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莉萍  时正雨  吴桂辉  李秀  陈蕾  蒋洪  王亚娟  黄涛   《四川医学》2021,42(9):878-882
目的探索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结核科住院的肺结核患者429例,按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分为两组: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414个/μl患者210例;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414个/μl患者219例。提取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治疗类型、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特征纳入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性别、年龄≥60岁、治疗类型、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60岁((印)P(正)<0.001,(印)OR(正)=2.325,95%CI=1.483~3.664)、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印)P(正)<0.001,(印)OR(正)=3.262,95%CI=1.777~5.986)、合并糖尿病((印)P(正)=0.013,(印)OR(正)=2.437,95%CI=1.204~4.935)。结论老年、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是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要关注这些患者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不同起始剂量利奈唑胺联合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4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门诊及住院部予贝达喹啉联合利奈唑胺抗痨并已完成疗程的MDR-TB患者51例,根据利奈唑胺起始剂量不同分为2组,其中1 200 mg/d组23例,600 mg/d组2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治疗、不良事件及预后。结果 在联合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结核的患者中,利奈唑胺起始剂量1 200 mg/d与起始剂量600 mg/d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相当,分别为82.6%(19/23)和96.4%(27/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为100%,不同起始剂量患者QTc间期延长、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炎、视神经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利奈唑胺起始剂量1 200 mg/d患者中因不良事件需调整利奈唑胺治疗的比例为73.9%(17/23),高于起始剂量600 mg/d的46.4%(13/28)(P=0.047)。其中,利奈唑胺起始剂量1 200 mg/d组中因不良事件中断使用利奈唑胺的比例为65.2%(15/23),高于利奈唑胺起始剂量600 mg/d组中的25.0%(7/28)(P=0.004)。结论 利奈唑胺起始剂量600 mg/d与起始剂量 1 200 mg/d联合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疗效相当,但起始剂量600 mg/d耐受性更好。建议在使用利奈唑胺联合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时,剂量可优先选择600 mg/d。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四川地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患病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16年收治的502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患病特点。结果发病人群以青壮年居多,占68.92%(346/502),平均年龄(35.82±21.12)岁,老年和儿童患者占比分别为18.33%(92/502)和12.75%(64/502)。其中初治病例450例,占89.64%(450/502);复治病例52例,占10.36%(52/502)。临床症状以咳嗽和发热为最常见,分别占76.10%(382/502)和73.31%(368/502);乏力、纳差、消瘦为常见伴随症状;气促和胸痛也可见,分别占24.10%(121/502)和5.18%(26/502);其它器官系统受累表现者占38.45%(193/502)。胸部影像中典型粟粒性肺部阴影占50.80%,其中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占比为48.61%(244/502),亚急性和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占比为2.19%(11/502),不典型影像例数占比达49.20%(249/502)。涂片阳性者84例,培养阳性者213例,细菌总阳性率为46.61%。并发颅内结核感染者288例,其中14岁及以下儿童中发生颅内感染者45例,多为未接种卡介苗患儿;并发其它肺外结核者占68.12%(342/502)。结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属于重症结核,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肺部影像改变可呈多样性,通过痰和支气管刷片、培养等方式可提高细菌阳性率。此型肺结核常合并其他脏器结核病,尤其是颅内结核感染,需高度重视,尽早发现和治疗。四川地区患病人群中儿童发病者所占比例不少,接种卡介苗可能有利于减少此型结核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的流行情况依然严峻, 贝达喹啉是治疗该病的核心药物之一, 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该药在组成全口服短程治疗方案、与其他抗结核新药联合使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本专题探讨贝达喹啉的临床应用现状和展望, 旨在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病人的耐药状况,为监控结核菌耐药性变化趋势和制定诊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2291例分支杆菌培养为结核分枝杆菌的病人的药敏试验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15-59岁),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耐药率和耐药类型分布。结果老年组463例中耐药104例,耐药率为22. 4%;获得性耐药率为48. 1%,显著高于初始耐药率的14. 9%(P 0. 001)。老年组的总耐药率和初始耐药率与中青年组差异不明显(P 0. 05),而获得性耐药率更低(P 0. 05)。老年组MR-TB的耐药率为9%、PR-TB为3. 2%、MDR-TB为9. 7%、XDR-TB为0. 4%,与中青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R-TB的耐药率为12. 3%,低于中青年组的16%(P 0. 05)。获得性耐药中,老年组的MDR-TB和RR-TB耐药率低于中青年组(P 0. 05)。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是耐药率最高的抗结核药物,在老年组中分别为19. 4%和12. 3%。老年组利福平的耐药率在获得性耐药中较中青年组低(P 0. 05),链霉素(S)的耐药率则在初始耐药与获得性耐药中均低于中青年组(P 0. 05),其余药物的耐药性差异不明显(P 0. 05)。结论老年结核病人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和链霉素的耐药率低于中青年;获得性耐药中MDR-TB和RR-TB的发生率较中青年低。  相似文献   
6.
