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明  廖瑞雪 《海南医学》2006,17(2):111-111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症,多为危重患儿的合并症,发生率较高,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本文对2001~2003年收住我院新生儿科的56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进行临床分析,旨在了解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寻找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2.
SRY—决定性别的基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
易明 《中医杂志》2003,44(Z1):156-157
笔者从事肛肠专科临床近20年,运用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采用中药内服、中药保留灌肠相结合的方法,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故收集整理为几类典型病例,向各位同道汇报,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5例患者均为门诊男性患者,年龄42~50岁10例,50~60岁15例,60~67岁10例。病程,5个月~1年8例,1~2年18例,2~3年9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危重新生儿协作网(简称数据库)的数据,反映危重新生儿的诊治现状,为提高诊疗水平提供帮助。方法 数据库上报小早产儿、新生儿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时间≥4 h的新生儿,且在上报医院住院时间≥24 h。根据上述4种疾病情况,设置一般信息、围生期情况、动脉导管未闭、神经系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氧气支持或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感染、炎性指标、抗感染治疗、NEC、转归11个模块用于分析,协作医院均安排专人负责数据的收集及录入和审核,并行统一培训。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数据库纳入重庆5家三级甲等协作医院1 501例危重新生儿,小早产儿435例(29.0%),新生儿败血症814例(542%),NEC 343例(228%),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时间≥4 h新生儿742例(494%),总体存活率为752%(1 129/1 501)。出生体重<750 g、~999 g、~1 249 g、~1 499 g、≥1 500 g小早产儿存活率分别为500%(3/6)、565%(13/23)、654%(53/81)、749%(131/175)和820%(123/150); <27、27~、28~、29~、30~、31~和≥32孕周的小早产儿存活率分别为231%(3/13)、650%(13/20)、694%(26/36)、712%(52/73)、718%(61/85)、809%(89/110)和816%(80/98)。315例(724%)小早产儿行头颅B超检查,其中生后3 d内完成检查占 453%(197例)。264(607%)使用机械通气,163例有创机械通气,101例单纯nCPAP。217例(499%)小早产儿发生NRDS。165/217例(760%)使用PS。74/813例(91%)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时间>2周,预防与非预防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存活率分别为889% (16/18),875%(42/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4,P=1000)。数据库上报的1 501例病例中NEC 343例(229%),174例在腹胀10 d内能做出NEC诊断,313例行腹部X线片检查,仅有44例描述具有确诊意义的X线征象(肠壁积气、肠穿孔和肝门积气)。742例(494%)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单纯无创机械通气180例,有创机械通气562例,无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2/180)和174%(98/562)。结论 危重新生儿协作网对了解和提高中国危重新生儿诊疗水平有积极的探索性意义。危重新生儿诊治在3 d内行头颅B超检查、无创通气和践行气管插管-使用PS-拔管使用CPAP技术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起始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疗效及差异.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按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三家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43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且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商品名:珂立苏)治疗,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使用起始剂量为70 mg/kg和100 mg/kg的PS进行治疗,检测并记录使用PS前后不同时间血气分析结果、胸片结果、重复使用PS的次数、并发症的发生、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①两组用药后需氧浓度、PaO2、PaCO2、胸片结果均较用药前有好转(P<0.05);②PS100组应用PS后12、24、36 h较PS70组对氧的需求更低(P<0.05),P02及PC02改善更明显(P<0.05);③PS100组应用PS后24 h,胸片情况较PS70组明显好转(P<0.05);④PS100组在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方面均低于PS70组(P<0.05).结论 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起始剂量为100 mg/kg的疗效优于70 mg/kg.  相似文献   
7.
甲亢伴周期性麻痹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易明  杨剑斌   《中国医学工程》2008,16(2):153-153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伴周期性麻痹(TPP)的发病机制、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8-2006年28例临床资料。结果28例均为青壮年男性,占周期性麻痹(PP)患者156例中的17.95%,首次发病15例,反复发作13例,其中有19例发生在夜问或清晨,18例局限于双下肢,呈对称性弛缓性瘫痪,5例合并尿潴留:25例出现轻、中度高代谢症状群。过度劳累、感染、饱食、焦虑为发病诱因,补钾及抗甲亢治疗效果良好。结论TPP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低钾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为主要原因,与遗传、免疫、紧张、抑郁、焦虑等因素亦可能有关。甲状腺素可使骨骼肌细胞Na+-K^+-ATP酶活性增加,促进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甲亢对体内肾素,活性增加,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本组3例无高代谢症状群表现,以PP为首发症状的甲亢易误诊、漏诊,对PP患者应把测定甲状腺功能列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Graves病并发周期性麻痹的发病机制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8-2005年32例临床资料。结果24例有明显诱因,为劳累、饱食、饮酒、上感等,发作次数1-6次不等,8例无明显诱因。发作时30例患者的血钾低于正常低值,2例血钾正常,29例有高代谢症状群,17例有ECG改变,32例均有T3、T4增高、TSH降低,补钾及抗甲亢治疗效果良好,随访无复发。结论Graves病并发周期性麻痹属低钾型周期性麻痹,该组占93.75%,其主要原因为低血钾症和高胰岛素血症,饮酒、饱食后,K^+细胞内移;甲亢可致体内肾素活性增加,可能与情绪变化、遗传、免疫等因素亦有关。对周期性麻痹应检测甲状腺功能,以减少误诊、漏诊;应及时补钾和抗甲亢治疗,必要时可行手术及I^131治疗,但必须严格选择病例及控制I^131治疗用量。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最终出现肺动脉高压,发展为肺心病,其主要原因是肺脏本身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故肺功能的改变与肺动脉压力变化有密切关系。国内外已有报告证实肺功能指标与右室功能及肺动脉压力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27例 COPD 患者肺动脉压力与肺功能指标关系的观察,试图找出肺动脉压力与肺功能指标的回归方程式,探讨以肺功能指标推断肺动脉压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苜蓿干草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打捆对苜蓿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打捆前含水量的逐渐下降,茎叶比增加,叶片损失率增大,对于茎叶未经压裂的苜蓿,其含水量与茎叶比成一元线性相关;茎秆压裂后,其茎叶比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呈指数曲线的变化趋势.采用小捆型、高水分打捆贮藏,产草量、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2025kg/ha,1140kgha和247kg/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