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基于MIM计划系统标准病例模块的CBL教学方法在肿瘤放疗科临床研究生和规培生学习肿瘤靶区勾画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6-2018年度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临床研究生和规培生4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在MIM放疗计划系统上建立子病例库,以肺癌教学为例,创建标准化肺癌靶区勾画病例。在临床中选择具体病例,实验组采用MIM标准化病例学习和传统带教方法学习,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临床带教3个月,比较两组学员的学习效果及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靶区勾画准确性、总成绩、教学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IM计划系统标准病例模块建立的CBL教学方法在肿瘤放疗科临床研究生和规培生靶区勾画中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助于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食管鳞状上皮癌TE-1细胞中microRNA-21(miR-21)高表达,本研究探讨miR-21对TE-1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转染miRZip-21慢病毒,持久抑制TE-1细胞中高表达的miR-21,将由此获得的稳定细胞系命名为anti-miR-21细胞系,实时定量PCR方法验证,以TE-1细胞作为对照。细胞增殖实验检测anti-miR-21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Transwell迁移实验及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克隆形成实验及细胞毒性实验分别观察放射线及药物敏感性变化。结果:Anti-miR-21细胞的相对增殖率较对照组TE-1细胞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及迁移实验显示穿过小室的anti-miR-21细胞较TE-1细胞分别减少51.97%及64.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显示anti-miR-21细胞较TE-1细胞的迁移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克隆形成实验分析显示anti-miR-21细胞的D0值(2.73Gy vs 3.60Gy)和Dq值(1.25Gy vs 2.75Gy)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毒性实验显示anti-miR-21细胞在顺铂及氟尿嘧啶各个梯度浓度下细胞存活率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1影响食管鳞状上皮癌TE-1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抑制miR-21表达后,降低了TE-1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同时增加了其对放射及化学药物的敏感性。MiR-21可能成为食管鳞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kV-CBCT技术分析颈段、胸上段放疗时的摆位误差,并对其最佳配准方式和CTV-PTV外放间距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11例接受3DCRT或IMRT的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进行每周1-2次kV-CBCT扫描,分别按手动配准、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进行匹配,比较三种配准方式的差异,分析摆位误差,计算并比较校位前后CTV-PTV的外放间距。结果:手动、骨性和灰度配准在X轴、Y轴、Z轴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04±0.34)cm/(0.06±0.36)cm/(-0.02±0.29)cm、(-0.11±0.53)cm/(-0.10±0.53)cm/(0.04±0.55)cm、(0.08±0.16)cm/(0.06±0.21)cm/(-0.03±0.26)cm,三种配准方式结果均显示Y轴平移误差最大,其次为Z轴,X轴的最小;骨性配准和手动配准结果较为相近(P>0.05),灰度配准的误差值均明显小于以上两者(P<0.05);手动、骨性和灰度配准在X轴、Y轴、Z轴的旋转误差分别为(1.21±1.07)°/(1.20±1.06)°/(1.33±1.11)°、(-0.11±0.53)°/(-0.10±0.53)°/(0.04±0.55)°、(0.08±0.16)°/(0.06±0.21)°/(-0.03±0.26)°,三种配准方式结果均显示X轴旋转最大,其次为Z轴,Y轴最小,三种配准方式间无明显差异(P<0.05);骨性配准任一方向平移误差>0.3cm者,校位前X轴、Y轴、Z轴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05±0.31cm、0.19±0.42cm、-0.06±0.37cm,校位后分别缩小至0.01±0.16cm、0.08±0.17cm、0.03±0.12cm,(P<0.05);校位前X轴、Y轴、Z轴CTV-PTV外放间距分别为0.29cm、1.03cm、0.60cm,校位后缩小至0.09 cm、0.23 cm、0.16 cm,(P<0.05)。结论:本组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病例放疗时以Y轴平移误差最为明显,应用kV-CBCT实施IGRT可缩小摆位误差及CTV-PTV外放间距,配准方式以骨性配准为首选,必要时进行手动微调。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氯离子通道蛋白1(chloride intracellular ion channel 1,CLIC1)对食管鳞癌细胞获得放射抵抗特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蛋白印记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Eca109R50Gy细胞中CLIC1的表达水平.采用CLIC1小分子特异抑制剂IAA-94(indanyloxyacetic acid-94,IAA-94)抑制Eca109R50Gy细胞中CLIC1功能,通过克隆形成试验、流式细胞仪分析对比CLIC1功能抑制前后的细胞存活分数(SF)、细胞凋亡比率及细胞周期分布.结果:Eca109R50Gy细胞中CLIC1在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均呈现显著高表达(P<0.001);CLIC1功能抑制组Eca109R50Gy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受抑(SFIAA-94 vs SFcontrol,P<0.001),而细胞凋亡比率显著增高(P<0.01).CLIC1功能抑制组Eca109R50Gy细胞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1).