7.
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病因庞杂,包含了各种感染性、肿瘤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往往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是缺乏特异性的血清学、影像学标志,给诊治带来极大困难.尽管当代诊疗技术较50年前有了巨大飞跃,FUO依然是全球常见诊治难题. 一、FUO的定义 FUO最早由Petersdorf和Beeson于1961年提出.Petersdorf和Beeson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100例发热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将FUO定义为:反复发热体温>38.3℃,病程超过3周(包括1周住院时间),经过1周较完备的住院检查后仍不能明确诊断者[1].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346例耐多药(MDR-TB)和泛耐药(XDR-TB)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可能与耐药发生有关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346例耐药肺结核患者以及2370例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分析二组的差异,探讨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患病特点以及可能影响耐药发生的因素。结果耐药肺结核发病人群以男性为主,占70.52%(244/346),且各年龄组男性均多于女性;青壮年居多,占81.79%(283/346),老年和18岁以下患者占比分别为13.58%(47/346)和4.62%(16/346)。性别和年龄分布情况与药物敏感肺结核无明显差异。耐药患者中少数民族患者占比接近五分之一;初、复治病例分别占23.70%(82/346)和76.30%(264/346)。在86例使用过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患者中73.26%(63/86)的病例对此类药物耐药。主要临床症状与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无明显差异。耐药患者中并发肺组织外结核者占65.32%(226/346),与药物敏感肺结核组(72.57%,1720/2370)相比无明显差异。耐药患者胸部影像改变中,空洞、支气管扩张和肺叶毁损分别占75.72%(262/346),23.12%(80/346)和19.08%(66/346),均高于药物敏感肺结核组;病变累及范围分布与药物敏感肺结核组无差别。主要合并症中,合并HIV感染者18例,糖尿病53例,慢性肺部疾患者17例,与药物敏感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检出标本最常见者为痰液(82.08%,284/346)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28.90%,100/346),其他多种组织均有检出。通过Xpert MTB/RIF检测方法,检出利福平突变阳性者82.56%(142/172);北京博奥晶芯分枝杆菌+耐药检测方法检出利福平耐药者90.65%(97/107)。结论耐药结核病在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男性高于女性。主要表现与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无明显差异。复治患者是耐药结核病发病的高危人群,但初始耐药不少见。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规范使用可能与继发耐药有关。耐药患者肺外结核发生率与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无明显差异。其肺部影像改变较之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有更多的空洞、支气管扩张和肺叶毁损。快速分子生物学方法阳性率高,快捷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代与二代病例的临床特征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6日至3月4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9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一代与二代病例的临床特征与辅助检查。 结果 一代病例组男性与重型占比高于二代病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339,P=0.021;H=5.402,P=0.020);一代病例组的静脉血空腹血糖、肌酸激酶和自然杀伤细胞计数高于二代病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0,P=0.006;Z=-2.362,P=0.018;Z=-2.089,P=0.037);两组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合并症、首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成都市一代病例较二代病例重型更多,且性别比、肌酸激酶、空腹血糖、自然杀伤细胞计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