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7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囊内镜检查对双气囊小肠镜进镜方式选择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对双气囊小肠镜进镜方式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或可疑病变者20例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均在麻醉下进行),包括经口和经肛进镜方式.根据胶囊内镜时间指数 (胶囊内镜从幽门至病灶的通过时间/幽门至回盲瓣的通过时间)选择首次进镜方式,时间指数>0.50时首先考虑经肛进镜检查,对未发现异常者择期改换方式再行检查.分析按胶囊内镜时间指数选择双气囊小肠镜进镜方式的准确性.结果:胶囊内镜检查阴性者5例,行经口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有1例在改为经肛检查后检出病灶.胶囊内镜检查怀疑小肠病变者15例,有 12例(80.0%)经双气囊小肠镜结合活检病理确诊.以时间指数>0.50为标准,4例(分别为0.99, 0.8,0.65和0.59)首选经肛进镜检查,后二者(时间指数分别为0.65和0.59)需换从口侧进镜检查而检出病灶;如以时间指数>0.75为标准,该 2例不再需要改换方式再行检查,另2例病变部位被判断为回肠远端,经肛进镜即可准确到达病灶.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可指导对双气囊小肠镜进镜方式的选择,时间指数>0.75提示首选经肛进镜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贝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胰性腹痛和高淀粉酶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随机双盲法将拟行ERCP术的患者分为加贝酯组和对照组.加贝酯组患者在ERCP术前0.5 h起开始静脉滴注加贝酯(300 mg加入林格氏液500 ml),维持4.5 h.对照组则仅静脉滴注林格氏液500 ml,也维持4.5 h.结果共有94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加贝酯组48例,对照组46例.加贝酯组有3例(6.3%)、对照组有9例(19.6%)患者发生了胰腺炎(P = 0.040);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两组分别为12例(25.0%)和21例(45.7%)(P = 0.036);胰性腹痛的发生率两组分别为5例(10.4%)和14例(30.4%)(P = 0.016).结论以加贝酯总量300 mg持续4.5 h静脉滴注(术前0.5 h起给药)较安慰剂能有效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减少高淀粉酶血症及胰性腹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消化性溃疡的内镜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戈之铮 《胃肠病学》2004,9(1):40-41
消化性溃疡(PU)泛指胃肠道黏膜在某些情况下被消化液消化而造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由于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最为常见,故一般所称的PU即指GU和DU。  相似文献   
4.
目的蛋白酶抑制剂加贝酯能减少ERCP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我们通过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直接对Oddi括约肌进行测压,观察加贝酯对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探索加贝酯能减少ERCP后急性胰腺炎发生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7  
目的 小肠疾病很难诊断,现有的诊断技术又不尽如人意,而胶囊内镜(M2A)能发现整个小肠内的微小病变,且为非侵入性,患者无需住院,因此,对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依从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 自2002年5月至9月,我们对经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造影,小肠钡灌造影,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等检查未发现异常的15例疑患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12例。结果 15例中发现病灶11例(73.3%),包括血管发育不良,Dieulafoy病,毛细血管扩张征,静脉扩张,息肉样病变,黏膜下肿瘤,脂肪瘤,口疮样小溃疡(Aphthous ulcer),克罗恩病类癌及出血性胃炎等,其中4例患者同时存在2种病灶,所获取的图像质量良好,胶囊停留于胃内的平均时间为82min(6-311min),小肠内平均运行时间为248min(104-396min),平均到达盲肠时间为336min(180-470min),平均记录时间为449min(300-510min),医师对胶囊内镜所传输图像的平均读片时间为82min(30-120min),平均获取照片数为57919张,胶囊平均排出体外时间为33h(24-48h),整个操作过程患者耐受性甚佳,无任何痛苦,吞咽胶囊无任何困难,检测过程中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 胶囊内镜是对小肠疾病具有诊断价值的医疗设备,其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6.
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态和两种常用诊断方法(^14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的准确性,方法:用培养、组织学、^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和 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四种方法同时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进行Hp感染的诊断,以培养和组织学联合诊断作为“金标准”,评估^14C-UBT和RUT的准确性,以非手术者作对照,评估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Hp感染率。结果:3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Billroth Ⅰ或17例和BillrothⅡ式20例)的Hp总阳性率为29.7%,BillrothⅠ式(29.4%)和Ⅱ式(30.0%)患者间Hp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RUT敏感性为72.7%,特异性为57.7%,准确性为62.2%,^14C-UBT敏感性为63.6%,特异性为100.0%,阴性预示值86.7%,。对照组Hp阳性率为71.4%。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Hp感染率低,RUT特异性低,^14C-UBT敏感性低,因此均不适用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Hp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临床病理综合征。NAFLD疾病谱随其病理进展而表现不一.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1980年Ludwig等首次命名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并认为其为代谢综合征的特征之一。近年NAFLD已成为欧美等国慢性肝病中的第一大病种,  相似文献   
8.
