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孕酮、β-HCG、雌二醇检测在早孕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04例早孕妇女,进行孕酮、β-HCG、雌二醇(早孕三项)检测,并配合B超检查,结果分成正常宫内孕和异位妊娠(EP)两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结果比较.结果 EP组早孕三项检测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宫内孕组.讨论妇女月经周期中,雌激素水平低下和黄体功能不全致孕激素分泌不足,可能为EP发生的高危因素.对于雌激素水平低下、黄体功能不全患者应予相应治疗后受孕,可减少EP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猫叫综合征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现1例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46,XY,del(5)(p13)的男婴。具有特殊面容,哭声如猫叫,小头,圆脸,尖下颌,耳前有赘生物。先证者父母染色体检查结果正常,该病例是新突变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围产期母耍的影响及危害程度,为进一步加强GDM围产期管理,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重要的临床根据.方法 2010-2011年在我院早孕检查、系统管理并住院分娩的孕产妇,采取分组对照比较方法,分别分为GDM、糖尿病合并妊娠和无妊娠糖尿病三组,对三组孕产妇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结果采用统计学P检验进行显著性判断.结果 GDM孕产妇产科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及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妊娠糖尿病组,尤其是妊娠高血压疾病(HDP)发病率增加四倍多及围产儿死亡率增加近四倍(P均<0.001),对母耍危害显著增大.结论 由于妊娠期糖代谢的生理变化,使有遗传倾向的妇女容易发生耐糖功能减退,从而出现糖尿病.因此,加强孕产妇系统、规范管理和监测工作,对孕妇进行早期的糖筛查,根据糖尿病的发病年龄、病程、是否存在血管合并症及器官受累等情况进行分期,有助于估计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孕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密切监测胎儿,适时终止妊娠可获得良好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妊娠期妇女进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检测,探讨妊娠期妇女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意义.方法 采用罗氏e-41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452例孕妇血清FT3、FT4、TSH水平,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52例孕妇中甲状腺功能正常391例(86.6%),甲亢4例(0.8%),亚临床甲亢6例(1.3%),甲减19例(4.2%),亚临床甲减30例(6.6%),低甲状腺素血症2例(0.5%).甲状腺功能异常孕妇中患甲减和亚临床甲减的比例最大.结论 检测血清FT3、FT4、TSH,有助于甲状腺功能异常孕妇的诊断和及早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期妇女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TSH)水平,为预防和治疗孕期甲状腺激素异常,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提高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孕妇的T3、T4、FT3、FT4、TSH进行联检,结果综合分析.结果158例中检出妊娠合并真性甲状腺激素减退的孕妇9例.结论甲状腺激素五项联检能有效的检出甲状腺功能异常,对于及早发现甲减孕妇,及时使用甲状腺素治疗,对减少孕妇的流产率和异常胎儿、新生儿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有效地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寻找预防及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309例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病历进行分析,将141例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作为妊娠期糖尿病组,将无任何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168例健康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产妇孕早、中、晚期血清CysC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健康孕产妇组各期血清Cysc浓度水平虽有升高,但差异不明显(t=1.72,P〉0.05)。而妊娠期糖尿病组孕产妇孕早、中、晚期血清CysC浓度水平均明显升高(t=23.86,P〈0.001)。结论CysC是由人体的有核细胞产生,生成速度和血浓度稳定,不受病理变化的影响,当肾小球出现轻微损伤时,血中CysC浓度即可出现升高,并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血清CysC浓度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和孕周有着密切关系,孕期检测追踪血清CysC浓度水平,可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检出率,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青年女性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率及其对人乳头瘤病毒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湛江市妇幼保健院体检门诊及妇科门诊就诊的20~30岁的青年女性在宫颈采集脱落细胞进行检验人乳头瘤病毒,并在取样后填写调查表,合计3000例,了解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率,分析比较其与知识、态度、行为的联系。结果 20~30岁青年女性的HPV感染率为16.33%,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3.5%;青年女性HPV相关知识普遍缺乏,得分为合格以上的比例仅占31.66%,且不同学历层次青年女性的HPV相关知识的合格率无明显差别(P>0.05);HPV相关知识得分不合格的青年女性HPV感染阳性率高于HPV相关知识得分合格的青年女性,二者相比较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女性的HPV相关行为较差,但他们普遍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愿意接受更多的HPV相关知识,愿意使用HPV疫苗预防HPV感染。结论 20~30岁青年女性的HPV感染率为16.33%,与地区无明显差异;应采取措施提高青年女性的HPV相关知识水平,引导青年女性改正不良的生活方式与性行为习惯,使青年女性减少或避免HPV的感染,远离宫颈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新生儿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为优生优育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依据.方法 对320例母亲是唐筛高危和出生缺陷儿,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即经细胞培养获取中期分裂相,做G 带核型分析.结果 320例新生儿中,发现染色体异常核型43例,异常染色体核型占13.44%.新生儿常见的遗传病为21三体综合征,占53.49%.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为优生优育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诊断依据,产前诊断的最重要内容为预防21三体胎儿的出生.应重视产前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女性宫颈病变状况,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为早期检测、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12年1-6月在我院健康体检的893例妇女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进行宫颈癌筛查.对初筛阳性病例进一步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宫颈病变程度与HPV感染呈正相关(χ2=20.87,P<0.01),宫颈病变程度和HPV感染率城乡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CT检测结果和HPV阳性率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资料表明,HPV感染能够引起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子宫颈癌的发生,因此,定期对40~60岁宫颈病变高发感染期进行细胞学和病毒检测,采取相应的干预、治疗措施,才能更有效地早期发现和阻断宫颈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新生儿外周血染色体细胞培养成功率.方法 本文共收集42例新生儿样本.用经适当改良法培养:离心沉淀法获取富集T淋巴细胞全血层;接种量减至0.1 ml/每5ml 1640培养基;延时培养至96h实施阻断(其中前20份样本同时作常规法培养对比).计算淋巴细胞转化率、有丝分裂相比率对培养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常规组淋巴细胞转化率为71.95%,分裂相比率为6.92%;改良组淋巴细胞转化率为86.95%,分裂相比率为9 59%,两种培养效果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新生儿外周血染色体细胞培养经过适当的改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