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142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晚期何杰金氏病的有效解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期何杰金氏病的解救治疗中,ABVD及一些含有环己亚硝脲的方案可获得30%~60%的CR率,但仅20%~30%的病人可达5年无瘤生存,ABVD或MOPP/ABVD方案交替治疗在CR率及无瘤生存方面优于单一应用MOPP方案,而前二者之间无差别。EVA(VP-16,VCR,ADM)方案是ABVD的改进方案。无肺毒性,VP-16的剂量还可进一步提高,其二线治疗效果与ABVD方案相同。大剂量化、放疗联合自体骨髓移植适用于在应用上述二种不同化疗方案后仍无效的病人,其CR率为46%,35%的病人可达3年无瘤生存。  相似文献   
3.
1978年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就开始了异环磷酰(IF)的临床试用。早期单药应用的结果显示,该药对于复发的非何杰金淋巴瘤(NHL)(有效率29%)、各种肉瘤和其他实体瘤(有效率27%)均有效。随后又将IF与足叶乙甙(Vp—16)和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联合应用于淋巴瘤,或单与Vp—16联合应用于肉瘤和其它实体瘤,则疗效更加显著——NHL病人应用IF、Vp—16和Ara—c三药联合方案的有效率为69%,而仅用IF和Vp—16二药联合方案的有效率为41%。在肉瘤病人中,全部入组的45例病人(3例单药,42例IF和Vp—16)在单用化疗或在化疗前后辅以手术或放疗后均获无病生存,其中20例病人生存2—8年。18例目前仍无病生存。在这些病人中,有11例一直处于完全缓解。由于上述这些良好的结果,我们正进一步考虑将IF纳入NHL和肉瘤的一线治疗方案之中。  相似文献   
4.
立体定向等中心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绩隆  陈炳桓 《中华外科杂志》1994,32(8):494-496,T085
应用立体定向等中心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脑肿瘤92例,初步取得好的疗效。立体定向等中心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简称X-刀)是一项新的脑外科治疗技术,若适应证选择适当,将可使一部分脑肿瘤患者免除开颅手术。由于该项技术刚刚使用于临床,作者对本方法的适用及如何提高疗效及预防并发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关于科技奖励的负效应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科技奖励制度在科技工作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通过对科技人员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一定满足,激发广大科技人员投身科学研究的热情,从而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然而,随着科技奖励外延的不断扩大,由科技奖励所派生出来的种种待遇也越来越多,造成科技人员片面追逐科...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TAO患者(62条患肢)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采用主观指标包括患肢疼痛、冷感以及客观指标包括间歇性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BI)、足部溃疡变化、皮温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4例患者(4条患肢)移植后3周因小腿中段以下出现坏死导致低位截肢;46例保肢患者(58条患肢),移植后1个月,小腿疼痛及冷感觉均消失,足部疼痛和冷感评分均优于移植前(P<0.05)。移植后3个月,10例(10条患肢)溃疡全部愈合;46例保肢患者,间歇性跛行距离由(80.38±45.53)m增加到(330.56±142.31)m,下肢皮温由(26.50±0.46)℃增加到(31.49±0.45)℃,ABI由0.41±0.02增加到0.71±0.05,移植后以上三项指标均明显优于移植前(P<0.05)。移植后6个月,46例保肢患者58条患肢动脉造影,均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形成。所有患者经实验室或CT检测,均未发现恶性肿瘤、视网膜增生、动脉瘤等并发症。40例患者移植后随访9~36个月(平均22.5个月)症状改善后无加重;6例患者6个月后因下肢疼痛加重,疼痛评分为4分,并伴有足趾溃疡,再次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再次移植后18个月,患者仅有下肢乏力,疼痛改善,疼痛评分为1分,足趾溃疡愈合,无间歇性跛行。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AO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是下肢远端动脉流出道差无法进行搭桥的患者,可使一部分患者免除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舌刺矫治器是用于破除伸舌、舔牙、吮指和原发性吐舌等不良习惯[1],其为活动矫治器可由患者或医生自由摘戴,舌刺给患者带来强烈不适感,导致患者尤其是自控能力较差的少年儿童时常自行摘下矫治器,从而延长矫治时间,影响矫治效果。如将舌刺转移到固定矫治器上,则会发挥固定矫治器的优势。本文介绍这种改良型固定式舌刺矫治器的制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CI)患者血浆白蛋白(ALB)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CI青年患者98例(观察组)和同期年龄低于45岁的非CI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ALB、FIB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青年CI患者ALB及FIB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青年CI患者ALB和FIB水平对其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预测作用。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ALB、FI B水平及NHISS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3天、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ALB、FI B水平和NHISS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LB及FIB水平均与其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802和0.814,P<0.01);ALB和FIB水平预测其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5和0.748。结论青年脑梗死患者ALB和FIB水平均较正常人升高,且ALB和FIB水平均与其NHISS显著相关,青年脑梗死患者ALB和FIB水平的提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神经功能缺损的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