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人牙髓间充质干细胞(HDP-MSCs)对免疫缺陷小鼠的致瘤性作用。方法 雌性NOG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HDP-MSCs低、中、高剂量(2×106、5×106和2×107 cells/kg)组,每组20只;双后肢交替im给药,每周给药1次,共给药6个月(27次);试验期间进行大体观察、体质量检查和肿瘤触诊,给药结束进行解剖检查、脏器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对照组死亡2只动物,其中1只动物颈部出现肿块;HDP-MSCs低剂量死亡1只动物,另有1只动物出现弓背;中剂量组1只动物濒死;高剂量动物未见明显异常;低、中、高剂量组触诊未发现肿瘤。小鼠体质量无异常。解剖后对照组和HDP-MSCs低、中剂量个别动物发现有肿块。各剂量组脏器质量及系数无异常、组织病理学检查无药物相关性病变。结论 HDP-MSCs在本试验剂量下连续im给药6个月,致瘤试验结果为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主动全身过敏试验(ASA)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以及血清样本效价测定,综合评价黄芪甲苷注射液对动物的致敏作用,为临床拟用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 ASA:选用豚鼠作为实验动物,0.4、1.6 mg/kg黄芪甲苷注射液间日致敏5次,末次致敏后11 d,3倍剂量进行激发,观察30 min内动物过敏症状;PCA:选用大鼠作为实验动物,0.5、2.0 mg/kg黄芪甲苷注射液间日致敏5次,制备抗血清;将致敏血清稀释后sc给予另一批大鼠进行被动致敏,约48 h后激发,30 min后麻醉处死,观察皮肤过敏反应;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制备的抗血清中的抗体效价。结果 ASA:黄芪甲苷注射液在0.4、1.6 mg/kg剂量下各只豚鼠均未出现任何过敏反应,即过敏反应阴性;PCA:黄芪甲苷注射液0.5、2.0 mg/kg剂量下大鼠被动过敏反应均为阴性,血清样本中不存在针对黄芪甲苷的特异性抗体。结论 黄芪甲苷注射液体内ASA和PCA试验均无过敏反应,动物血清中不存在针对黄芪甲苷药物的特异性抗体,提示临床使用出现过敏反应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重组人干扰素β-1a注射液的制剂安全性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别以重组人干扰素β-1a注射液进行家兔肌肉和皮下刺激性试验、豚鼠主动全身过敏性试验、大鼠被动皮肤过敏性试验和体外溶血性试验,检测药物的局部刺激性、Ⅰ型过敏反应性和溶血作用。结果 pH 3.6的11、22 μg/kg重组人干扰素及其空白溶媒对家兔肌肉和皮肤黏膜具有轻度刺激作用,相应剂量下pH为4.3的重组干扰素及其空白溶媒对家兔组织无明显刺激作用;pH 3.5的5.5、22 μg/kg剂量下重组人干扰素及其空白溶媒对大鼠无被动致敏作用,对豚鼠主动致敏作用呈强阳性,辅料中不含人血清白蛋白的样品则对豚鼠无致敏作用;pH 3.5的重组人干扰素对家兔红细胞具有极轻度体外溶血作用,pH 4.5样品则无体外溶血和致红细胞凝聚作用。结论 pH值对重组人干扰素β-1a注射液刺激性和体外溶血性具有一定影响,应注意对其pH值的控制;干扰素对豚鼠致敏作用为辅料中人血清白蛋白所致,临床使用中对人产生致敏的可能性很小。重组人干扰素β-1a注射液制剂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新健胃片为苍术、陈皮、黄芩、大黄、碳酸氢钠组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主要有清热燥湿、制酸和胃之功效,用于肝胃郁热之反酸吐酸、胃脘痞闷、消化不良等症。临床资料表明,新健胃片对消化道溃疡有显著的治疗保护作用。本实验根据药物的治疗特点,对新健胃片的主要药效学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1材料1.1动物:Wistar大鼠,体重150~180g;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均由天津药物研究院实验动物室提供。1.2药物及试剂:新健胃片由承德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每片0.5g,批号20030121,将新健胃片研磨成粉末后用1%CMC…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小鼠灌胃给药,研究TY501对小鼠中枢免疫器官的影响;对外周血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及各亚型淋巴细胞的比例和数量影响。方法选用50只ICR小鼠,设对照组、阳性对照泼尼松龙组、TY501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给予动物饮用水,给药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20 mg/kg每日1次,持续给药21 d,末次给药24 h后分别进行外周血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和各亚型淋巴细胞的比例测定;胸腺和脾脏脏器指数测定。结果泼尼松龙灌胃给药可导致动物体重显著降低,胸腺、脾脏萎缩,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等一系列对免疫系统的毒性反应;TY501灌胃给药对动物中枢免疫器官、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及亚型未产生明显影响。