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介绍第1跖列稳定联合第2-5跖骨头切除术治疗晚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前足畸形的手术方式并对中短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2006年10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晚期RA前足畸形9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88例;单足65例,双足32例;年龄36~67岁,平均54岁;病程6~32年,平均17年。所有病例存在严重的拇外翻同时合并第1跖跗关节不稳,第2-5跖趾关节脱位及僵硬。采用第1跖列稳定联合第2-5跖趾关节成形术对其进行治疗。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并采用JSSF(Japanese Society for Surgery of the Foot)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97例患者中失访5例(7足),平均随访37个月(6~52个月),其中1例术后1年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术前JSSF评分(33.2±8.2)分,末次随访时改善至(67.3±3.1)分(P<0.01);HVA由术前(50.0±11.8)°纠正至术后(21.2±3.2)°(P<0.01);IMA由术前(15.5±3.6)°纠正至术后(9.7±6.6)°(P<0.01)。发生跖趾关节骨不连4足;术后8~11月摄片发现第1楔骨内高密度改变3足;出现拇内侧切口延迟愈合9足;跖趾关节内固定感染2足;跖跗关节内固定感染1足;第2-5跖趾关节术后16足畸形复发。结论:晚期RA患者的前足病变涉及范围广,畸形严重。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Lapidus术式重建第1跖列的外形及稳定性,跖骨头切除术纠正第2-5跖趾关节畸形的方式重建前足疗效可靠。该术式适用于重度拇外翻合并IMA增大及第1跖跗关节不稳,同时存在第2-5跖趾关节僵硬性半脱位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拇长屈肌腱(Flexor Hallucis Longus tendon,FHL)病变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拇外翻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因足部疼痛于我院就诊的60例(120足)RA患者资料。根据超声探查拇长屈肌腱病变情况的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肌腱完整组(A组,45足),肌腱周围炎症组(B组,49足),肌腱断裂组(C组,26足)。所有患者均摄足部负重正位X线片,并基于X线片行拇外翻角及第一、二跖骨间角的测量,对拇长屈肌腱病变与拇外翻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HVA平均(31.6±15.9)°,IMA平均(10.1±4.5)°;B组HVA平均(43.3±13.7)°,IMA平均(12.4±4.5)°;C组HVA平均(41.6±16.9)°,IMA平均(12.1±3.7)°。3组间HVA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3组间IMA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LSD两两比较,HVA:三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IMA:A组与B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A、C两组及B、C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对3组内的HVA及IMA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A组HVA与IMA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45,P=0.002;B组HVA与IMA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36,P=0.01;C组HVA与IMA间无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11,P=0.59。结论 FHL病变在RA患者中常见,FHL病变(炎症及断裂)并非RA拇外翻的起始因素,但会加重拇外翻的畸形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目前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膝关节滑膜炎.大部分风湿病医师均采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来治疗,但对手术后膝关节好转期能维持多久临床风湿病医师有不同的看法。方法1988~2004年12月本院对88例124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所有接受手术的患者年龄均〉60岁。18病例采用Pridie方法处理裸露的软骨下骨。结果手术后采用膝关节评价标准(HSS评分)来评定手术后的效果,其中85—100分64膝,70-84分41膝,60-69分14膝,60分以下5膝。Ⅲ~Ⅳ期关节的患者中,有17/19膝随访时的评分〈70分,而有86/95膝Ⅰ~Ⅱ期的膝关节手术后的好转期也仅为4~5年左右。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手术创伤小,对改善关节的炎症.遏制关节软骨溃疡的进展有一定的作用,而且对某些患者复发性的膝滑膜炎有一定的可重复性。镜下的滑膜切除对治疗类风关膝滑膜炎不失为一种简单且近期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漏肩风、冻结肩等.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炎症性病变,以功能障碍、关节酸痛且夜间为甚为主症,多为单侧发病.自1995~2004年,作者以针灸疗法配合小针刀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8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们自1985年至2000年,共对78例(103膝)屈曲畸形超过60°的患者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78例(103膝),男性25例,女性53例。年龄20~90岁,平均48.2岁。术前平均屈曲畸形78°(65°~110°),其中术前屈曲畸形超过90°者23例(36膝),术中证实有纤维性粘连者15例(24膝)。15例(24膝)术前胫骨向后或向外侧半脱位。27膝伴有内翻畸形平均22°(5°~30°),16膝伴有外翻畸形平均12°(10°~30°)。根据ARA诊断标准分级,成人类风湿性关节炎72例,幼年性类风关6例。随访1.4~15年,平均7.6年。 6例双膝均有高度屈曲畸形的患者同时行髂腰肌松解术,15例同时伴有髋病变者同期或分期行TKR。所用假体:进口人工膝50个,国产人工膝53个;后稳定性假体58个,保留后交叉韧带假  相似文献   
6.
