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中临床效果与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妊娠4~12周,拟行人流术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例,K组氟比洛芬酯+丙泊酚,F组芬太尼+丙泊酚。给药方法:K组缓慢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F组静注芬太尼1μg/kg,注药后3~5min静注丙泊酚直至病人眼睑反射消失,开始手术,术中视病人有无体动,追加丙泊酚20~30mg。观察指标:呼吸、心率、血压、SpO2、体动、出血量、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丙泊酚用量、术后恶心、呕吐率。结果术中体动发生率、丙泊酚用量、术中出血量、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心率在注药后均降低,F组降低明显(P<0.05);F组术后疼痛评分在30、60min较高(P<0.05);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F组高于K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相当,但术后镇痛持续时间长,适合于无痛人流。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脑出血大鼠后平衡木测评、转棒行走测评及网屏实验的变化情况。探讨康复训练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白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训练组、NGF治疗组(腹腔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30ug/kg)和康复训练联合NGF治疗组,每组各24只。采用胶原酶诱导法建立大鼠脑出血动物模型。动物造模成功后分别按上述分组采用大鼠运动训练器材进行平衡、 旋转、抓握训练等治疗,并分别于第1、2周及第3周后采用平衡木行走测评、转棒行走测评、网屏实验评定运动功能,并观察不同治疗组对脑出血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 康复训练联合NGF治疗组平衡木行走测试、转棒行走测评、网屏实验评定均高于康复训练组、NGF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康复训练和NGF单独治疗及联合应用治疗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均有改善作用,但康复训练联合NGF治疗效果更佳且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加西药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用萆渗湿汤加减内服加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52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46%、65.38%,两组之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萆渗湿汤内服加西药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尤其针对脂溢性皮炎脾胃湿热型,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质量浓度下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脊膜外腔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共90例,依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A、B、C3组,予以0.1%罗哌卡因的同时分别联合0.2μg/mL、0.4μg/mL、0.6μg/mL舒芬太尼镇痛,对比镇痛效果、产程、出血量、胎儿状况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镇痛10min、20min,B、C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且镇痛20min,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B两组第一产程明显短于C组(P〈0.05);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C组,B组出血量少于C组(P〈0.05)。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质量浓度相对越高镇痛效果越好,第一产程时间也越长、术中出血量越多,质量浓度达到0.6μg/mL后,不良反应率也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胎儿娩出时脐静脉血、母体静脉血罗哌卡因血药浓度,明确药物胎盘转移情况。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产妇60例,随机均分成H组(0.5%罗哌卡因10mg)和L组(0.375%罗哌卡因10mg)。胎儿取出后立即抽取胎儿脐静脉血与母体静脉血各3ml,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罗哌卡因血药浓度。结果本方法得线性方程Y=0.2803X-0.0022,r=0.9993,罗哌卡因质量浓度为0.025~2.400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浓度为0.015mg/L,方法回收率95%~110%(n=5)。胎儿娩出时两组母体静脉血罗哌卡因浓度明显高于脐静脉血(P<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便,能够测定罗哌卡因血药浓度。罗哌卡因注入蛛网膜下腔后可在母体静脉血与脐静脉血中检出,蛛网膜下腔罗哌卡因浓度不影响其在母体静脉血与脐静脉血中浓度。  相似文献   
7.
颅眶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及其手术入路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了了解颅眶区的组成及关系,为临床手术治疗该区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例成人尸头,手术显微镜下分离、暴露颅眶区,观察和测量其内容及比邻关系。结果(1)眶上裂被外直肌的上下脚分为三部分,上部有滑车、额、泪腺神经和眼上静脉,中部有外展、鼻睫和动眼神经上下支,下部被骨膜封闭;(2)视神经的眶口和内口到中线的距离与上壁的长度有直线回归关系;(3)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神经节细小脆弱,功能重要,术中要注意保护。结论颅眶区内容相对集中,排列紧凑,细小脆弱,功能独特,手术操作宜在显微镜下直视进行,术中注意对睫状神经节、视网膜中央动脉的保护,该区病变可选择翼点入路、额眶入路和眶额颞颧入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泌乳素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分为甲、乙、丙3组,术后甲组30例给予地佐辛治疗,乙组30例给予舒芬太尼治疗,丙组30例给予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治疗。比较3组术后镇痛情况以及血浆泌乳素水平。结果3组术后12 h、24 h、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情况,甲组在3个时间段V A S评分均高于乙组和丙组( P<0.05);乙组和丙组3个时间段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24 h和48 h 3组血浆泌乳素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5);术后24 h和48 h丙组的血浆泌乳素水平显著高于甲组和乙组,差异显著( P<0.05)。甲、乙、丙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7%,53.3%和13.3%,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和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后产妇运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治疗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能有效促进泌乳素分泌,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白介素-18是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诱生IFN-γ,增强NK和CTL细胞活性,促进T细胞增殖,诱发Th1类细胞因子产生,促进免疫细胞表达FasL,增强Fas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以肿瘤治疗和肿瘤基因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近来有报道侧脑室内注射五肽胃泌素可使胃肠道推进运动增强,静脉注入胃泌素后可翻转心脏对肾上腺素的反应,提示胃泌素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有一定作用。但至今尚未见报道胃泌素对心脏电活动有何影响。木文以肌肉或侧脑室注射五肽胃泌素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