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血运重建干预对AMI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45例AMI患者入院后给予硝酸酯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B受体阻断药等常规治疗,在接受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急诊血运重建,包括静脉溶栓或支架植入术。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所有AMI患者在发病后1周、3个月及6个月各时点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和醛固酮水平。结果:AMI患者行血运重建后6个月的去甲肾上腺素、肾素水平低于1周时水平。结论:AMI患者血运重建干预可降低AMI后去甲肾上腺素、肾素和AngⅡ水平,对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疾病的胶原重塑及其干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脏的细胞外间质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的胶原蛋白组成。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致病因子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合成和分泌大量胶原纤维,沉积于心肌间质,导致心脏胶原重塑,由此引起心脏结构、功能异常。抑制胶原重塑,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因此,对心脏胶原代谢的干预为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血运重建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胶原重塑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2005—2007年住院的AMI患者65例,依据不同干预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血运重建组(45例),48倒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对照组和所有AMI患者在发病后1周、3个月及6个月时点的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Ⅲ型前胶原(PCⅢ),并进行组间和组内的比较。结果f1)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常规治疗组和血运重建组(1周和3个月时点的PⅠCP除外)PⅠCP和PCⅢ均有显著升高。(2)2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运重建组各时点的PⅠCP和1周时点的PCⅢ显著降低。(3)常规治疗组各时点和血运重建组各时点的PⅠCP/PCⅢ比值均低于对照组,血运重建组6个月时点PⅠCP/PCIB比值高于本组1周和3个月时点。结论AMI后胶原代谢亢进,参与了心脏胶原重塑,血运重建干预可降低AMI后的血清PⅠCP和PCⅢ含量.对胶原重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急诊与择期血运重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胶原重塑的影响差异。方法45例AMI患者依据不同干预方法分为择期血运重建组(急诊组,25例)和急诊血运重建组(择期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在AMI发病后1周、3个月及6个月时的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PCⅢ)。结果急诊组3个月和6个月的PⅠCP及1周时点的PCⅢ浓度分别为(7.61±4.05)ng/ml、(10.44±4.36)ng/ml和(27.91±8.71)ng/ml,均低于择期组的(10.79±4.17)ng/ml、(13.20±4.42)ng/ml和(37.71±13.64)ng/ml,均P〈0.05。结论急诊血运重建对AMI后半年内心脏胶原合成代谢的抑制作用强于择期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探讨AMI后心脏胶原代谢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AMI患者发病后1周和3月的血清PⅠCP和PCⅢ含量,超声心动图同期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VE)与心房收缩期流速(VA)的比值。结果AMI后3月患者血清PⅠCP和发病后各时点血清PCⅢ均高于对照组,而AMI后3月患者PⅠCP高于AMI后1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后各时点的LVEDD、LVEDV均增高,而LVEF和VE/VA比值降低。AMI发病后1周和3月PCⅢ分别与LVEDD和LVEDV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AMI发病后1周PⅠCP分别与LVEDD和LVEDV呈正相关,AMI发病后3月PⅠCP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AMI患者心脏胶原代谢活跃,血清PⅠCP和PCⅢ含量明显持续升高,参与左室重构,与AMI后心功能不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评价急诊血运重建(包括静脉溶栓或者急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院后根据AMI患者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常规组30例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20例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静脉溶栓或急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应用DTI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峰值(peak velocity at early diastole,VE)和舒张晚期流速峰值(peak velocity at late diastole,VA)比值(VE/VA),DTI成像模式检测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6个节段的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peak velocity during systole,Sa)、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peak velocity at early diastole,Ea)和心房收缩期流速峰值(peak velocitv at atrial contraction,Aa),并计算Ea/Aa比值。各取6个节段的平均值。结果所有AMI患者于发病后1周、3月末左心室射血分数、VE/VA、Sa、Ea和Ea/Aa均较对照组降低;予急诊血运重建的AMI患者于AMI发病后3个月S。和E。较本组发病后1周增高,并较未行急诊血运重建干预组(常规组)发病后3个月增高。结论AMI后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实施急诊血运重建可以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应用DT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可以精确反映AMI患者局部节段性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用于冠脉支架术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在我院成功实施冠脉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有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药物治疗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实验组患者药物治疗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接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l and Cerebral Events,MACCE)发生率、亚急性支架内血栓(Subacute Instent Thrombosia,SAT)发生率以及出血率。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用于冠脉支架术后冠心病患者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