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缺血而引起的心肌局限性坏死。临床上,心肌缺血可出现胸部不适,如胸痛、呼吸困难等,同时伴有缺血性EKG表现。这类患者有可能发展成心肌梗死。因此,在出现临床症状早期,应诊断为  相似文献   
2.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桡动脉内径及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 trans-radial artery coronary angiography, TRA/trans-radial artery coronary intervention, TRI) 因并发症少、痛苦小而得到广泛应用。虽然既往研究提示TRA对桡动脉内径和功能没有明显影响,但对于TRI对桡动脉功能的影响尚无类似研究。本研究旨在观察TRI对桡动脉内径和功能的近期和中期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75岁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6月间所有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行PCI的老年患者,分为高龄组(年龄≥75岁,115例)和老年组(年龄≥60岁且<75岁,294例),观察高龄组患者行PCI的临床特点及其住院期间和远期的预后.结果高龄组的平均年龄为(78.1±3.7)岁,显著高于老年组的(68.0±4.3)岁.平均随访时间为(964±254)d.与老年组相比,高龄组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构成比无明显增加(P值均>0.05),脑卒中、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构成比显著增加(P值均<0.05).高龄组在住院期间及远期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老年组(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0、多支血管病变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而年龄≥75岁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尽管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的一般情况较差,远期临床预后较差,然而年龄≥75岁并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LVEF低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才是导致临床预后较差的主要因为.  相似文献   
4.
林捷  颜彦  施鸿毓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10):767-770
目的:检测胸痛中心的建设是否有助于急性心梗救治效率的提高,及对预后产生有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01—2018-12期间通过胸痛中心规范化胸痛救治流程收治并行直接冠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为CPC组,2015-01—2016-12期间行直接冠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作为非CPC组(对照组)。研究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率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PC组对患者的救治更加及时,救治效率得到了显著性的提高,患者的病死率降低,住院病死率由之前的4.6%减少到3.2%且改善了患者的预后,1年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由15.8%降低到了10.5%,术后血压心率等指标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胸痛中心建设能够显著提高急性心梗救治效率,并对病情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单中心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PTSMA)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即刻疗效以及随访结果。方法2001年4月至2008年3月连续30例HOCM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4±17)岁]接受IYFSMA治疗并在随后接受随访。结果1例患者术后3d死于心源性休克,另1例患者因术后Ⅲ°房室传导阻滞(AVB)接受双腔起搏器治疗。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从(80±23)mmHg降至(27±19)mmHg(P〈0.01);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MB亚型(CK—MB)峰值分别为(1517±926)U/L和(172±95)ng/ml。在平均(30±25)个月的随访期中,有3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分别在术后6个月和68个月猝死,1例在术后6个月死于脑卒中。大部分存活患者症状显著改善或消失,心功能分级从术前2.6±0.8降至1.9±0.6(P〈0.01)。结论PTSMA能有效降低HOCM患者的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GT)并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标签内与标签外使用药物支架的患者术后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市胸科医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1004例接受药物洗脱支架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推荐的药物洗脱支架适应证分为标签内和标签外两个组,观察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事件)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的统计学意义,比较这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标签外组各项临床基线特征中,合并心功能不全和高脂血症明显高于标签内组;冠脉特点上,标签外组目标血管狭窄程度和支架总长度大于标签内组,其他基线水平相似。在心脏事件平均36个月的随访中,标签外组MACE事件206例(28.3%),标签内组MACE事件43例(15.6%);标签外组心源性死亡率7.7%,术后心梗6.9%和靶血管血运重建(TVR)18.4%均高于标签内组的3.9%,3.6%和7.6%;标签外组中慢性阻塞性病变、桥血管病变和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等一些复杂病变与心脏事件相关性较大。随访中5例支架内血栓均出现在标签外组。结论标签外组患者有更高的心脏病事件发生率,提示药物支架标签外应用带来更大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在老年药物难治性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01年4月至2019年1月行PTSMA治疗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按照年龄分成青年组(年龄<55岁)和老年组(年龄≥55岁)。