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湛江地区应用抗凝血灭鼠剂以来,家栖鼠抗药性发生情况以及演变规律,为灭鼠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捕捉黄胸鼠和褐家鼠,按全国鼠类抗药性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抗药性试验.结果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10年,黄胸鼠由敏感种群逐步产生抗药性个体,当使用到17年,湛江市区黄胸鼠便形成抗药性种群,但改用第二代抗凝血剂溴敌隆能缓解前者的抗药性;同一时期各地区使用抗凝血灭鼠剂频度及使用方法对黄胸鼠抗药性有所影响;褐家鼠抗药性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黄胸鼠和褐家鼠之间抗药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6,P<0.01).结论使用抗凝血灭鼠剂要遵循鼠类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开展定期抗药性监测,科学选用第一代或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才能确保灭鼠效果及延长抗凝血灭鼠剂的应用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湛江市板齿鼠对杀鼠灵的敏感性变化,提供科学灭鼠用药依据。方法在实验室做无选择性摄食试验。将试鼠雌雄分开,随机分组,按5个不同食毒期摄食0.002%杀鼠灵毒饵。用Bliss计算机程序,计算不同食毒期与对应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板齿鼠性别之间对杀鼠灵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5,P〉0.05),故将雌雄数据合并计算,得毒力回归方程Y=4.25+2.57x,LFP50、LFP99及其95%置信限分别为1.95(1.48+2.58)d和15.71(6.29~39.23)d。结论与1987年的实验室敏感性本底测定结果比较,虽然湛江市板齿鼠对杀鼠灵耐受能力强的个体比例有所增加,但总体对药物还是敏感的,只要保证毒饵的配制质量,提高毒饵的适口性,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还可继续用于毒杀板齿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湛江农田主要害鼠黄毛鼠对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的抗药性情况,为灭鼠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结果黄毛鼠73只,存活2只,抗性率为2.74%;敏感鼠与耐药鼠的摄入纯药剂量个体差为7.4倍;死亡鼠平均致死剂量为4.65 mg/kg,平均致死时间6.8 d。结论黄毛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已产生抗药性个体,但还没有产生抗性种群;只要毒饵配制质量保证,提高毒饵的适口性,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还可继续使用,但应加强监测,注意黄毛鼠抗性种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2001~2005年动物鼠疫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杰  梁练  戴广祥 《中国热带医学》2006,6(4):592-593,676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1—2005年动物鼠疫监测结果,评估省内可能发生动物鼠疫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广东省2001-2005年鼠疫疫源地内、外的动物鼠疫监测资料整理统计并进行分析。结果家栖宿主动物平均总密度6.46%,其中黄胸鼠平均密度3.49%,黄胸鼠是优势种,占总捕获动物的54.42%;野栖宿主动物平均总密度6.30%,黄毛鼠是优势种,占总捕获动物的57,09%;家栖黄胸鼠鼠体蚤平均指数2.26,印鼠客蚤平均指数2,21;野栖鼠鼠体蚤平均指数0.98,伍氏病蚤是优势种,占鼠体蚤的82.37%;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均未发现有阳性检材。结论广东省未发现有鼠疫流行的信息,但宿主年口媒介动态存在着不容乐观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湛江市区在采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主要是敌鼠钠盐)20年后,改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4年,黄胸鼠和褐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用非选择性实验进行抗药性研究,将其结果与4年前相关数据比较。结果两种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水平比4年前降低,特别是黄胸鼠。结论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产生抗性种群的地区,改用第二代产品,能缓解前者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 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结果 经对雷州半岛内湛江市区的赤坎区和霞山区、徐闻县城区、廉江市安铺镇区捕捉的257只褐家鼠、165只黄胸鼠,进行抗药性监测,褐家鼠暂未发现抗药性个体;黄胸鼠的抗性率为7 .88%,其存活摄药剂量在145. 90mg/kg以上,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黄胸鼠产生抗药性个体。结论 雷州半岛的鼠类控制工作仍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但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实验室测定黄胸鼠对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大隆的敏感性,为进行抗药性调查提供正常的黄胸鼠敏感种群本底资料。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做无选择性摄食试验。试鼠雌雄分开,随机分组,分5个不同食毒期摄食0.00016%大隆毒饵。数据用Bliss计算机程序,计算不同食毒期与对应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黄胸鼠性别之间对大隆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0.05,PLFP50>0.05),故雌雄数据合并计算,得毒力回归方程y=2.49 5.70x,LFP50、LFP99及其95%置信限分别是2.75(2.39~3.17)d和7.04(4.89~10.13)d。结论按WHO修订以致死99%敏感靶标鼠种的食毒期(LFP99)取整天数作为抗药性检验标准,湛江地区黄胸鼠对0.00016%的大隆毒饵食毒期超过8d存活为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安铺黄胸鼠和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安铺黄胸鼠和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方法采用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1]。结果黄胸鼠抗性率为6.06%,褐家鼠未发现抗性鼠。经t检验,2种鼠的性别与致死剂量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第1代抗凝血灭鼠剂可继续使用,但应加强抗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湛江地区黄毛鼠对溴敌隆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测定黄毛鼠对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的敏感性,为黄毛鼠的抗药性检测提供敏感种群本底资料。方法在实验室做无选择性摄食试验。将试鼠雌雄分开,随机分组,按5个不同食毒期摄食0.0002%溴敌隆毒饵。用Bliss计算机程序,计算不同食毒期与对应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黄毛鼠性别之间对溴敌隆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0.05,PLP50〉0.05),故将雌雄数据合并计算,得毒力回归方程y=0.52+7.58x,LFP50、LFP99及其95%置3U信限分别是3.90(3.55~4.28)和7.90(6.24~10.00)。结论按WHO修订以致死99%敏感靶标鼠种的食毒期(LFP99)取整天数作为抗药性检验标准,湛江地区黄毛鼠对0.0002%的溴敌隆毒饵食毒期超过8d存活为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黄胸鼠对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的敏感性,为测定抗药性提供黄胸鼠敏感种群本底资料。方法在实验室做无选择性摄食试验。将试鼠雌雄分开,随机分组,按6个不同食毒期摄食0.0003%溴敌隆毒饵。用Bliss计算机程序,计算不同食毒期与对应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黄胸鼠性别之间对溴敌隆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0.05,PLFP50〉0.05),故雌雄数据合并计算,得毒力回归线y=2.85+3.69x,LFP50、LFP99及其95%置信限(95%CI)分别是3.81(3.18~4.58)、16.26(9.95~26.56)d。结论按WHO修订以致死99%敏感靶标鼠种的食毒期(LFP99)取整天数作为抗药性检验标准,湛江地区黄胸鼠对0.0003%的溴敌隆毒饵食毒期超过17d存活为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