结论:CLIC1在放射抵抗的食管鳞癌细胞中高表达并与其获得放射抵抗特有关,抑制CLIC1功能可增强放射抵抗的食管癌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其增敏机制与影响细胞周期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沉默食管癌细胞泛素样含PHD和环指域1(ubiquitin-like with PHD and ring finger domains 1,UHRF1)基因对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 20只雌性裸鼠随机分为 4组:空载组(NC)、空载+照射组(NC+IR)、沉默UHRF1组(shUHRF1)、沉默UHRF1+照射组(shUHRF1+IR),每组5只,于裸鼠皮下接种Eca109食管癌细胞,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成瘤22天(肿瘤直径8 mm左右)开始给予放射线照射,1次2 Gy,共5次,每3 d测量1次移植瘤的最大径(a)和最短径(b),计算肿瘤体积(ab2/2),2周后处死裸鼠称量瘤体质量;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UHRF1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shUHRF1组、NC+IR 组以及shUHRF1+IR组中肿瘤体积的增加率均小于NC组(P<0.05),其中shUHRF1+IR组较shUHRF1组、NC+IR组更能抑制移植瘤的生长;shUHRF1组、NC+IR组、shUHRF1+IR组UHRF1蛋白的表达均较NC组下降,其中shUHRF+IR组 UHRF1蛋白表达量下降水平高于其余两组(P<0.05);shUHRF1组、NC+IR组、shUHRF1+IR 组肿瘤组织内均可观察到肿瘤细胞的凋亡,其中shUHRF1+IR 组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与NC组相比,shUHRF1组、NC+IR组、shUHRF1+IR 组PTE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AKT、p-mTOR的蛋白表达下降,其中shUHRF1+IR 组PTEN提高水平,p-AKT、p-mTOR的下降水平明显高于shUHRF1组及NC+IR组(P<0.05)。结论:沉默UHRF1基因可以增加人食管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该作用可能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占食管癌总发病率的15%左右,由于解剖位置特殊,手术切除难度大,放射治疗成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但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的放疗效果尚不十分满意,5年生存率只有5%~30%左右,局部未控和复发是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患者在根治性放疗后1~2年内复发。笔者将从放疗技术和肿瘤细胞放射抵抗或耐受等方面着手,就目前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肿瘤患者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0例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疫情关注情况、疾病诊治情况及焦虑自评量表(SAS);统计分析影响患者焦虑量表评分的因素。结果:60例肿瘤患者SAS评分平均为(52.71±8.23)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疫情造成严重生活影响以及肿瘤诊治延迟或停止是造成肿瘤患者焦虑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肿瘤患者焦虑情绪明显,尤其针对疫情严重影响生活、肿瘤治疗延迟或停止及居住在城市的患者可考虑针对性给予干预,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颈段、胸上段食管癌三维适形(3DCRT)和调强(IMRT)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选择符合临床要求的最优方案。方法 14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模拟定位后参考食管钡餐和内镜检查结果勾画GTV,按照统一标准确定CTV、PTV,分别设计3DCRT、5野均匀分布IMRT-A和5野非均匀分布IMRT-B共3套放疗计划,以95%PTV获得100%处方剂量进行归一,分析各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受量的差异。结果 本组病例所有的IMRT计划均能满足治疗要求,而4例3DCRT计划不能满足要求,本研究仅对10组可行计划进行进一步的剂量学比较。预防照射区(PTV1):3DCRT计划的剂量参数Dmean、D100、D95分别为(5725±54.96)cGy、(4703±25.26)cGy、(5203±71.70)cGy,明显高于IMRT-A的(5348±27.14)cGy、(4158±27.36)cGy、(4996±54.74)cGy和IMRT-B的(5232±26.85)cGy、(4286±12.13)cGy、(4979±31.78)cGy(<0.05);3DCRTV105为(82.95±3.02)%,高于IMRT-A的(71.07±6.68)%和IMRT-B的(69.55±4.56)%(<0.05),V100、V95无明显差异(>005)。肿瘤区(PTV2):3套放疗计划的Dmean、D100、D95、V105、V95无明显差异(>0.05),而IMRT-A和IMRT-B的V100分别为(95.21±1.78)%和(96.12±2.55)%,均高于3DCRT的(88.69±1.84)%(<0.05);IMRT-A和IMRT-BHI分别为1.08±0.01和1.02±0.01,低于3DCRT的1.18±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除肺V5外,IMRT-A和IMRT-B脊髓Dmax、肺V20、V30、MLD分别为(3641±23.41)cGy、(22.08±0.31)%、(11.07±0.51)%、(1034±37.51)cGy和(3303±75.39)cGy、(19.82±1.74)%、(10.14±1.20)%、(981±38.16)cGy,均小于3DCRT的(4113±38.28)cGy、(28.07±6.30)%、(19.72±5.26)%、(1356±38.91)cG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IMRT计划剂量参数、体积参数、剂量分布均匀性无明显差别(>0.05);IMRT-B肺MLD和脊髓Dmax较IMRT-A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放疗采用IMRT优于3DCRT,根据靶区形状非均匀布野IMRT可进一步降低肺和脊髓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初发初治鼻咽癌的临床效果,分析治疗后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自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0例初发初治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接受单纯放疗的25例患者纳入A组,将接受放疗+化疗的36例患者纳入B组,将接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的19例患者纳入C组。比较3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20例完全缓解、57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总缓解率为96.25%(77/80)。3组患者的总缓解率、2年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中,并发分泌性中耳炎33例(41.25%,33/80)。咽鼓管受累、腭帆张肌萎缩程度、咽鼓管照射剂量是治疗后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单纯放疗、放疗+化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对初发初治鼻咽癌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均较好,但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较高,咽鼓管受累、腭帆张肌萎缩程度、咽鼓管照射剂量是治疗后发生分泌性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