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对已行人工假体植入骨质疏松模型免的假体无菌性松动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将30只假体植入模型的骨质疏松症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6U/kg,肌注,隔日1次),而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肌注,持续治疗半年。两组均分别于术前、术后4、8、12和24周检测假体周围感应区(ROI)骨密度(BMD);于术前及术后4、12、24周行血清骨代谢指标检测: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所有动物于术后24周处死,分别行假体拔出实验与扭转实验测定和假体周围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术后24周,实验组假体周围局部感兴趣区BMD增加近5%,而对照组假体周围局部感兴趣区BMD下降了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代谢指标中,术后24周实验组的BALP、BGP稍有下降,但组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TRAP-5b有明显下降(P〈0.05),这些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生物力学检测显示,实验组的假体拔出实验较对照组提高了约50%,扭转实验提高近1倍,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显示,实验组中反映骨吸收的Oc.No/Tb.Pm、ES/BS明显减少;反映骨量和微结构的%Tb.Ar、Tb.N明显增多,而Tb.Sp明显变窄:反映骨形成与骨矿化的OS/BS、MAR、BFR/TV及%L.Pm也均明显增多;这些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能明显减少人工假体周围骨量的丢失和抑制骨溶解;并加快假体周围的骨形成,提高骨密度,促进生理性骨矿化;还能改善骨质量,促进骨微结构改变,提高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并增加假体四周的支撑力。其对骨质疏松症兔的假体松动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这对临床预防和治疗人工关节的无菌性松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特异性COX-2抑制剂保护骨关节炎软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异性COX-2抑制剂对骨关节炎的关节软骨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方法门诊选取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特异性COX-2抑制剂组和维骨力对照组,各40例,单盲给药。应用平均Womac关节炎指数评分和平均OA严重程度指数评定两组用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使用血清软骨代谢标志物蛋白聚糖与型胶原和关节MRI进行检测关节软骨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经12个月治疗观察,特异性COX-2抑制剂组的平均Womac关节炎指数评分和平均OA严重程度指数在前3个月改善明显优于维骨力对照组(P<0.01),但在治疗12个月后,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12个月后特异性COX-2抑制剂组的软骨代谢指标蛋白聚糖和型胶原及关节MRI均显示组内变化显著(P<0.01),而与维骨力组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特异性COX-2抑制剂对骨关节炎的软骨有保护和促进修复作用,兼有抗炎与保护软骨双重疗效,它是一类既能改善关节炎症状又能改善关节软骨结构的药物,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同时本研究为其在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此类药物提供了更好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瑞  方忠莹  杨梓依  方磊  周洁 《中草药》2023,54(5):1362-1369
目的 研究山橙Melodinus suaveolens茎乙醇提取物氯仿部位中的生物碱类成分。方法 采用酸溶碱沉法富集,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利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以及圆二色谱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山橙乙醇提取物氯仿部位分离得到12个生物碱类成分,分别鉴定为美乐苏胺A(1)、柳叶水甘草碱(2)、3-羰基柳叶水甘草碱(3)、白坚木胺(4)、Δ14-长春布宁(5)、Δ14-vincamenine(6)、3-羰基-11-甲氧基柳叶水甘草碱(7)、alstoyunine G(8)、pachysiphine(9)、洛柯宁碱(10)、土波台文碱(11)、venalstonine(12)。初步的抗肿瘤活性评价实验表明,化合物2、8~10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新的单萜吲哚类生物碱,化合物4、11和1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对人肺癌A549、人肝癌Hep G2和人前列腺癌PC-3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 (Fas associateddeathdomain ,FADD )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 cer ,NSCLC )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与NSCLC中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 (IHC)SP法检测 62例NSCLC及13例癌旁肺组织中FADD蛋白表达 ,原位杂交法 (ISH)检测其中 3 0例肺癌组织FADDmRNA表达水平 ,TUNEL法检测NSCLC中癌细胞凋亡。结果 :NSCLC中FADD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80 6%( 5 0 /62 ) ,低于癌旁肺组织 10 0 % ( 13 /13 ) ,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癌组织中FADD表达多呈中度或强阳性 ,癌旁组织FADD多呈弱阳性 ,癌组织FADD表达程度高于非癌肺组织 ,χ2 =7 845 ,P <0 0 5。NSCLC中FADD表达程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 ,低分化的肿瘤FADD表达减少 ,rs=0 411,P <0 0 1,但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期及是否转移无关。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FADDmRNA阳性率为 80 % ( 2 4/3 0 ) ,与相应组织FADD蛋白阳性率为 83 3 % ( 2 5 /3 0 )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所有标本均可检测到癌细胞的凋亡 ,FADD表达水平与癌细胞凋亡程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rs=0 5 99,P <0 0 0 1。结论 :FADD表达异常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FADD表达水平与NSCLC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 protein,FADD)基因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突变情况,以探讨该基因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检测74例NSCLC原发灶癌组织及13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FADD基因突变情况。结果:74例NSCLC组织中检出5例发生FADD基因突变,FADD基因突变与癌的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ri=0.378,P=0.001),与其它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NSCLC中存在着FADD基因突变。FADD基因突变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在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后脊柱稳定性重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接受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的胸腰椎肿瘤患者28例,分为2组,每组14例。其中3D组使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重建,常规组使用钛笼重建。