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IL-22 在肛周脓肿局部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选取50例肛周脓肿患者(肛周 脓肿组)和50例无感染的混合痔患者(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术中留取病变组织标本。术后观察患者转归,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22 表达、RT-PCR 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22 mRNA 的表达,观察IL-22 表达的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IL-22在肛周脓肿组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肛周脓肿组根据不同转归分为治愈组、脓肿复发组、肛痿组,3 组患者IL-22 表达阳性率比较,治愈组显著降低,而肛瘘组最高(P<0.01)。肛周脓肿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2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肛周脓肿组中随着疾病的进展,肛瘘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2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治愈组(P<0.01)。肛周脓肿组中IL-22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均无关(均P >0.05),而与脓肿直径(P<0.01)、创面愈合时间(P<0.05) 及进展为肛瘘有关(P<0.05)。结论 IL-22在肛周脓肿局部组织及外周血中表达增强,在其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保护性横结肠襻式造口术对减少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及狭窄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2月浙江大学金华医院收治的12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其中61例采用保护性横结肠襻式造口(造口组),67例未采用保护性横结肠襻式造口(未造口组).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病情程度和治疗转归.患者术后采用门诊复诊、入院化疗就诊及电话等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5月.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28例直肠癌患者术后总体吻合口漏发生率为7.03%(9/128),其中造口组发生为率6.56% (4/61),未造口组发生率为7.46% (5/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造口组患者中4例发生吻合口漏患者全身反应轻,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未行再次手术治疗;未造口组患者中5例发生吻合口漏患者全身症状重,其中4例行再次手术治疗,再次手术率为4/5,1例经保守治愈,两组再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例直肠癌患者术后总体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13.28% (17/128).造口组患者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19.67%(12/61),其中重度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8.20(5/61);未造口组患者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7.46% (5/67),其中重度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3,P<0.05).结论 保护性横结肠襻式造口术不能降低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可减轻吻合口漏的相关症状,能降低再次手术率.但保护性横结肠襻式造口术可增加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因此应慎重选用该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前,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在国内外已广泛开展,但关于腹腔镜技术与直肠柱状切除相结合治疗直肠癌围内报道并不多见。腹腔镜技术与直肠柱状切除相结合可以兼顾直肠癌治疗的根治性和微创性。近年来,我院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治疗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2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分析诱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和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181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骨折分为骨折组和非骨折组。使用骨密度测定仪测定患者正腰椎L1~L4椎体和左侧股骨近端骨密度(BMD),制定问卷调查收集老年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骨密度作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保护因素,性别、年龄、低钙饮食、意外跌倒、既往脆性骨折及骨折家族史均为诱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制定有效护理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全层切除治疗腹膜返折以上直肠肿瘤的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TEM全层切除治疗的26例腹膜返折以上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1例术中联合腹腔镜下创面缝合,无手术相关死亡。手术时间70~150min,住院时间5~7d。术后无肠瘘,术后发生少量便血2例。腹腔感染1例经抗生素治疗痊愈。术后病理显示了与术前临床评估存在差异。26例(其中2例pT2期的患者追加了腹腔镜Dixon术)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随访发现:术后病理证实为pT1期伴淋巴浸润1例患者,术后6个月时出现肿瘤原发部位复发,余均无复发(包括追加根治性手术的两例pT2期病例)。 结论TEM全层切除腹膜返折上方直肠肿瘤是安全的,同时提供了更详尽的病理信息,并更遵守肿瘤根治原则,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肛门柱状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运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浙江大学金华医院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经肛门柱状切除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对比2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引流量。记录2组的术中环周切缘阳性及直肠穿孔例数。随访12个月,记录2组患者的并发症(骶前血肿、尿潴留、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复发、1年生存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79.38±28.17) min]显著高于对照组[(150.46±21.35) min],失血量[(121.52±32.63) ml]显著低于对照组[(172.41±43.17)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清扫淋巴结数、引流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环周切缘阳性(0.00%)、直肠穿孔例数(0.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11.54% vs.13.33%)、1年生存率(84.62% vs.76.6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7.69%)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经肛门柱状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能降低环周切缘阳性及直肠穿孔的发生率,有助于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与地西泮联合应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要求人工流产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术前2 h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手术开始时缓慢静脉推注地西泮10 mg;对照组术前及术中不用任何药物.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宫颈软化及扩张程度高;术中子宫收缩好、出血量少;术时疼痛轻,手术时间短,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低,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米索前列醇配伍地西泮用于人工流产术效果好,操作简单、方便,副作用小,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术前与术后放化疗对II、III期直肠癌的疗效。方法检索2014年12月前发表的有关II、III期直肠癌术前与术后放化疗疗效比较的文献,纳入本研究的文献为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其短期及长期临床疗效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包括1642例直肠癌患者的5项RCT纳入本研究。术前放化疗组患者较术后放化疗组5年局部复发率低(OR=0.60,95%CI:0.41~0.88,P=0.008),两组5年远处转移率(OR=0.87,95%CI:0.67~1.11,P=0.26)、5年无病生存率(HR=0.84,95%CI:0.70~1.00,P=0.05)及总生存率(HR=0.90,95%CI:0.75~1.08,P=0.27)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前放化疗组毒性反应发生率较术后放化疗组低(OR=0.64,95%CI:0.50~0.82,P<0.01)。结论采用术前放化疗的患者较术后放化疗的患者对直肠癌复发及毒性反应发生风险小,但远处转移及远期预后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正>大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多源原发性大肠癌(MPCC)和大肠癌合并息肉在临床上也并不少见。目前结肠镜是诊断结直肠肿瘤的最主要方法,腹腔镜切除结直肠肿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