结论TY501对小鼠免疫系统未发现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肾损伤分子1 (KIM-1)预测顺铂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进行研究.方法 以顺铂为工具药,诱导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采集尿样、肾组织样本,对肾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切片检查,以确定造模是否成功.用ELISA法测定尿样中KIM-1蛋白含量;RT-PCR法检测大鼠肾脏KIM-1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KIM-1的蛋白含量,并通过免疫组化法定性定位分析大鼠肾组织中KIM-1蛋白表达情况,以确定急性肾损伤发生时KIM-1是否可以作为敏感的检测指标.结果 当模型组大鼠肾脏皮髓交界处出现程度不等的肾小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基底膜裸露等病理改变时,ELISA法检测尿KIM-1,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组织中的KIM-1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所有大鼠在肾皮髓交界部位可见大量的染色阳性的肾小管,该染色阳性区域与组织病理学检查中的异常肾小管分布区域基本一致.结论 KIM-1可作为一种敏感的生物标志物对顺铂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连续ig给予螺内酯样品及对照品30 d对大鼠所产生的毒性反应,比较两个受试物之间毒性反应的差别,提供不良反应的靶器官及其恢复情况。方法 设螺内酯样品及对照品20、60、180 mg/kg 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连续ig给药30 d,停药观察15 d,观察药物对动物精神行为、饮食、饮水、体质量等影响;在给药结束和恢复后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尿液生化及病理学检查。结果/b> 螺内酯样品及对照品ig给药30 d,一般检查中螺内酯样品及对照品180 mg/kg组雄性大鼠体质量增长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血液学检查可见螺内酯样品和对照品均可引起雌雄大鼠血小板数升高,雄性大鼠凝血酶原时间增加,雌性大鼠凝血酶原时间和单核细胞比例降低;血液生化学检查可见螺内酯样品和对照品均可引起雄性大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和钾离子明显升高,总胆红素明显降低;雌性大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尿素氮、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明显升高,总胆红素明显降低。脏器系数统计结果可见螺内酯样品及对照品可引起雌雄大鼠肝脏质量和系数升高;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由受试药物引起的病理改变。螺内酯样品和对照品对上述变化指标的影响趋势及程度基本一致,同剂量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停药恢复15 d,螺内酯样品对动物血小板的影响恢复速度略慢于螺内酯对照品,两药各组其他各项指标的恢复情况基本一致。结论 螺内酯样品及对照品ig给药30 d,主要毒性靶器官为肝脏。螺内酯样品和对照品对上述变化指标的影响趋势及程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良心肌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条件、培养纯度,提高心肌细胞收获率和存活率。方法:取出生24h内SD大鼠心室,剪碎,0.05%胰蛋白酶、0.8~0.1mg/mlⅡ型胶原酶分次消化心室组织,差速贴壁法和化学试剂抑制非心肌细胞生长,纯化心肌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纯度。结果:心肌细胞存活率大于96%,细胞纯度亦为95%以上且细胞活性好。结论:本方法培养的原代心肌细胞存活率和纯度都大大提高,培养方法和操作步骤都得以简化,是一种理想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盐酸多柔比星溶液为红色澄明液体,不适宜采用常规的肉眼观察法进行溶血性评价,需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有色注射液盐酸多柔比星的体外溶血作用,为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常规家兔红细胞为实验对象,盐酸多柔比星溶液高、低质量浓度为4.0、2.0 mg/mL,分别采用血球计数法、酶标仪直接比色法和间接比色法综合评价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的体外溶血作用。结果 3种不同测定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盐酸多柔比星溶液4.0 mg/mL质量浓度下各管溶血率均远远大于5%,即发生严重溶血;2.0 mg/mL质量浓度下仅加样0.1 mL管(按试管中药物浓度折算该管相当于0.4 mg/mL药物浓度下加样0.5 mL)无溶血发生,其他各管溶血率均远远大于5%,即发生严重溶血。结论 临床直接将2.0 mg/mL的盐酸多柔比星溶液进行静脉推注发生溶血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将盐酸多柔比星溶液适当稀释后(终质量浓度不超过0.4 mg/mL)静脉给药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