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治疗巨大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诊治的98例巨大PLC患者,其中20例接受ALPPS治疗(A组),38例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治疗后手术切除肿瘤(B组),和40例接受直接手术切除肿瘤(C组)。术后,行CT增强扫描,应用IQQA-Liver肝脏CT解读分析系统进行肝脏三维重建,测量全肝体积( TLV)、残余肝脏体积(RLV)、术后3个月肝脏体积(FRLV),计算肝增生体积和肝增生率。结果 术后,A组FRLV为(366.3±31.7)mL,显著大于B组【(185.2±16.4)mL或C组(181.9±14.2)mL,P<0.05】,肝增生率为(68.8±6.4)%,显著高于B组【(21.4±2.0)%或C组(22.6±2.3)%,P<0.05】; 术后15 d,A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7.0±2.7)g/L,显著高于B组【(34.1±2.9)g/L或C组(34.0±3.2)g/L,P<0.05】;A组2 a总生存率为70.0%,无进展生存率为55.0%,B组分别为55.3%和36.8%,C组分别为52.5%和42.5%,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LPPS可使巨大PLC患者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加快了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病例1,女,25岁,因肛旁肿物3个月,以肛脓肿在外院行切开引流术,术后肿物侵及整个肛周引起排便困难而转来我院。指诊直肠肛管环形狭窄固定。于1998年11月23日全麻下行活检加乙状结肠造瘘术。病理证实为直肠肛管小细胞未分化癌。术后一个月先行放疗,后予卡铂、VP—16方案化疗。后经CT检查肿块由原来的8cm×6cm缩小到4cm×3cm,肛诊肿块缩小固定变松动。于1998年4月5日行Miles'术。切除标本见直肠肛管部呈环形狭窄,质硬,表面不平。病理诊断:(1)放疗后直肠肛管未见残存癌细胞,直肠肛周软组织淋巴结无癌侵润。(2)复习原病理切片仍  相似文献   
3.
 直肠小细胞未分化癌罕见, 国外报道不多, 国内未见报道, 占直肠恶性肿瘤不足1%。 著者报告2例, 均经病理证实。 本文就其临床表现、诊断、病理、发病原因、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并强调对其积极进行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65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2007年65例老年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诊治情况。结果:65例经积极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结论:对老年人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经充分术前准备,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Ⅰ、Ⅱ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0-2004年Ⅰ、Ⅱ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术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1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100%,局部复发率为5%.患者术后创面渗血量相对减少,恢复快,乳房外形满意,两侧乳房基本对称,患肢功能恢复好.结论 保留乳房根治术加放疗治疗Ⅰ、Ⅱ期乳腺癌可取得满意效果,应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取得重大进展,但如同其它心脏介入技术一样,目前在我国基层医院尚未推广普及,而且,该项目迄今国内外都是在具有大型C形臂X光机设备的单位开展。我院于2000年6月至2001年11月采用500mA普通垂直X光机透视对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病人施行RFCA术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肝细胞癌(H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该院2017年5月-2019年7月182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组90例、开腹组92例;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肝切除术,开腹组给予开腹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肝功能指标、免疫指标、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切口长度[(6.24±1.33)和(14.45±2.62) cm]、术中出血量[(108.51±22.62)和(193.85±32.73) mL]、肛门排气时间[(2.23±0.71)和(3.47±0.94) d]、引流时间[(5.24±1.12)和(6.73±1.36) d]、住院时间[(14.84±3.01)和(18.45±3.62) d]与开腹组相比,均有明显减少(P 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33.62±25.71) min略长于开腹组(130.14±24.82) 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 d,腹腔镜组谷丙转氨酶(GPT)[(302.36±61.52)和(458.35±82.43)u/L]、总胆红素(TBIL)[(35.24±17.62)和(43.76±8.57)μmol/L]、谷草转氨酶(GOT)[(245.26±51.38)和(368.53±62.35) u/L]与开腹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 0.05)。术后3 d,腹腔镜组CD3~+[(61.38±5.93)%和(57.21±5.13)%]、 CD4~+[(42.44±5.31)%和(37.84±5.23)%]、 CD4~+/CD8~+[(1.58±0.28)和(1.33±0.27)]与开腹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 0.05),腹腔镜组CD8~+(26.72±4.31)%与开腹组(28.06±4.4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开腹组(11.96%)(P 0.05)。随访1年,腹腔镜组5例(5.56%)死亡、5例(5.56%)复发,开腹组4例(4.35%)死亡、6例(6.52%)复发,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HCC能够明显改善手术指标、肝功能及免疫功能,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而随访情况与开腹手术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Ⅰ期和Ⅱ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Ⅰ、Ⅱ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2004年Ⅰ、Ⅱ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术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1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100%,局部复发率为5%。患者术后创面渗血量相对减少,恢复快,乳房外形满意,两侧乳房基本对称,患肢功能恢复好。结论保留乳房根治术加放疗治疗Ⅰ、Ⅱ期乳腺癌可取得满意效果,应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急性胸痛为患者就诊时常见临床症状,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栓塞、急性冠脉综合征为常见病因,合称“胸痛三联”,其死亡率以及疾病误诊率均较高,且三者间的治疗方式存在一定差异性[1]。因此,探求有效筛查手段,于患者疾病早期进行有效检查,以减少预后风险与并发症,提高上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多层螺旋CT现已被临床广泛用于诊断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但受扫描速度等因素的影响,促使16层及以下多层螺旋CT检查无法同时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以及主动脉[2]。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128层螺旋CT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直肠癌会阴切口重建及肠造口关闭术中十字缝合法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会阴切口重建和肠造口关闭术中腹部切口重建病人107例。分为造口传统组12例、造口十字组14例、重建传统组37例、重建十字组44例。术后随访30天,对比各组效果。结果 造口十字组、重建十字组手术时长、切口愈合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造口传统组、重建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造口传统组、重建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口十字组、重建十字组术后1、2、3天时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均低于造口传统组、重建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口十字组、重建十字组术后切口瘢痕色泽、厚度、血管、柔软度以及总分低于造口传统组、重建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十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2%,低于重建传统组的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口传统组与造口十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十字缝合法用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和肠造口关闭术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