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L ightSpeed16)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对58例患者用16层螺旋CT进行心脏扫描,以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等技术行冠状动脉三维成像;以心率≤65次/分钟、65-75次/分钟及≥75次/分钟分为3组评价图像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心率≤65次/分钟组出现差片的概率明显低于心率≥75次/分钟组(Ρ<0.05),优等片的概率明显高于心率≥75次/分钟组(Ρ<0.05);(2)影响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评价的主要因素是扫描过程中心率变化或患者的屏气情况不好或对比剂延迟时间不当。58例中5例因心率控制不好和患者屏气情况不良导致图像质量下降而影响诊断。结论选择合适的的扫描技术,控制患者的心率,加强患者屏气配合,正确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均可提高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胆总管结石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笔者总结了1992~1996年间经CT检查,手术证实的48例胆总管下段结石,重点分析了CT征象及CT征象与结石成份之间的关系。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48例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5~83岁。上腹部疼痛40例,黄疸30例,恶心呕吐30例,发热寒...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进展期胃癌 TNM 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经胃镜及病理证实为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扫描方法采用大螺距,根据胃镜提示的病变部位采用不同的扫描体位。对扫描图像行胃癌的TNM 分期(淋巴细胞短径、长径、CT值、胃癌侵及范围)并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分析多层螺旋CT在诊断进展期胃癌TNM分期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35例患者按照上述体位扫描,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为100%,胃底贲门癌13例,胃体部癌9例,胃窦部胃癌11例,全胃癌2例;T分期与病理分期符合率为73.44%,N分期与病理分期符合率为53.73%,M分期与病理分期符合率为91.32%。结论多层螺旋C T增强扫描在进展期胃癌诊断中及对临床手术指导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真菌性肺炎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临床证实的肾移植术后真菌肺炎的胸部CT表现.结果:最常见的CT表现为多发班片状高密度影 23例;支气管型肺炎12例;大叶性肺炎型12例;粟粒型3例.结论:肾移植术后真菌性肺炎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改良方法的疗效机制及MR评估。材料与方法: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目前均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导入导管鞘,超选至靶动脉造影及治疗。本方法为将5F Cobra导管送至髂外动脉的旋股内及旋股外动脉造影,于髂内动脉的闭孔动脉造影,找出股骨头供血血管,然后不予超选,分组进行灌注溶栓治疗。在髂外分支内留置导管3~5天,继续溶栓。结果:①大范围血管覆盖溶栓比超选靶动脉的疗效好,症状明显改善,功能恢复良好。②靶区血管数量明显增多,管腔增粗,血管明显延长。③MR示死骨大部吸收,髋关节腔积液明显吸收。结论:通过6个月至一年的随访,Ⅲ期以内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疼痛症状解除,髋关节功能极大地得到恢复,MR评估股骨头死骨吸收,关节积液吸收。此方法不失为介入治疗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64例股骨头坏死的介入灌注疗法和保守疗法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和比较介入灌注疗法和保守疗法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用 6 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超选择动脉插管行药物灌注疗法 ,对照组行临床静脉滴注给药的保守疗法。结果 :实验组有明显疗效者 31例 ,有效率达 96 .88% ,对照组有明显疗效者 6例 ,有效率达 18.2 5 % (P<0 .0 1)。结论 :超选择药物介入灌注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与保守疗法相比较是切实可行、疗效肯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供体肾脏的功能、血管有无变异是活体肾移植时所需要明确的关键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螺旋CT,特别是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的应用为活体肾移植中供体肾的术前评价提供了可靠、安全的保证.本院自2004年以来进行了50多例肾移植手术,其中15例为亲属间活体肾移植,此15例活体肾移植在术前均对供体肾进行了MDCT检查,采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系统评价供体肾供血血管数目、长短、粗细、输尿管上段有无异常、肾实质有无占位、肾脏与毗邻脏器的关系,评价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活体肾移植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分析泌尿系结石的多层螺旋CT(multipleslice spiral CT,MSCT)和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hgraphv,IVP)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诊断水平和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平片、IVP及钬激光证实的85例235枚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85例均行腹部平片、MSCT平扫。【结果】结石位于第一节段为肾脏,47例141枚;第二节段为输尿管第一狭窄处,21例54枚;第三节段为输尿管第三狭窄处,9例22枚;第四节段为膀胱,8例28枚。MSCT均显示结石的位置、形态、大小、数目、肾积水、输尿管炎等。其中第二节段肾积水14例,第三节段输尿管扩张9例,第四节段输尿管扩张、肾积水合并输尿管炎2例,肾囊肿6例,输尿管折曲2例,无阳性结石发现。【结论】泌尿系结石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曲面重组(CUIWerd planar reformation,CPR)可充分展现泌尿系全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