感,不被5—碘脱氧脲嘧啶核苷所抑制,属RNA病毒;所分离病毒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抗血清和EHF患者血清做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试验(IFA)均为阳性,其感染性可被EHF恢复期病人血清中和;将该病毒感染细胞做超薄切片在电镜下查到EHF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7.
1984~1985年,我们应用Vero—E_6细胞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中分离出两株病毒,分离鉴定情况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采自某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8.
我们用EHFV(鲁宁—84刘株)以不同途径和剂量接种NIH系裸鼠,其中腹腔和皮下接种鼠于接种后5~7天分别出现精神不振、活动减少、进食减退及外生殖器肿胀,相继于7~9天胸、背和腹部出现出血点,继之融成片状瘀血斑。其中一鼠的尾后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间接免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济宁市800例临床诊断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进行了检测分析。临床诊断与特异性诊断(IFAT)符合率为81.0%,双份血清符合率为85.99%,12所县级以上医院临床诊断与特异性诊断的最高符合率为85.9%,最低符合率为66.67%.患者病程与特异性诊断有密切关系,血清抗体平均几何滴度为580.815。此外对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部分健康人群 IFAT 检测结果表明,无一例血清特异抗体超过1:20血清稀释度,认为以1:20血清稀释度作为 IFAT诊断 EAF 的阴阳临界线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0.
补体结合试验(下称补结试验)多年来广泛应用于细菌、病毒及某些寄生虫感染疾病的诊断。尽管此法操作较烦琐,但其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却是肯定的。本法用于流行性出血热(下称出血热),尚未见公开报道。我们对出血热补结试验作了研究,结果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