便秘患者口服磷酸钠与聚乙二醇的肠道准备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口服磷酸钠与聚乙二醇在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准备中的有效性、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5月至10月期间,连续收集100例符合研究要求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慢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磷酸钠(A组,49例)和聚乙二醇(B组,51例)作肠道清洁准备.内镜医师单盲法记分判断肠道清洁程度.并在用药前后分别监测血压和心率,检测血钙、血磷、血细胞压积、电解质及肾功能等指标,通过问卷调查记录患者药物服用量、口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观察使用药物的耐受性及安全性.结果 A组中2例患者因结肠镜诊断为恶性肿瘤伴肠腔狭窄而被剔除,其余患者均完成研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内镜诊断及基础便秘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肠道清洁度优于B组(0.96±0.07比1.52±0.08,P=0.0411),肠道气泡少于B组(1.04±0.08比1.48±0.09,P=0.0314),排便总次数多于B组患者(8.90±0.97比7.69±0.93,P=0.219).A、B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总体不适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药物口感及愿意再服率等亦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患者药物完全服用率高于B组(98%比90%,P=0.0335).A组患者中4例出现一过性的血磷增高(8.5%),但均无任何症状且未伴随低血钙发生.结论 对于慢性便秘患者,与标准聚乙二醇相比,磷酸钠是耐受性高且更为有效的肠道清洁剂. 于B组(1.04±0.08比1.48±0.09,P=0.0314),排便总次数多于B组患者(8.90±0.97比7.69±0.93,P=0.219).A、B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总体不适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药物口感及愿意再服率等亦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患者药物完全服用率高于B组(98%比9 %,P=0.0335).A组患者中4例出现一过性的血磷增高(8.5%),但均无任何症状且未伴随低血钙发生.结论 对于慢性便秘患者,与标准聚乙二醇相比,磷酸钠是耐受性高且更为有效的肠道清洁剂. 于B组(1.04±0.08比1.48±0.09,P=0.0314),排便总次数多于B组患者(8.90±0.97比7.69±0.93,P=0.219).A、B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总体不适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药物口感及愿意再服率等亦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患者药物完全服用率高于B组(98%比9 %,P=0.0335).A组患者中4例出现一过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气囊小肠镜(SBE)、双气囊小肠镜(DBE)检查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56例行SBE和DBE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类型及进镜途径进行分组(即分成SBE经口组、SBE经肛组、DBE经口组和DBE经肛组)并整理数据,统计分析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类型及进镜途径对镜检相关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SBE经口组19例,发生镜检相关高淀粉酶血症12例(63.16%)、胰腺炎1例;SBE经肛组12例,发生镜检相关高淀粉酶血症2例(16.67%),无镜检相关胰腺炎发生;DBE经口组15例,发生镜检相关高淀粉酶血症11例(73.33%),无镜检相关胰腺炎发生;DBE经肛组10例,无镜检相关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发生。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SBE经口组与SBE经肛组比较(P=0.009)、DBE经口组与DBE经肛组比较(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SBE经口组与DBE经口组比较(P=0.415)、SBE经肛组与DBE经肛组比较(P=0.5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囊辅助式小肠镜检查术后较易并发高淀粉酶血症,经口途径较经肛途径更易并发,而是否易发与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类型无关;至于气囊辅助式小肠镜检查与术后胰腺炎的相关性,由于样本量太少,未能得出有价值的临床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在胃黏膜病变靶向活检中的意义。方法前瞻性收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经普通白光内镜检查发现胃部可疑早期病变并取得活检病理者纳入研究,进一步行ME-NBI检查并指导再次活检,所有患者接受内镜下治疗。以内镜切除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次内镜活检病理的诊断准确度。结果研究纳入113例患者。白光内镜活检病理、ME-NBI靶向活检病理与最终病理相比,总体符合率由22.1%(25/113)提高到54.0%(61/113,P〈0.0001)。对早期胃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ME-NBI靶向病理与白光内镜活检病理的灵敏度分别为70.9%和37.9%(P〈0.0001);特异度均为90.0%;准确度分别为72.6%和42.5%(P〈0.000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6%和97.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3.1%和1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E—NBI靶向活检病理相对白光内镜活检病理的总体进展率为46.9%(53/113)。结论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ME-NBI靶向活检病理结果显著优于普通白光内镜,可为内镜切除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