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术前、术后7 d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Frankel分级情况,测量节段高度及角度,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8例患者Frankel评分获得一个等级的改善(28.6%)。3D组椎间高度丢失(1.9±2.2)mm,内植物沉降2例,沉降率14.3%;常规组椎间高度丢失(6.6±5.5)mm,内植物沉降8例,沉降率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在节段角度丢失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71)。3D组所有患者内固定良好,常规组1例患者发生断棒情况。结论 3D打印人工椎体可以更好地维持节段高度,降低椎间隙塌陷和内固定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对比分析国产髋关节假体与国际品牌髋关节产品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疗效。方法以我科自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由同一组手术医生进行的国产髋关节假体全髋关节置换26例患者(26髋)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本手术组医生所进行的国际品牌的26例髋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及术后均行Harris评分,实验组术前平均(37.6±4.32)分,对照组术前平均(38.7±4.16)分。所有患者进行平均17个月随访。结果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统计术后1周、4周、3个月、半年Harris评分。实验组术后Harris平均分较术前明显提高(<0.05),两组间术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病例术后出现1例置换关节脱位,两组均无明显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感染、下肢不等长及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实验组在近期疗效上能达到与对照组同样的满意效果。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明显解除患侧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能早期恢复活动;避免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使患者术后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梯度地西他滨对破骨细胞形成、活性及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地西他滨(0、0.1、0.25和0.5μmol/L)处理单核巨噬(RAW264.7)细胞。通过4’,6?联眯?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ihydrochloride, DAPI)染色和微丝绿色荧光探针(F?actin?Trakcer Green)染色后观察F?actin环的形成即破骨细胞轮廓;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骨板吸收实验检测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能力;Q?PCR实验检测破骨细胞标志基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 CK)和脊髓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的mRNA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地西他滨抑制核因子NF?κB配体激活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 RANKL)诱导RAW264.7细胞形成F?actin环,降低了破骨细胞的TRAP酶活性,抑制了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能力,同时也下调了破骨细胞标志基因TRAP、CK和MMP?9的mRNA表达。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上述的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地西他滨抑制破骨细胞形成、活性和骨吸收能力,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L5/S1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并应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3例L5/S1椎间隙感染患者,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8~60岁(41.6±11.0岁);记录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记录术前、术后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临床症状,术前术后腰骶角(lumbosacral angle,LSA)评估腰骶段前凸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后1例出现逆行性射精,1例患者发生单侧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前路手术时间为70~120min(90.0±27.5min),失血量为200~600ml(361.5±150.2ml);后路手术时间为50~70min(57.7±8.3min),失血量为50~200ml(106.9±56.9ml)。术后培养结果其中7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例为大肠杆菌,1例为铜绿假单胞菌,2例未见细菌生长,但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感染性病变。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30个月(16.6±7.8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达临床愈合,骨融合率100%,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病例。VAS评分术前平均7.8±0.7分,术后6个月平均1.3±0.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A术前4.4°±2.9°,末次随访时17.5°±2.8°,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L5/S1椎间隙感染的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疗效确切,可以作为治疗L5/S1椎间隙感染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采用经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钉棒加单枚cage手术方式进行干预,观察和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在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选择其中的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腰椎后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TLIF)的术式;实验组采取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椎间盘摘除+单枚cage植入椎间融合"的术式。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的JOA评分、VAS评分、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术后1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植骨融合率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就两种术式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着重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周,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JOA评分较高,VAS评分较低(0.05),实验组在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4个方面的评分都较高(0.05);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为5.71%,两组的植骨融合率分别是97.14%和100.00%(0.05)。但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钉棒加单枚cage治疗单侧发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康复快、植骨融合率高的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