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粉螨传播霉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粉螨能否携带、传播霉菌,我们作了2种粉螨传播5种霉菌的实验观察,并对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出的粉螨进行了真菌培养。结果表明,无论是实验条件下,还是自然情况下,粉螨均可携带、传播真菌,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且粉螨携带、传播真菌不受其种类的影响。因此认为粉螨是携带、传播真菌的重要媒介之一,应积极控制粉螨孳生,减少真菌和粉螨对人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纳米级Ag85B蛋白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免疫学特性检测.方法 利用S-layer/Streptag I这一具有自我组装能力的纳米模式嵌合结核杆菌分泌的Ag85B蛋白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Ag85B蛋白,表达后的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 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Streptag I-SbpA-Ag85B成功构建,并可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得到的Streptag I-Sbpa-Ag85B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正确,重组蛋白能被结核患者血清识别.结论 重组后的Ag85B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反应性.所建立的原核表达体系为新型结核疫苗研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DV)感染可以引起登革热(Dengue fever,DF)、登革出血热(Denguehaemorrhagic fever,DHF)和登革休克综合症(Dengue shock syndrome,DSS)等多种疾病。出血和血管渗漏与DV感染密切相关,当出现血容量减少性休克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然而由DV感染所致的出血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不少学者提出了多种学说如抗体依赖的感染增强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ADE)等[1],但均不足以解释临床上DHF/DSS中最突出的特征—血管渗漏、出血[2]。由于内皮细胞在调控凝血和纤溶系统平衡方面起关键性作用,近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暴露于农村生活环境对预防儿童哮喘及致敏的保护作用.方法 向2986名在校儿童父母发放哮喘标准调查表,采用放射性变应原荧光酶免疫吸附实验(RAST-FEIA)检测儿童血清中特异性IgE(sIgE)含量.结果 与在城镇生活的儿童相比,暴露于农村生活环境儿童的过敏性哮喘与非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哮鸣及特应性哮呜危险度显著性降低(OR=0.45,95%CI:0.13~0.96:OR=0.41,95%CI:0.15~0.95;OR=0.32,95% CI:0.11~0.62;OR=0.44,95% CI:0.13~0.91).1周岁内暴露与农村生活环境的儿童过敏性哮喘及特应性致敏危险度较低(OR=0.23,95% CI:0.04~0.91;OR=0.32,95%CI:0.17~0.78);若暴露持续至6周岁,过敏性哮喘及特应性致敏危险度更低(OR=0.21,95%CI:0.03~0.87;OR=0.31,95%CI:0.15~0.78).结论 暴露于农村环境对预防儿童过敏性哮喘及致敏的发生可能有保护作用,持续的暴露能加强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体外研究不同剂量脂多糖(LPS,lipopolysaccharide)对过敏性哮喘患者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过敏性哮喘患者8例,取其外周血3份,其中两份分别加入10μg、1μg的LPS进行24h培养,设为高、低剂量实验组;另一份不加LPS同样培养,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各组IL-4、IL-5、IL-10、IL-12及IFN-γ含量。[结果]3组间比较发现IL-4、IL-5、IL-10、IL-12生成量及IFN-γ/IL-4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1生成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两组相比,高剂量组的IL-4、IL-5的生成量显著降低(P〈0.05),而IL-10、IL-12生成量及IFN-γ/IL-4比值显著升高(P〈0.05);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IL-5显著性升高(P〈0.05)。高剂量组IL-12与IL-4及IL-5呈负相关(r=-0.822。P〈0.05;r=-0.768,P〈0.05),与IL-10呈正相关(r=0.841,P〈0.05);IL-10与IL-4及IL-5呈负相关(r=-0.812,P〈0.05;r=-0.754,P〈0.05)。[结论]LPS调节过敏性哮喘患者细胞因子分泌具有剂量依赖性.高剂量LPS能有效调节过敏性哮喘患者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Th2型优势免疫。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花类和叶类中药材粉螨孳生情况。方法 用清水漂浮法和塔氏电热集螨器分离各种中草药中粉螨。结果  40 0份样本中共分离出 2 5种粉螨 ,隶属 6科 17属 ,污染率达 10 0 % ,其中两种以上粉螨(含两种 )污染的该类中药材达 2 3种 ,占 5 7.5 %。结论 花类和叶类中药材粉螨孳生严重 ,保储该类中药材应采取防螨措施  相似文献   
7.
张欣  张荣波  赵金存 《广东医学》2007,28(9):1420-1421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MTB LprG基因,纯化回收,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奠定基础.方法 从MTB H37Pv基因组中PCR扩增出MTB LprG基因,克隆到pEASY T1载体中,经序列测定后,再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 )中,转化入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Western-blot分析鉴定,采用Ni-NTA柱纯代LprG蛋白.结果 扩增产物序列无突变,重组表达载体pET28a( )-LprG酶切鉴定正确,LprG蛋白在E.coli BL21(DE3)中的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8%左右,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Western-blot分析在27 kDa处见到目的蛋白条带,经Ni-NTA柱纯化后,得到纯度较高的该蛋白.结论 构建了LprG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获得了纯化的蛋白,为以后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学生隐孢子虫感染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安徽省学生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流行特点及主要临床表现,为在学生中防治隐孢子虫病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安徽省各地市不同教育层次学生粪便标本共4048份,采用金胺-酚染色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结果隐孢子虫感染率为1.33%(54/4048)。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分别为3.15%(28/889)、0.82%(9/1098)、0.82%(9/1092)和0.83%(8/969),幼儿与其他学生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男生与女生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49%(28/1880)和1.20%(26/2168),差异无显著性(P〉0.05)。城、乡学生隐孢子虫检出率分别为0.75%(13/1740)和1.78%(41/2308),差异有显著性(P〈0.01)。隐孢子虫感染以亚临床感染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断性轻度腹痛、轻度腹泻、稀便。结论安徽省学生隐孢子虫感染以幼儿多见,农村较城市多见;隐孢子虫病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亚临床感染是其主要表现形式,易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9.
对从临床分离出的400份淋球菌菌株进行β-内酰胺酶(β-laes)测定和药敏实验,发现β-lase阳性率高达64.5%;β-lase阳性比β-lase阴性菌株对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偏高;且β-lase阳性菌株所占比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同时发现一些新的耐药株。提示对淋病患者进行细菌培养、药敏实验和β-lase的检测应作为临床一项常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细菌内毒素暴露对儿童特应性致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静  胡东  张荣波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4248-4249
[目的]了解居室内毒素含量对儿童特应性致敏的影响。[方法]向安庆、淮南地区2986名8或12岁在学儿童父母发放哮喘标准调查表,动态浊度法检测儿童床铺尘内毒素含量,RAST-FEIA(放射性变应原荧光酶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其血清中特异性IgE(sIgE)含量。[结果]最终具有完整资料为904人,居室内内毒素含量与特应性致敏呈负相关(OR=0.65,P﹤0.05)。[结论]居室内毒素的高水平暴露可能是预防儿童特应性致敏产生的重要保护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