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靛胭脂染色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7年1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检查中56例胃镜下检查有胃黏膜改变的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NBI联合靛胭脂染色后取活检)29例和对照组(白光胃镜检查后活检)27例。结果:观察组胃黏膜检出有癌前病变者共12例,早期胃癌1例,对照组检出癌前病变者9例,未发现早期胃癌,观察组检出率44.8%明显高于对照组检出率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I联合靛胭脂染色能更有效地突显病变范围,指导活检部位,能更有效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术在抢救重型颅脑闭合性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65例重度颅脑闭合性损伤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随机分为观察组(n=35例)和对照组(n=30例),观察组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行标准去骨瓣减压术,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估患者的预后,比较2组的预后良好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仅2.86%,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所有患者术后成功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21例,中残6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4例,总良好率为60%,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1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急性脑膨出1例,迟发性血肿2例,癫痫3例,其他7例,总发生率为37.1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术减压术在保持颅内结构稳定的同时,可彻底降低颅内压,解除对脑干的压迫和预防二次损伤,在抢救重型颅脑闭合性损伤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36例进行该手术病例,探讨其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入路、操作方法、术后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以ADL分级法评定,恢复良好8例、轻残20例、重残6例、死亡2例.结论 该手术是一种直视下简单、快捷、有效、微创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著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4):1855-1856
目的:观察并分析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对于纠正颅脑损伤后凝血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并分析我院于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216例,所有患者在保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基础上采用新鲜冰冻血浆实施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h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以及纤维蛋白原(Fbg)等指标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凝血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早期血压控制对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风险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超早期血压控制的6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未给予超早期血压控制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压达标率明显增高(76.67%VS93.44%),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31.67%VS4.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平均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高于观察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再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明显高于无再出血患者( P<0.05)。结论:超早期血压控制通过显著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和防止血肿体积扩大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7.
Fleroxacin是一种抗菌活性强,广谱的三氟喹诺酮类药物,本文主要研究单次或多次给药后Fleroxacin的药代动力学,包括研究给药剂量比例,受试药物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和同服丙磺舒后的影响。作者选取12位20~32岁男性健康者进行Fleroxacin单次给药后的研究,按照随机四因素拉丁方的给药方法,受试者口服200mg、400mg、800mg FLeroxacin,6位志愿者静推含100mgFleroxacin的50ml水溶液20分钟,6位志愿者口服400mg Fleroxacin的50ml水溶液20分钟,6位志愿者口服400mg Fleroxacin 10分钟和4h后再口服500丙磺舒。其中6位年龄在21~31岁的健康者进行多次给药后的研究,志愿者连续10每日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240例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共35例(14.58%)继发脑梗死症状,经危险因素分析后,低格拉斯哥评分(GCS)以及脑挫裂伤、低血压或休克、硬膜下血肿、糖尿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等临床表现,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症状的危险因素,不同的临床表现继发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诊断与相关治疗,以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术后颅内感染(IC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36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ICI发生率,并根据是否发生ICI将其分为ICI组、非ICI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I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368例患者中,发生ICI 31例(8.42%),未发生ICI 337例(91.58%);ICI组术后脑脊液漏、术后未使用抗生素、术后使用激素、再次手术的占比分别为29.03%、32.26%、77.42%、29.03%,均高于非ICI组的6.82%、13.65%、42.73%、9.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性分析发现,术后脑脊液漏、术后使用激素、再次手术是垂体瘤术后I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及时使用抗生素是预防ICI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ICI的发生与术后脑脊液漏、术后使用激素、再次手术相关,而术后使用抗生素能降低ICI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n=54)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苷肌肽联合醒脑静,对照组(n=50)仅给予常规治疗,采用CT检查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脑水肿体积的变化,同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系统及3个月后Glasgow颅脑损伤转归分级(GOS)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治疗至第7天,患者脑水肿达高峰期,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14天后,治疗组患者脑水肿体积明显减少至(2.63±1.02)cm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意识转清醒率(46.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恢复良好率(42.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残及死亡率(20.4%)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脑苷肌肽能减轻神经元的损害和脑水肿,改善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预后,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及重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