通过查阅病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病史、手术情况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所记录患者的生命状态、临床表现和心功能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生存曲线。结果共11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位年龄为56.0(15.0,82.0)岁,女性共42例(37.8%),其中青年组中位年龄43.5(15.0,54.0)岁,老年组中位年龄为63.0(55.0,82.0)岁。总体消融成功率为68.5%,青年组、老年组分别为66.7%、70.0%。术中无水酒精中位注射量为2.0(1.0,5.0)ml,青年组和老年组分别为2.1(1.0,5.0)ml和2.0(1.0,5.0)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8)。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低血压为手术常见并发症,2例患者(均≥55岁)因持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需植入永久起搏器,1例患者(66岁)因术后心室颤动、心原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老年组患者围术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需植入永久起搏器,由于心室颤动或室性心动过速引起的心搏骤停复苏等)发生率较青年组高(P=0.060)。111例患者除外1例围术期死亡,对其余110例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随访时间为3~212(35.5±48.5)个月,随访率为86.4%(95/110),全因死亡11例,总死亡率为10.0%(11/110),除外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10例为肥厚型心肌病相关死亡,包括6例心原性猝死,3例因心房颤动、急性脑梗死致死,1例心力衰竭致死。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PTSMA后1年、5年和10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6.9%、93.4%和81.1%。青年组和老年组1年、5年、10年总生存率分别97.7%、97.7%、91.6%和96.2%、89.7%、66.4%(P=0.068)。结论老年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PTSMA的效果与青年患者相当,但手术相关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可能增加,术后长期总生存率略低于青年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不同再狭窄类型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入选2006年9月至2009年12月因支架内再狭窄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其再狭窄特点分为局灶型及非局灶型.所有患者均进行前瞻性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次介入治疗和心肌梗死.结果 研究共入选88例患者,其中局灶型患者40例,非局灶型患者48例.局灶型与非局灶型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用药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局灶型相比,非局灶型节段内再狭窄比例较高[58.3%(28/48)比12.5%(5/40),P<0.0l],狭窄程度较重[(78.1±10.0)%比(70.0±9.7)%,P<0.01],需要再次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比例较高[81.2%(39/48)比17.5%(7/40),P<0.01],再次植入支架长度更长[(25.0±7.0) mm比(17.4±3.4) mm,P<0.01].随访时间(2.2±1.0)年.虽然局灶型与非局灶型患者在MACE、死亡、再次介入治疗及心肌梗死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局灶型患者MACE发生率较局灶型有升高趋势[22.9% (11/48)比10.0%(4/40),P=0.092].结论 非局灶型药物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影像学特点较局灶型严重,大都需要再次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其远期预后较局灶型病变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DES)内再狭窄患者中根据再狭窄模式选择介入治疗的远期预后。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9年12月因DES内再狭窄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行再次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根据再狭窄部位及类型选择介入治疗方案。对于累及DES节段的再狭窄者行再次植入DES术;对于狭窄部位局限于DES内的Ⅰ型病变者行高压球囊扩张术;对于狭窄部位局限于DES内的Ⅱ~Ⅳ型病变者先行球囊扩张,再根据扩张后的结果由术者决定是否再次植入DES。所有患者均前瞻性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靶病变重建(TLR)和心肌梗死(MI)。结果共88例行介入治疗,其中42例行单纯球囊血管成形(POBA)术(POBA组),46例行再次植入DES(DES组)。两组间各靶病变部位及各种原植入DES的涂层药物类型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再狭窄病变部位及类型构成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OBA组、DES组的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率分别为(72.5±11.9)%、(76.2±9.1)%,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2.2±1.0)年,两组间MACE、TLR、MI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根据DES内再狭窄部位及类型选择介入治疗方案是有效的。对于局灶型ISR可行POBA术,而对于非局灶型或节段内ISR病变则需要再次植入DE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与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和静脉内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影响。方法 18例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应用组(IC组,n=9)和替罗非班静脉内应用组(IV组,n=9)。分析给药后不同时间点PAR在组内的变化及PAR降低幅度在组间的差异,记录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后PAR均得到抑制,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状动脉血样中,IC组较IV组的PAR降低趋势更明显(P=0.062);在外周静脉血样中,两组PAR的降低幅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或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均能快速有效地降低冠状动脉局部及静脉内的PAR,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