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方证相关”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是方剂学中一个重要的逻辑命题,已成为临床防治疾病的最基本技术规范。方药与病证一脉相承,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或针对性。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rve disease,MND)是神经科的疑难病症,属于中医“痿证”范畴。我们基于中医学“方证相关”的内涵,即“方证相关”是在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基础上探求与患者疾病及其病变状态高度契合“最佳匹配方”,并趋向兼合具体定量、微观精确的临床思想体系来治疗运动神经元病。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病与原发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所患疾病密切相关,如能及时识别,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多数能防止脑血管病的发生,极大的减少脑血管病所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背景:干细胞是再生医学研究的热点,在干细胞培养诱导过程中加入中药干预的文献报道越来越多.目的:通过回顾与总结近年来干细胞研究过程中加入中药干预的若干文献,旨在进一步探索中药与干细胞培养、诱导、生长,分化的相关性.方法:以"中医药"或"中医"或"中医学"或"中药"及二次检索词"干细胞"为检索词,检索1991-01/2010-01期间CNKI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中收录涉及中药应用于干细胞的细胞学实验或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提取文献中的中药方剂、干细胞类型、应用意义、作者单位、基金资助等指标,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次分析.结果与结论:检索到16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31篇.在干细胞培养、诱导、分化,生长中应用的中药,治法上以活血化瘀、益气、补肾填精为常见;名方、时方、验方及中药有效组分得到广泛应用,尤以益气活血、活血化瘀、补肾填精中药应用得较为集中:文献结果描述中体现了中药具有促进干细胞动员、增殖、分化等作用,可使损伤的组织器官得以修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内较为发达的区域;基金资助逐年增加,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为主.中药在干细胞培养、诱导过程中的应用,使中医临证思维融合再生思想,使调和阴阳的治疗目标延伸向了干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痛经指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坠胀等,发病率高,据统计约50%的妇女有不同程度的痛经,严重影响工作学习者占13.59%以上,并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1]。西医多采用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2006-10—2007-07,我们针药结合重用补法治疗痛经3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凸显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紧张压力,导致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对大鼠缺血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从而探讨血府逐瘀胶囊干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1,SIRT1)信号转导通路对细胞凋亡形态学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依据和新的研究着眼点。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组和血府逐瘀大、中、小剂量组,白藜芦醇组,L-NAME组,给药结束后运用透射电镜观察血府逐瘀大、中、小剂量、白藜芦醇、L-NAME对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形态学的影响。结果各组形态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府逐瘀胶囊可抑制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作为SIRT1抑制细胞凋亡通路的增敏剂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柴胡疏肝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0个中英文数据库(时间均自建库至2013年12月),纳入柴胡疏肝散治疗NAFLD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对其方法学质量及终点指标行定性与定量合成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合计802例NAFLD受试者,其方法学质量均属于高偏倚风险。所有RCT试验组采用柴疏肝散加减或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均未报告主要终点,而仅报告次要终点,只有2个RCT报告不良反应结局。对次要终点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胡疏肝散治疗NAFLD有效且安全,但由于所纳入RCT方法学质量均较低,需要开展更为严格的RCT以提供充分证据支持临床应用柴胡疏肝散治疗NAFLD。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我国全部恶性肿瘤的第 3 和第 5 位,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结直肠癌病因复杂,其中 肠道微生态是影响癌变过程的关键环节。肠道菌群是维持人体胃肠道及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肠道微生物病原体在结直肠 癌发病机制包括微生物代谢、宿主免疫和炎症途径的调节、氧化应激与抗氧化防御调节、细菌基因毒素等环节。传统中药 给药方式主要为口服,中药进入胃肠道后不可避免与肠道微生物发生相互作用。中药主要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从而调 节宿主免疫功能,以及氧化应激与抗氧化防御调节等途径实现防治结直肠癌的作用。实验研究证实,中药对肠道微生态系 统的平衡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对菌群失调具有改善作用;中药可以提高宿主抗癌免疫反应以及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下的 骨髓来源的细胞功能发挥抗肿瘤疗效;促进有氧培养菌的耐酸能力并抑制了厌氧培养菌的耐酸能力,从而增强了整体肠道 菌群的抗氧化性。另外,中药亦能改善微生物的代谢、减轻代谢性炎症,以及抑制产生大肠杆菌的体外和体内基因毒性, 中草药的药效成分经肠道微生物转化后发挥抗炎、镇痛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综上,肠道菌群在部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中具有重要作用,调节肠道菌群是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的重要靶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客观评价部分核心期刊近5年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的质量.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CHKD知识总库收录的5种核心期刊2003年1月~2007年12月发表的学术论文,用经过验证的<中医药治疗性文献信息采集表>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数据采集,并参照CONSORT标准与Jada评分量表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再灌注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心脏疾病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使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极大地降低了ACS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