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本文报道5例脑血管病患者因输液反应使病情加重的经过及应吸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7岁,因胸闷、憋喘、头晕十余年以铸工尘肺,高血压病I期入院治疗,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予抗炎止咳降压及活血化淤等治疗,均未发现不良反应,首次应用藻酸双脂钠葡萄糖注射液250ml,其中含藻酸双脂钠100mg,葡萄糖12.5g,以60滴/min静滴,输液结束后30min,患者突然出现恶  相似文献   
3.
曲霉菌病性痛性眼肌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导致痛性眼肌麻痹的曲霉菌病的病例特点及诊断。方法:对1例患者进行临床相关资料分析和文献复习。结果:曲霉菌病是痛性眼肌麻痹的原因之一,导致痛性眼肌麻痹的曲霉菌病起病急骤,病变进展迅速,可累及海绵窦、鼻窦、眶尖、颈内动脉,而出现眼肌麻痹,眶后、眶周疼痛,视力障碍,偏瘫等临床表现。活检可确诊曲霉菌病。结论:导致痛性眼肌麻痹的曲霉菌病容易误诊,通过病史及体格检查,并结合CT、MRI、活检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4.
临床大多数医生对腰椎穿刺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已非常熟知,但对其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尚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本文将此操作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作一综述。1.头痛是最常见症状,与穿刺针过大有关,脑脊液从硬脊膜漏出,小脑延髓池以下部位脑脊液容量减少,脑下移,牵引颅腔痛觉敏感结构引发头痛。严重的体位性头痛是低颅压的主要症状,临床体检通常正常,CT显示双侧大脑外侧裂模糊、脑室细长和鞍上池消失,MRI表现三联征:弥漫性硬脑膜强化;②“疲软”脑;③脑下沉。针尖斜面应位于人体矢状位以减少硬脊膜损伤,因为这样穿刺针是分开而非洞穿纵形纤维,从而减少脑脊液漏。另外,脑脊液收集量应控制在最小量,儿童不宜超过3ml。一旦诊断腰穿后头痛,卧床休息可减轻腰穿后头痛的严重程度,同时给予补液治疗。2.腰背部疼痛有长短不等的潜伏期及特异性姿势改变,可存在神经根体征,与腰椎穿刺部位神经根后方受刺激有关,其发生原因与脑脊液从硬脊膜穿刺点漏出和在硬膜外聚集有关,症状可自行缓解。恰当选择腰穿针型号可减少腰背痛的发生率。3.创伤性穿刺穿刺针误入板内静脉丛引发出血,血凝块紧压脊神经根或脊神经而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往往是由于进针过于向脊柱两旁倾斜或过多向前而引起。为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泪管吻合术改进后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行改进鼻泪管吻合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术中出血情况及手术时间.结果 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7.95±2.40) min.术中仅2例(5.26%,2/38)患者出现少量出血,给予纱布压迫止血.手术过程中无一例患者感觉疼痛.结论 改进后的鼻泪管吻合术具有方便、可靠、无痛和手术时间短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加强对中毒所致的发作性睡病的认识.方法 对2例中毒后出现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一些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发作性睡病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中毒所致的发作性睡病属继发性.白天发作性嗜睡、猝倒、睡眠瘫痪以及睡眠幻觉是该病的4个主要症状.发作性睡病与病理性REM睡眠相关.结论 中毒也可能导致发作性睡病,但可能不被识别而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有必要加强对发作性睡病以及REM睡眠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垂体瘤8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瘤的误诊原因,提高对垂体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8例曾被误诊的垂体瘤病例,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垂体瘤的病理类型以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肿物,病理检查确诊为垂体瘤。其中催乳素瘤4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1例,促甲状腺激素瘤1例,无功能性垂体瘤2例。结论垂体瘤可影响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系统,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和其他疾病相混淆,开阔诊断思路,养成规范的诊疗习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苗青  杨菲  戚静 《临床荟萃》2012,27(19):1705-1706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脑梗死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是造成人类死亡及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及心理负担。大量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脑梗死的重要独立危险因  相似文献   
9.
戚静  刘坚  周宏斌 《广东医学》2012,33(12):1783-1785
目的 总结就诊于神经内科的耳鸣患者的病因及诊断思路.方法 收集在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接诊的耳鸣患者病历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121例耳鸣患者中,64例还存在心理、睡眠障碍,未查出明显器质性问题;其余患者存在耳部或非耳部疾病.结论 耳鸣病因复杂,就诊于神经内科的耳鸣患者常伴心理、睡眠障碍.耳部病变、耳周及全身性疾病皆可能为耳鸣的原因.在接诊耳鸣患者时,需开阔思路,尽量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叶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环境危险因子交互作用的关联分析,寻找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致病基因及环境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NTD流产胎儿组织标本或患儿血标本(n=278)及其正常双亲的血标本(n=478),记录母亲围孕期补充叶酸、糖尿病、服药史等情况.采用CEQ 8800系统进行多重SNP分析,对所有样本叶酸代谢相关的12个基因共28个SNP测序.通过病例-双亲对照研究及传递/不平衡检验,分析SNP与环境危险因子(孕期补充叶酸、母亲糖尿病、孕期服药史)的交互作用对NTD发病的影响. 结果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为MTHFR)rs1801133与NTD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环境风险因子(未补充叶酸、母亲糖尿病)对NTD的发生起增效作用;而甜菜碱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基因为BHMT)rs3733890仅在未补充叶酸层与NTD存在连锁不平衡,基因型本身并不能单独导致疾病;而其他基因的SNP与NTD的发生没有显著关联. 结论 MTHFRrs1801133是NTD的危险因子,而BHMT rs3733890不是NTD的独立危险因子.未来尚需要对更大的样本进行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研究以探讨NTD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