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7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31岁。半年前患者发现左颈肿块,约3cm×3cm大小,余无不适。因肿块逐渐增大,局限突出明显就诊。体检:颈左侧局限突出,可扪及3.5cm×3.5cm肿块,质硬,边界清,随吞咽上下移动。B超示左侧颈部实质不均质肿块,来源甲状腺可能大。甲状腺同位素扫描示甲状腺左叶形态不规则,内侧呈弧形压迫性改变,未见放射性摄取,呈缺损区。同位素诊断:“冷结节”。CT平扫示左侧甲状腺类圆形肿块,边界清,内见粗大斑块钙化影及密度较低软组织影(图1),增强后肿块周边有环状强化,内部结构无强化(图2)。往下两个层面见肿块内仍有较多粗大斑块钙化,内侧可见弧形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甲状腺实性小结节(直径<10 mm)的超声及病理学表现, 以提高超声定性诊断水平。  方法  对照分析50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和3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的声像图表现,包括结节的位置、形态、大小、内部及后方回声、钙化、边界和血流情况,并与病理学表现相对照。  结果  PTMC多表现为低回声结节(89.3%),纵横比≥1(71.4%),伴有后方回声衰减(64.2%),可见微小钙化(37.5%);NG结节表现为中高回声(64.7%),纵横比<1(73.5%),后方回声无衰减(88.2%)。良恶性结节的回声强度及后方回声、纵横比、微小钙化、形态、边界、血流阻力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MC的病理基础为不同比例组成的癌细胞和纤维间质呈乳头状或滤泡状结构排列,可有纤维假包膜、砂粒体和肿瘤血管。NG的病理基础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由大小不等滤泡结构组成,伴薄层纤维组织包裹分隔滤泡组织,滤泡腔内含多量胶质。  结论  PTMC和NG的病理构成差异决定其超声图像特征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Cl_(4)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兔肝纤维化模型,分为实验组(n=26)和正常对照组(n=4)。在造模后采用双层探测器能谱CT进行双期增强扫描,测量混合能量(CPI)及单能量(VMI_(40~70 keV))肝脏标准化强化值(ΔCT)。根据METAVIR系统进行肝纤维化分期。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明确动脉期、门脉期的肝脏ΔCT_(CPI)及ΔCT_(VMI(40~70))与纤维化分期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对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动脉期ΔCT值与纤维化分期均无相关性,静脉期ΔCT_(CPI)及ΔCT_(VMI(40~70))值与纤维化分期呈不同程度正相关。ΔCT_(VMI 40)与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最高(r=0.595,P=0.001),ΔCT_(CPI)与纤维化分期相关性最低(r=0.453,P=0.012)。ΔCT_(VMI 40)对≥F1、≥F2、≥F3和F4期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5、0.790、0.831和0.740。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所测定的肝脏强化值与纤维化相关性高于混合能量,提示其可以准确诊断各期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输卵管积液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 MRI 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1例共56个输卵管积液病灶的 MRI 表现,分析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管壁厚度、增强表现及积液 ADC值。结果:56个输卵管积液病灶中单纯性输卵管积液37个,输卵管积脓14个,输卵管积血5个。可见3种 MRI 形态学类型:Ⅰ型病灶18个(32%),输卵管积液呈管状;Ⅱ型病灶29个(52%),呈囊状合并管状结构;Ⅲ型病灶9个(16%),呈囊状,无管状结构。14个输卵管积脓病灶的平均壁厚0.37 cm,注射对比剂后管壁显著强化;其余42个病灶平均壁厚0.17 cm,管壁轻度强化。当管壁厚度以0.25 cm 为界值时,诊断输卵管积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2%、95%和83%。单纯积液病灶的平均 ADC 值为3.0×10-3 mm2/s,明显高于积脓的1.4×10-3 mm2/s 及积血的1.9×10-3 mm2/s。术前 MRI 误诊11个(20%)。结论:MRI 能较好的显示输卵管积液的形态特征,绝大多数输卵管积液病灶有典型表现,部分无管状结构的囊性病灶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定量评估不同时间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内血液供应模式的变化。