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泽军  石定  方海鹰  张秋凤  方智 《重庆医学》2007,36(18):1905-1905
咽喉部鱼刺异物为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有时因鱼刺太小或扎入组织太深而很难发现,加上患者咽部反射敏感,或舌背高拱、拉舌困难[1],常规检查和取出异物困难.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伴右束支传导阻滞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帜  蒋长亮  方智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1):1444-1445
本文取自我院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6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 急性尿潴留是45岁以上男性常见疾病。需行导尿术方能暂时解除尿潴留。但导尿术往往不易成功。有时需行尿道扩张后导尿或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为此,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机体损伤与痛苦。现介绍一种行之有效的导尿方法。操作方法:首先向患者作必要解释,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使其放松,争取患者配合。按常规导尿术方法,取10ml无菌注射器抽以1%地卡因或2%地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鹤顶穴对诱发脑卒中偏瘫患者股四头肌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针刺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鹤顶穴。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照组有效率为70.0%,治疗组有效率为90.3%,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鹤顶穴诱发股四头肌收缩产生分离运动疗效明显,能使偏瘫患者的下肢异常运动模式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鹤顶穴对诱发脑卒中偏瘫患者股四头肌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针刺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鹤顶穴.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照组有效率为70.0%,治疗组有效率为90.3%,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鹤顶穴诱发股四头肌收缩产生分离运动疗效明显,能使偏瘫患者的下肢异常运动模式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对我院股骨骨样骨瘤误诊误治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22岁。2004-05间断性腿痛、跛行6个月,去兰州某医院就诊,考虑腰椎间盘突出,后经甘肃某铁路医院、某肿瘤医院就诊,行CT检查示:L3、L4椎间盘轻度突出,予以理疗,病情进行性加重,患者以夜间疼痛为著,开始口服水杨酸类止痛剂,效果明显,且剂量逐增,后期发展至有依赖倾向,水杨酸类止痛药随身携带。后到西安某中医正骨中心的以椎间盘突出治疗,效果未见好转。患者疼痛难忍,长期口服水杨酸制剂无规律,并出现上腹部烧灼感、疼痛、反酸症状。后就诊于兰州某医院予以行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父母不同意,于是求医于北京数家医院骨科,且又行CT、M R检查,均考虑椎间盘突出。后就诊于北医三院党耕町教授,予以详细查体,右侧大腿轻度萎缩,并予以双侧股骨X线摄片检查,示右股骨上端内侧约0.5 cm×0.5 cm大小椭圆型低密度区,并予以CT薄扫,示右股骨上段内侧骨质增生硬化,其密度略低于正常骨皮质,外缘清晰,其内缘0.5 cm×0.5 cm囊状透亮区,边缘不规则硬化,有小点状密度增高影,考虑骨样骨瘤,在解放军兰州军区医院骨科行手术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右股骨骨样骨瘤,患者康复出院。停服水杨酸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正中切口两层缝合法的临床效果及与传统切口四层缝合法的区别。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2008年1月~2008年4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124例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61例,采用两层缝合法,对照组63例,采用四层缝合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手术切口相关指标及术后全身/切口恢复指标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基线情况一致。术后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经肛门排气时间上,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的构成比上,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术后切口愈合级别以甲级愈合为主,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切口并发症角度看,两组均无切口感染、切口异物肉芽肿形成和窦道形成,但对照组分别有切口活动性出血3例和切口裂开2例,试验组均为0例;此外,试验组出现切口液化的构成比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就腹部正中切口而言,两层缝合法较传统四层缝合法可能会为患者带来更小的切口创伤,更少的切口异物刺激以及合理的解剖结构复位,从而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但两层缝合法是否还适用于其它类型伤口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及评价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手术,探讨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手术的围手术期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8月至2015年1月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2 696例)临床资料。所有危险因素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筛选,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最终得到与终点事件明显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当终点事件为院内死亡时,与体外循环时间〔标准偏回归系数( B’)=0.418)〕、心功能分级( B’=0.344)和肺动脉高压( B’=0.285)有关。当终点事件为术后并发症(以呼吸机带机时间延长为表征)时,心功能分级( B’=0.520)、肺动脉高压( B’=0.365)、体外循环时间( B’=0.306)、糖尿病( B’=0.129)、左室内径( B’=0.118)和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B’=0.071)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在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中,心功能分级( B’=0.578)、肺动脉高压( B’=0.401)、体外循环时间( B’=0.305)和糖尿病( B’=0.143)则是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手术术后并发症(以呼吸机带机时间延长为表征)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左室射血分数这一常见危险因素首次报阴。结论 高心功能分级和存在肺动脉高压是患者瓣膜置换手术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因心脏瓣膜疾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共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瘦肉精"事件屡禁不绝,如何高效快速地检测出瘦肉精成分,成为其有效监管的重要环节。因此,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瘦肉精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为更高效地检测出瘦肉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