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克"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用99Tc 亚甲基二膦酸盐 (“云克”)治疗了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ANFH)患者 33例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中、晚期ANFH患者 5 7例 ,病程 0 .5~ 3年 ,按ARCO分期法[1 ] 分为 5期 (0~Ⅳ期 )。其中“云克”治疗组 33例 ,男 15例 ,女 18例 ,年龄 4 8~ 78岁 ,平均 6 3岁 ,分期为Ⅱ期 3例 ,Ⅲ期 2 4例 ,Ⅳ期 6例 ;常规保守治疗对照组 2 4例 ,男 8例 ,女 16例 ,年龄 5 7~ 6 8岁 ,平均 6 1岁 ,分期为Ⅱ期 9例 ,Ⅲ期 12例 ,Ⅳ期 3例。2 .方法。①“云克”A、B剂由成都云克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2 0 0mg (5mg×4 0瓶 )“云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和骨质疏松(OP)的发生情况。 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40例55~70yr的RA绝经女性患者和60例正常健康绝经女性进行腰椎(L1-4)、左股骨上端(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BMD测定,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RA组无论腰椎或股骨上端的骨量丢失均较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RA患者BMD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OP患病率达85%。 结论RA患者存在着明显的骨质丢失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侧上颌窦密度增高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以助于上颌窦疾病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上颌窦密度增高疾病的X表现并与CT和(或)手术病理相比较。结果 20例上颌窦一侧性密度增高病变中,3例为上颌窦癌、8例为慢性化脓性炎、2例上颌窦息肉、2例囊肿、2例上颌窦真菌感染、3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结论 Water's位对检出一侧性上颌窦密度增高疾病具有相当的价值,但定性较差,在无典型X线表现时仅能诊断为一侧上颌窦病变。  相似文献   
4.
采用X线排便造影对110例排便障碍患者进行诊断。结果检出72例(65.4%)异常,其中直肠内套叠43例,逆行直肠内套叠1例,直肠外脱垂4例,直肠前突24例;肛门直肠角(ARA)角度测量表明,异常者ARA均大于造影阴性者和对照组,尤以大便失禁者显著(P<0.01)。分析认为,排便造影对排便障碍患者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应用876蛇毒胶囊治疗原发性晚期肺癌846例进行放射学和临床分析。男性742例、女性104例;50岁以上740例、50岁以下106例;中央型502例、周围型344例。大部分病例单用蛇毒加中药治疗,少数病人曾合并放疗或化疗,随访时间平均为14个月,并均摄胸片或CT检查,以观察疗效。总有效率为27.5%,男、女及中央型、周围型疗效相近,但青壮年疗效优于老年人,对鳞癌、未分化癌、腺癌和细支气管癌均有效果。  相似文献   
6.
醛固酮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和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是肾上腺最常见的肿瘤。虽然肿瘤的组织来源不同,但临床上都以继发性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依靠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技术[1]。随着CT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的普及应用,CT较B超诊断肾上腺醛固酮瘤与嗜铬细胞瘤的优势更突出。  相似文献   
7.
儿童推间盘钙化在儿科临床上较少见,常因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进行X线检查而发现。现将我们所见2例报告如下: 例1,男性,7岁。无诱因突然发生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一周来院就诊。无外伤史,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讨论胃术后远期并发症的X线影像学特征,探讨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在胃术后随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历年来因胃十二指肠良、恶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或全胃根治术后随访呈阳性的14例病例中的13例采用气钡双对比造影,1例行碘水造影和CT检查。结果14例中炎性病变5例,溃疡3例,套叠1例,残胃癌2例,复发癌3例。均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结论胃术后并发症形式多样,影响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恶性并发症。而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因其经济、无创、易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胆囊癌的CT与B超诊断(附2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各型胆囊癌的影像特征、误诊原因、鉴别诊断。方法: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20例,术前均经B超、CT检查。结果:胆囊癌分三型,本组20例中壁厚型8例、肿块型8例,腔内型4例。B超及CT术前确诊率均为80%。结论:在发现胆囊癌方面,B超与CT同样敏感,在观察胆囊癌侵犯范围及转移方面,CT优于B超。胆囊癌的发生与慢性胆囊炎和结石伴发慢性感染造成的长期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acinar cell carcinoma,ACC)的CT特征,以提高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CC患者的CT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6例ACC均为单发病灶,其中位于胰腺钩突2例,胰腺颈部1例,胰腺体部1例,胰腺尾部2例。病灶最大径为2.5~4.9 cm,平均直径为4.0 cm。3例肿瘤可见完整或不完整包膜。1例呈囊实性肿瘤,5例呈实性肿瘤;4例呈外生性生长,2例位于胰腺实质内。CT平扫图像显示,1例呈等低密度,5例呈等密度;增强动脉期肿瘤实性成分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呈持续性强化。2例ACC引起胰腺实质萎缩,1例胰胆管扩张,2例脾动脉受侵,2例胰周淋巴结转移。所有ACC患者均未见钙化灶、出血及肝脏转移。结论:胰腺ACC多呈外生性生长,可有包膜,CT平扫时实性成分多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持续性强化,较少引起胰胆管扩张。上述CT征象结合实验室肿瘤指标甲胎蛋白(AFP)的升高,有助于提高胰腺ACC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