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的含量变化及其阳性率,探讨CA125与SLE疾病活动度和浆膜腔积液的关系.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37名SLE患者血清CA125水平,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统计SLE患者CA125阳性率,分析其升高与SLE疾病活动度和浆膜腔积液的关系.结果 全部SLE患者血清CA125阳性率为32.4%(12/37),其中活动期患者阳性率为33.3%(8/24),缓解期患者为30.8%(4/13),活动期与缓解期患者间CA125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腹水、胸水的患者CA125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不伴腹水、胸水的患者(P<0.05).结论 CA125在SLE患者中有较高的阳性率,其升高可能与浆膜渗出有关而与病情活动无关.  相似文献   
2.
用C45末端探针和限制性内切酶TaqⅠ对75例湖北汉人SLE患者和58例正常人进行了RFLP检测,同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免疫固定方法测定了其中51例患者和57例正常对照的C4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发现,患者中24例(32.0%)的RFLP带型为7.0-5.4kb(A型),10例(13.3%)为7.0-6.0kb(B型),40例(53.3%)患者RFLP带型为7.0-6.0-5.4kb(C型),仅一例(1.3%)带型为7.0-6.4-5.4kb(D型),即带有表示C4A基因缺失的6.4kb片段。正常对照组中RFLP带型仅检出A、B、C三型,与患者组在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C4表型分析结果发现,患者中C4AQ0者为22例(43%),正常对照中C4AQ0者为10例(17.5%),计算RR值=3.56,χ2=8.46,P<0.01。上述结果表明,C4A蛋白质缺失与SLE易感性密切相关,但在湖北人群中C4A蛋白质缺失的主要原因可能不是由于C4A基因的缺失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苯砜(DDS)过敏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氨苯砜过敏反应综合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服用2周DDS后出现发热、皮疹、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肝损害、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和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确诊为氨苯砜过敏反应综合征,经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结论氨苯砜过敏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损害和溶血性贫血等。根据DDS的用药史,排除微生物感染和其它相关疾病,可诊断本病。治疗上应尽快使用足量的糖皮质激素并逐步减量维持治疗1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4.
通过双盲试验,用Hur INFγ治疗RA患者21例,每d 100万U肌注,连续5d停2d,疗程4周后医师及患者评价有效率分别为66.7%、71.4%,观察指标有效率依次为关节肿胀指数80%,关节痛、压痛指数66.7%、晨僵57.25,类风湿因子55.6%,血沉46.7%,握力42.9%。副反应有发热71.4%,畏寒23.8%,乏力19.1%,头昏9.5%,嗜睡、纳差各4.8%,血、尿常规,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用药后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5岁。10个月前出现头部皮肤剧烈瘙痒,无关节肿痛、肌肉酸痛、晨僵、光敏感等症状。患者多次到当地医院和我院皮肤科就诊,给予对症治疗,皮肤瘙痒缓解不明显。7个月前患者面颊部出现红色皮疹,到外院就诊,行皮肤活检示结合临床考虑”盘状红斑狼疮”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6.
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引起关节破坏、畸形和功能障碍,以手、足的小关节受累为主,并可累及全身其他系统。早期使用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对于延缓关节变形、改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湖北汉族人群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onL或Mannose-Binding Protein,MBL或MBP)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探讨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易感性关系。方法:采用异源双链杂交技术对111例健康正常人和41例SLE患者的MBL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①共检测出两种等位基因:野生型A和变异型B(在54位密码子由GGC→GAC),未检出变异型C、D等位基因。②正常对照中A等位基因及B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910和0.090,符合Hardy-Wernberg定律;与此前在日本人中报道的A及B等位基因频率0.767和0.233相比,变异型B的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③SLE病人组中B等位基因频率为0.146,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湖北汉族人群中MBL基因外显子1具有遗传多态性,而且与已知其他人群的分布频率有一定差异。MBL基因外显子1的遗传多态性并不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人TIM-3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获取蛋白质抗原.制备抗人TIM-3单克隆抗体。方法 通过特异性引物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扩增出hTIM-3cDNA,细胞膜外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QEIOOS中,转化到E.coliBL21(DE3),表达并纯化带6个组氨酸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经克隆筛选获得抗人TIM-3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以间接酶链反应吸附测定(ELISA)和WesternBlot等方法进行单克隆抗体的鉴定。结果 人TIM-3cDNA经DNA测序得到证实.成功构建了pQE100S—hTIM-3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了大量蛋白质抗原,获得了1株稳定分泌抗人TIM-3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28H12),Western Blot分析证明hTIM-3蛋白在转染的CHO细胞中高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TIM-5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了6xHis—hTIM-5融合蛋白.所获单抗能特异识别人TIM-3蛋白,为进一步研究人TIM-3及其配体的功能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发病机制,了解临床表现,掌握诊治的方法,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类风湿性心脏病合并I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此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发热,心脏彩超提示IE。予青霉素抗感染治疗,并联系外科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病检证实类风湿性心脏病合并IE。结论:RA患者不明原因发热,应警惕类风湿性心脏病合并IE,建议尽早防治此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1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自身组织器官免疫耐受受到破坏,循环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自身抗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和周围组织中可引发炎症反应而损坏机体.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最严重,可危及生命.SLE目前普遍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但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也限制了其在部分患者中的使用.随着对SLE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生物靶向治疗药物逐步研发并应用于临床.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和炎性肠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生物制剂已被证明有效,而在SLE中生物制剂的使用仍存在争议.本文参阅最新的文献和临床实验结果,系统回顾并展望了目前使用生物制剂治疗SL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