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黏蛋白抗原4与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信兰  张玲玲  顾晓琴 《医学综述》2008,14(15):2277-2280
黏蛋白抗原4(MUC4)是一跨膜的黏附分子,近来发现在人体许多组织、器官中都有表达,与胰腺癌的发病机制有关,超乎常规地表达于其他上皮性肿瘤,并与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转移相关。卵巢上皮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MUC4可能与其发生、发展有关。MUC4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为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适用于小儿24h食道pH及压力同步动态监测的置管方法。方法根据患儿或家长选择置管方法分为两组,19例采用传统方法为常规组,39例采用患儿坐在家长前,身体紧贴家长,用0.5%麻黄素涂于鼻腔黏膜,再用2%盐酸利多卡因喷入鼻腔局部的方法为新方法组。重点分析的指标有插管次数、操作时间和插管引起并发症的例数。结果新方法组在插管次数、操作时间和并发症等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操作前在鼻腔局部使用麻黄素和利多卡因及采用坐位是较适合小儿的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婴儿24h连续性十二指肠胆汁监测的置管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更适用于婴儿24h十二指肠胆汁监测的置管方法。方法将2002年6月-2005年9月行24h十二指肠胆汁监测的94例婴儿分为传统组44例和新方法组50例。分别采取不同的置管方法,比较2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引起的并发症和插管的长度。结果新方法组无论在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次数,还是在并发症发生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组。结论新方法更适宜对婴儿行24h十二指肠胆汁监测。  相似文献   
4.
徐信兰  钱华  卜新华   《四川医学》2017,38(10):1151-1154
目的观察宫颈癌患者血浆游离DNA含量,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筛查的非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其中宫颈癌组患者接受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血浆游离DNA含量,观察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宫颈癌患者血浆游离DNA含量的差异,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血浆游离DNA含量的因素。结果宫颈癌患者血浆游离DN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Ⅲ期、组织学分级为中、低分化、有浸润、有淋巴结转移和死亡组宫颈癌患者的血浆游离DNA含量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宫颈癌患者的血浆游离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宫颈癌患者血浆游离DNA含量作为因变量,以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统计分析可得,临床分期、预后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血浆游离DNA含量的因素,其OR值分别为4.658、5.345和5.042。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浆游离DNA含量较高,且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有无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设计一套输液外渗事件上报系统,达到护理人员实时、准确上报及追踪输液外渗事件,提高患者安全。方法 成立项目管理推进小组、现状调查、修订输液管理闭环流程、建成高危药物库及输液安全知识库等,构建一套实现高危药物智能提醒、自动识别外渗程度级别、外渗护理记录自动生成、输液外渗不良事件自动上报、数据自动收集统计、外渗事件延续性跟踪等功能的输液外渗事件上报系统,并应用于临床。结果 2018年系统采集高危药物外渗例数22例,2017年手动采集为14例。系统采集在外渗药物名称、静脉通道、药物外渗分级、药物外渗部位数据的正确采集率均高于手动采集数据。结论 输液外渗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操作便捷,系统采集数据更客观准确实时;实现了智能提醒、自动收集及分析数据,提供护理决策支持;实现了以临床护士为主导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7.
总结42例婴儿肺切除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术前根据患儿的疾病特点加强病情观察,在做好手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同时,关注患儿胸部占位性病变的情况予以相应的体位护理,以及防止误吸的喂养护理。术后常规呼吸机机械通气,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做好保暖措施,加强呼吸道、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循序渐进给予患儿饮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本组患儿34例恢复顺利;1例因严重肺部感染和营养不良,术后第3天死于肺功能不全;7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支气管胸膜瘘1例、胸腔出血1例、气胸4例,术后余肺肺气肿1例,经针对性治疗护理,患儿均恢复良好,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8.
马缨丹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叶中分离到六个化合物。经光谱(UV,IR,MS,1HNMR,13CNMR)和化学分析,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酮酸(oleanonic acid,Ⅰ),马缨丹甲素(lantadene A,Ⅱ),马缨丹乙素(lantadene B,Ⅲ),lantanilic acid(Ⅳ),icterogenin(Ⅴ)和4′,5-二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4′-O-β-D-吡喃葡萄糖甙(4′,5-dihydroxy-3,7-dimethoxyflavone-4′-O-β-D-glucopyranoside,Ⅵ)。Ⅵ是新化合物,命名为马缨丹黄酮甙(camaroside)。  相似文献   
9.
我病区是小儿普外及新生儿外科,设有陪人及无陪人病房,禁食患儿多,患儿禁食交接班工作及有效通知家属监督、执行患儿禁食尤其重要,针对临床上因执行禁食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今年使用了禁食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胆道闭锁葛西术后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葛西术后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44例胆道闭锁葛西术后患儿的护理经过。结果本组胆道闭锁葛西术后的患儿,无1例出现切口全层裂开,切口I期愈合率100%。结论保持引流通畅,降低切口张力,防止渗出液污染切口,加强营养支持,可促进伤口愈合,防止切口感染裂开,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