方法 将1×107/mL的MHCC97-H细胞悬液同一时间接种于40只裸鼠(0.2 mL/鼠)的左侧腹股沟皮下,分别于种瘤后第2、3、4、5周取瘤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CD34和CD34/PAS双染色),定量分析血管参数,包括微血管面积(microvascular area,MVA)、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评估肿瘤内血管供应模式的变化。结果 随着肿瘤生长时间的延长,MVA先减小后增大,第3周肿瘤MVA小于第2周[(13 720.8±2 375.6)μm2 vs.(28 795.5±3 412.7)μm2,P=0.013],第4周肿瘤MVA大于第3周[(29 221.3±3 958.5)μm2 vs.(13 720.8±2 375.6)μm2,P=0.025];VM百分比呈明显升高趋势,第4周肿瘤VM百分比高于第2周(84.2%±15.4% vs.50.1%±14.6%,P=0.015)。结论 在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新生血管形成的早期阶段,随着肿瘤生长时间的延长,VM逐渐成为肿瘤的主要血液供应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正常女性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月经周期的子宫不同结构的扩散峰度成像(DKI)定量参数值的变化。方法:56例不同年龄段正常女性志愿者,按月经状态分组后进行盆腔MRI扫描,并测量子宫内膜、结合带及外肌层的平均扩散峰度(K)、平均扩散系数(D)。结果:育龄期组排卵期和分泌中期内膜与外肌层、结合带与外肌层间比较D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围绝经期组排卵期和分泌中期子宫三层结构间K值、D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绝经期组在内膜与结合带、结合带与外肌层间K值、D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育龄期组与围绝经期组在排卵期与分泌中期比较子宫同一结构间K值、D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年龄、不同结构区、不同月经周期会对子宫的DKI参数值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本院1984-1994年收治的98例白血病按不同病期分组进行X线观察。肺部异常发生率随病程延长而升高,化疗前期以局限小斑片影为主,终末期则多见中、大片和两肺弥漫分布斑片影。文中还讨论了各病期肺内阴影的诊断,指出肺部X线异常的解释需密切结合临床病期和有关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脾创伤的诊断价值,着重讨论CT增强扫描在脾创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43例脾创伤的CT表现,其中14例行CT平扫检查,29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包膜下血肿17例(40%),表现为脾脏外缘新月形的血肿影;脾实质挫裂伤22例(51%),表现为脾实质内线条状或类圆形低密度血肿影;脾实质挫伤伴脾蒂断裂2例(5%),表现为脾脏失去正常形态,伴脾门血管受损;假阳性2例(5%).结论:CT检查能作出脾创伤的诊断和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胃癌诊断及TNM分期中的价值。方法:46例胃癌行低张服水螺旋CT检查,其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46例进展期胃癌病灶显示45例(敏感性98%);13例病变胃外侵犯CT显示10例(敏感性77%);39例淋巴结转移CT显示30例(敏感性77%);10例远处转移显示8例(敏感性80%)结论:螺旋CT扫描可用作进展期胃癌的辅助诊断及TNM分期。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气管三维重组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气管三维重组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4层螺旋CT对145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气管病变行准直1mm,螺距1.75,球管旋转0.5s/r的螺旋高分辨力扫描,高滤过算法重建,间隔0.6mm。中小气管病变加做视野为20cm的靶扫描,准直0.5mm,重建间隔0.1~0.3mm。在工作站上用种子技术行支气管表面遮盖显示(SSD)重组。结果:气管病变9例,表现为气管局限性、不规则缺损或偏心性狭窄。中央支气管病变64例,其中肺癌58例,表现为多种类型的支气管中断,或不同程度、形态的支气管狭窄;内膜结核3例、慢性炎症2例、纤维上皮性息肉1例。周围支气管病变70例,其中肺癌44例,表现为支气管到达肿块边缘截断、进入肿块后锥状中断或支气管在肿块内轻度扩张;支气管扩张10例,表现为多支支气管分支呈杵状扩张;炎性假瘤5例,见支气管在肿块内呈正常形态或断续开放状;结核球4例,见支气管在肿块边缘截断;良性肿瘤7例,见紧邻肿块的支气管呈偏侧光滑弧形狭窄或闭塞。弥漫性淀粉样变2例,表现为气管、支气管多处不同程度狭窄。结论:采用0.5~1.0mm准直的高分辨力MSCT扫描后行SSD重组能立体直观地显示病变支气管的部位、形态、范围和程度,提高细微病变的发现率,加深对病变的全面和整体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