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进一步研究胃癌发病机制.方法 富集分析3个GEO数据集筛选出的差异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图,使用Cytoscape软件筛选关键基因.通过TCGA数据库验证关键基因的差异表达.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胃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蛋白和mRNA...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时的炎症反应和肺功能状况。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COPD患者>3个月的研究。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COPD患者可以降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其SMD (95% CI)分别为-1.04(-1.38,-0.71)和-0.70(-1.04,-0.36);亚组分析显示,阿托伐他汀降低CRP和IL-6效果更明显,其SMD (95% CI)分别为-1.61(-2.35,-0.86)和-0.98(-1.29,-0.66)。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COPD患者可增强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lung function index of forced expiratoryvolume in one second percent,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其SMD (95% CI)分别为0.52(0.19,0.86)和0.41(0.16,0.70);阿托伐他汀增加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的效果更明显,其SMD (95% CI)分别为0.82(0.55,1.08)和0.82(0.46,1.18)。结论 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COPD患者能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增强肺功能;阿托伐他汀治疗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部分三甲医院临床护士职业认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三甲医院临床护士的职业认知状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甘肃省3家三甲医院的94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结构年轻化;临床护士职业认知各因素中优质护理行为分值较高,工作满意度其次,工作氛围、工作特点的分值较低;省级与市级三甲医院的临床护士在职业认同、工作特点、工作氛围几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优质护理行为、工作满意度方面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不同地域的市级三甲医院的临床护士在优质护理行为、工作满意度及工作氛围方面的认知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的护士在职业认同和工作特点上不存在差异。不同护龄的护士在职业认同和工作满意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在优质护理行为方面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医院级别、年龄、护龄等对临床护士职业认知程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同学历和职称临床护士职业认知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学历和职称临床护士的职业认知。方法对3所三甲医院的94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临床护士的基本情况及其对护理职业认知。结果不同医院、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护士在学历和职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中70%为大专及以上学历;主管护师职称中49.5%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职称中85.1%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职称中81.7%为大专及以上学历;不同职称的护士在职业认同、工作特点、工作满意度、工作氛围方面不存在差异,在优质护理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学历的护士在工作特点、优质护理行为、工作氛围方面不存在差异,在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方面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学历、职称是临床护士认知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使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法比较磺脲类药物治疗糖尿病的疗效,通过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eamoglobinA1c,HbA1c)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的变化评估磺脲类药物的有效性,通过低血糖事件和总体不良事件评估其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50项RCT,共包括201 339例研究对象。网状meta分析显示,根据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rface under the cumulative ranking,SUCRA)排序结果,与其他治疗组相比,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和格列本脲降低HbA1c的效果更好,其SUCRA分别为94.3%,83.9%和49.6%;格列吡嗪、格列齐特和格列本脲降低FBG的效果更好,其SUCRA分别为70.7%,59.6%和59.2%。与未治疗组相比,格列本脲和格列齐特不会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其OR(95%CI)分别为1.51(0.89~2.16,P>0.05)和1.36(0.68~2.05,P>0.05)。结论 格列吡嗪和格列本脲治疗T2DM更有效,但格列吡嗪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其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清D-二聚体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近两年来就诊的肺癌患者166例和同期健康患者或不患有肺部疾病患者166例,采用Spearman秩相关,Logistic剂量反应关系和交互作用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年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D-二聚体与肺癌存在相关性(rs分别为0.289、0.262、0.387和-0.161)。年龄(≥ 60岁)(OR=2.53,95%CI:1.28~5.00,P=0.008)、PCT异常(OR=2.10,95%CI:1.07~4.14,P=0.032)、CEA异常(OR=11.68,95%CI:4.57~29.82,P=0.001)和D-二聚体异常(OR=1.43,95%CI:1.15~1.68,P=0.001)均是肺癌的影响因素。随着PCT和D-二聚体水平的增加,肺癌患者的危险性增高,呈现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均有P<0.05)。PCT与D-二聚体间对肺癌具有正相加模型的交互作用,同时作用时会增加肺癌的患病风险(交互作用指数=2.16,95%CI:1.08~5.43;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1.29,95%CI:0.68~2.71;交互作用归因比=0.75,95%CI:0.37~1.42)。结论 PCT与D-二聚体偏高是肺癌患者的危险因素,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CT与D-二聚体存在正相加模型的交互作用,同时偏高时会增加肺癌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