从1984年1月—1985年12月,173例类风湿患者因1个或几个关节持续疼痛或关节严重破坏、畸形,而多次入院手术。做一次手术90例,2次58例,3次13例,4次8例,5次例。本组中原来过床椅生活者48例(27.9%),最后随访时仍然床椅生活者仅4例(2.3%)。术前需要他人照顾者149例、术后为89例,而且依赖的程度和项目要大为减轻,仅26例需专人帮助。结果表明:如能合理选择抗风湿药物,并对体疗足够重视,手术治疗能挽救原来被认为毫无希望或严重畸形的病人,使他们获得不同程度的自立能力。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关节疼痛、僵直及肿胀。在发病2年内即可能出现全身性骨质疏松和近关节处的骨破坏,进而发生不可逆的关节损伤,致残率达50%。我国约有400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随着人工膝关节手术的普及,对修正型人工膝关节的需求也将增加,为此设计了修正型人工膝关节。股骨部件分左、右侧、胫骨部件呈杯状,有中央突起,二者均用于髓内干固定。方法 从1991年7月~1997年12月 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骨关节炎(3膝)患者修正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主要手术指征是原人工膝关节已有明显松动,伴有严重疼育或畸形。结果 随访6月~8年。术后所有虱均有,并纠正了原有的力线畸形。5膝  相似文献   
9.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髌骨凹陷性缺损、髌骨中央磨损如何处理,是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难点。本文报道该手术技术及早期临床效果,并总结对此类病例手术时髌骨处理的经验。方法:自1997年1月至2002年11月选择49例(49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对术中髌骨有中央凹陷性缺损者常规行髌骨假体置换,置换后髌骨厚度大于置换前,所有病例均行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手术后随访时间最长6年,最短4个月,平均2.7年、结果:病人术前HSS疼痛评分平均为2.4分,功能评分平均为6.22分,膝关节活动评分平均为6.5分。术后48膝疼痛评分平均为30分,1膝于1年后手术探查。49膝功能评分平均为22分,活动评分平均为10分。所有病例均未发生髌骨骨折及髌骨坏死。结论: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常会出现一些比较特殊的困难,其髌骨常表现为中央凹陷性缺损,行髌骨假体置换后髌骨厚度将会增加。应用股骨假体外旋、外移放置及胫骨假体外旋放置、髌骨假体内置等方法后,仍需通过髌外侧韧带松解来改善髌骨的压力及髌股关节的对合关系。  相似文献   
10.
骨关节炎与免疫关联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免疫因素是否介导骨关节炎的发病 ,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 6例晚期骨关节炎患者滑膜液中浸润淋巴细胞分化抗原的表达 ,同时用微量酶联免疫技术测定了这些患者滑膜液中IL 10、IL 12和sFasL的含量。结果显示关节滑膜液中的淋巴细胞以CD8+ 细胞为主 (6 7 0 %± 14 6 %) ,远远高于CD4+ 细胞 (15 0 %± 12 8%) ,两者相差显著 (P <0 0 1)。CD4+ /CD8+ 比值 <1。进一步分析表明其T细胞受体主要为αβ型TCR (6 4 0 %± 12 6 %)。滑膜液中IL 12含量 (2 0 3 84±49 2 )pg/ml高于IL 10 (37 8± 14 5 )pg/ml,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0 1)。外周血中IL 10和IL 12的含量分别为 (4 3 37±14 2 )pg/ml和 (4 5 5 8± 10 6 )pg/ml。血清中sFasL含量较高 (15 3 90± 5 6 )pg/ml,而滑膜液中则很低 (<5pg/ml,P <0 0 1)。提示在骨关节炎的晚期CD8+ 淋巴细胞和IL 12增高可能参与了关节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