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7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检查的结果来指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手术方法的选择,观察患者术后房角及其相关结构的改变。方法:对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患者30例(30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小切口手法碎核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1mo常规行视力、裂隙灯、用UBM测量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istance,ACD)、小梁虹膜角(tra-becular iris angle,TIA)、房角开放距离500(angle opening dis-tance,AOD500)、小梁睫状体距离(trabecular ciliary proces-ses distance,TCPD)和虹膜厚度1(iris distance,ID1)的检查,同时记录眼压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ACD、TIA、AOD500、TCPD术前术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ID1术前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可明显加深前房,增宽房角,重新开放小梁网。远期效果待于更多样本、更长时间的术后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内障术后非球面晶状体、单焦晶状体和多焦晶状体功能视力的比较。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患者90例90只眼,随机分为三组,其中非球面晶状体组30例30只眼,单焦晶状体组30例30只眼,多焦晶状体组30例30只眼。与上述三组年龄匹配的门诊患者30例30只眼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年龄为50-80岁,矫正视力均≥0.8,且除了白内障之外,无任何影响对比敏感度(CS)的眼疾,亦无其他可能影响CS的全身性疾病。对照组及白内障患者于术后30 d,分别用CSV-1000E对比敏感度测试仪(由VECTORVISION公司提供)进行对CS测定。结果:白内障术后患者的CS大致恢复至正常范围,但较正常组降低。非球面晶状体组在6、12和18周/度(cpd)时,与其他组比较显著提高患者CS(P〈0.05),且多焦晶状体组明显低于单焦晶状体组(P〈0.01)。结论:非球面晶状体通过其独特的Z-SHARP光学技术抵消了球面像差,从而有效地提高了CS。  相似文献   
3.
高度近视眼的对比敏感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眼的对比敏感度(CS)改变。方法:高度近视组为30例患者60眼,年龄12~62(平均36)岁,屈光度为-6.00~-21.00D,平均-13.50D,最佳矫正视力≥0.8。与高度近视组年龄匹配的对照组30例60眼为视力正常患者,对照组裸眼视力≥1.0。高度近视组及对照组均无任何影响cs的眼疾,亦无其他可能会影响CS的全身性疾病。所有患者CS均由同一医师用CSV-1000E对比敏感度测试仪进行测试。结果:高度近视眼的CS在各空间频率区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结论:CS的检查可作为评价高度近视眼视功能的一种手段和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原则.方法 对176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的47眼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后囊膜破裂47眼,其中发生在环形撕囊11眼,水分离时5眼,超声乳化时21眼,注吸皮质时8眼,人工晶体植入时2眼.结论 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术中早发现、及时处理,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南京市区中小学生屈光状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和屈光状态及其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调查江苏省南京市区12 000名中小学生的远视力,其中7 578名视力不良学生进行散瞳验光,判断屈光状态,将所得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视力不良发生率为63.15%,各组别近视眼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意义,女生发生率高于男生,视力下降的程度也随学年的升高差异明显加重.屈光不正中小学组以远视最多,初高中组以近视为主.远视性屈光不正的患病率随学年升高而下降,近视性屈光不正患病率则随学年升高逐渐增加.结论:引起中小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视,做好近视防治工作,对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对比敏感度的改变,并评价LASE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高度近视各30眼的临床资料,LASEK和LASIK均采用美国博士伦217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进行激光切削,术后随访3mo,对术后haze、屈光状态和对比敏感度进行分析比较。所有患者年龄分布在18~30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均≥0.8,所有病例均无其他任何影响对比敏感度的眼疾,亦无其它可能会影响对比敏感度的全身性疾病。结果:比较术后3mo时LASEK和LASIK两组的haze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的屈光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ASEK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与LASIK基本一致,但LASEK较LASIK更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种手术方式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35例152只眼进行手术分组:其中30例36只眼先行抗青光眼手术,待白内障发展到一定程度再行白内障手术,即所谓的两阶段手术(A组);87例98只眼行-白联合手术-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晶体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18例18只眼行单纯白内障手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组).比较不同适应证下3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包括眼压控制情况、角膜内皮细胞、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等.随访时间(12±1)月.结果 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手术前后视力≥0.2的眼数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0,P<0.01).A组与B组手术前后眼压有显著性差异(t_1=1.89,P_1=0.01:t_2=2.87,P_2=0.03),C组手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t=0.43,P=0.78).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均未见严重术中并发症,其个A组滤泡形成良好,眼压控制满意,B组术后角膜水肿17例,未特殊处理,1周后全部消退;有2只眼出现瞳孔区纤维膜,滤泡形成欠理想.C组术后视力均显著捉高,有2只眼轻度角膜水肿,有2只眼需加用药物控制眼压,其中1只眼最后接受抗青光眼手术.结论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以获得较好的视力和眼压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增视治疗仪治疗学龄前儿童弱视疗效的观察,探索治疗儿童弱视的有效方法及途径。方法:应用增视治疗仪对弱视儿童进行综合治疗。矫正视力提高至0.9或以上者为基本治愈,视力提高0.2或以上为好转,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0.1为无效。结果:经治疗后基本治愈97只眼(84.35%),好转18只眼(15.65%)。中度弱视组基本治愈28只眼(45.16%),好转30只眼(48.39%),无效4只眼(6.45%)。重度弱视组好转18只眼(64.29%)。无效10只眼(35.71%)。轻度弱视组与重度弱视组比较,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P〈0.05)。结论:弱视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且弱视程度越轻、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弱视治疗仪对学龄前儿童弱视治疗有效,是治疗学龄前儿童弱视较为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以Array(AMO)为代表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以AcrySof(Alcon)为代表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远期视力及对比敏感度的改变,以评价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组15例30只眼,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组15例30只眼,随访时间均为术后3个月以上;随访时均检查视力、矫正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下的对比敏感度。结果: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组的矫正远视力和矫正近视力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组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非矫正远视力、非矫正近视力优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昼视、昼光、暗视、暗光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组3周/度(cycleperdegree,CPD)、6CPD、12CPD频率段的对比敏感度值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组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昼视状态下18CPD频率段的对比敏感度值较单焦点人工晶状体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者术后远期较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者能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且对比敏感度值仅在高频率段低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白内障术后早期非球面晶状体与传统球面晶状体植入术后功能视力.方法:白内障患者共50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患者植入以Acrysof IQ(Alcon)为代表的非球面晶状体,共23例 23眼;一组植入以AR40e(AMO)为代表的传统球面晶状体,共27例27眼.于术后1mo用CSV-1000E对比敏感度测试仪(由VECTOR VISION 公司提供)进行对比敏感度测定.结果:以Acrysof IQ (Alcon)为代表的非球面晶状体在6.12.18cpd时较以AR40e(AMO)为代表的传统球面晶状体能显著的提高患者对比敏感度.结论:以Acrysof IQ(Alcon)为代表的非球面晶状体可提高患者的功能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