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本文就PAR及PAgT种方法,用ADP作致聚剂,对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与血小板聚集功能低下的两类患者在临床应用上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说明,对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的患者PAR试验敏感性比PAgT高,实验结果较客观,且能较好地反映血小板聚集的全过程。但标本脂血对实验结果有影响。PAgT尚具有一定的试验敏感性,由于其不需特殊仪器,简便易行,且不受标本脂血的影响,故仍不失为基层单位初步的筛选方法。在7例肝硬化患者中,由PAR所检出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低下的3例,PAgT却均正常,未能检出,故对肝硬化患者,不宜采用PAgT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60例慢性肝病患者AP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AR)功能、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交叉研究及有关凝血象测定。发现慢性肝病时PAR下降与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异常者延长的秒数呈负相关,与病情严重性相一致,可作为肝硬化代偿与失代偿的参考指标。用血小板聚集交叉试验检测20例慢性肝病患者,发现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低下的原因是血浆因素及血小板因素两者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慢性肝病患者因子Ⅷ亚单位变化的临床意义,我们对67例肝硬化、27例慢性肝炎、7例肝癌及9例因胆总管结石引起的梗阻性黄疸者,测定了Ⅷ固子促凝血活性(Ⅷ:C)、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Ag)和Ⅷ因子相关瑞斯托霉素辅因子(ⅧR:WF或ⅧR:RCoF)及有关凝血象。按Rubin肝功能损害积分分级法,结合Pugh分级法将110例患者分为轻组58例,重组52例。因子Ⅷ亚单位测定方法1.因子Ⅷ促凝血活性(Ⅷ:C)测定,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我们对诊断明确的60例慢性肝病患者,其中肝硬化46例,各型肝炎14例,测定了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和部分凝血象测定。按Rubin肝功能损害积分分级法,结合Pugh分级法,将60例患者分为轻组(0~2点)23例,中组(3~4点)18例及重组(≥5点)19例。  相似文献   
5.
1980年我院开展了血清结合珠蛋白(Hp)的定量测定,并将其应用于临床。现将资料较完整的101例,初步分析和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本文101例中,血液病54例,恶性肿瘤7例,肝病20例,肾病及风湿病10例,均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血清Hp含量的测定方法系按我院内科血液病实验室的醋纤薄膜电泳洗脱显色定量法进行。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聚集交叉试验是一项探讨血小板聚集功能低下或亢进原因的有价值的实验方法之一。本文对Rubin法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并对试验方法进行某些探讨,用本文改良聚集交叉法检测20例慢性肝病患者,发现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低下的原因,血浆因素及血小板因素两者兼而有之。10例健康人交叉试验结果却极相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31例白血病及1例何杰金氏病细胞α—醋酸萘酯酯酶染色及加氟化钠抑制的观察结果。发现网状细胞型白血病的α—NAE 积分最高,对 NaF抑制亦敏感。白血病性早幼粒细胞较正常早幼粒细胞积分高。早幼粒两个亚型 M_(3-1)及 M_(3-2)二者平均积分相近,均对 NaF 抑制敏感,抑制积分平均值二型均>74%,与国内文献报告不同。Reed—Stern-berg′s 细胞在α-NAE 活性方面,与网状细胞相似,但不同于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8.
慢性肝病患者因子Ⅷ亚单位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110例慢性肝病患者因子Ⅷ凝血活性(Ⅷ∶C)、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和因子Ⅷ相关瑞斯托霉素辅因子(ⅧR∶RCoF)及有关凝血象测定。发现慢性肝病时,Ⅷ∶C、ⅧR∶Ag和ⅧR∶RCoF均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ⅧR∶Ag和ⅧR∶RCoF可反映血管内皮损害的程度。ⅧR∶Ag还可作为肝硬化代偿与失代偿的参考指标,Ⅷ∶C与ⅧR∶RCoF呈正相关,Ⅷ∶C与ⅧR∶RCoF比值在肝癌组与肝炎组可能有一定的诊断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用核黄素四丁酸酯(RTB)治疗高脂血症和高聚血症102例,结果证明有明显的降血脂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P<0.001),对血小板功能亢进者效果更佳;还能明显缩短高脂血症者的优球蛋白溶解时间(P<0.05)。临床证实RTB毒副作用少,可长期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