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房间隔缺损与肺囊肿,均为先天性疾病,且都需手术治疗.但二者合并并进行同期手术治疗,尚未见报道.我院1998年9月同期手术治疗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10岁.既往10年间经常患呼吸道感染.3天前再次出现发热、咳嗽、咯黄痰,且心悸、气促.查体:发育正常,右上肺呼吸音减弱,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P2轻度亢进、分裂.心电图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室肥大.  相似文献   
2.
左心房粘液瘤合并直肠癌,国内外尚未见报道。1999年10月我们遇到了1例,经手术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活动后心悸、气促5个月。3个月前出现中风失语、右侧肢体偏瘫,诊断为脑血栓,经溶栓治疗后痊愈。在应用溶栓药物后出现鲜血便,量约50ml。此后每日排便均带血,排便次数增加且无规律,里急后重,时而出现便后下腹部疼痛,休息后可自行缓解。近10天来,大便次数增加达3~4次/日,便条变细,伴有鲜血。结肠镜检查:距肛门10cm处直肠前壁有结节状肿物,质脆,内镜进至距肛门13cm处,肠腔呈环状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 30例先心病患者心肌中线粒体定量分析 ,评价三种不同心肌保护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图像分析方法对对照组 ,间断冷晶体组 ,持续微温血组及心脏不停跳组的心肌中线粒体比表面 (δ)及面数密度 (N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三组病人中 ,间断冷晶体组的线粒体明显肿胀 ,部分有肌节溶解现象 ,其δ和NA值明显小于微温血组及心脏不停跳组 (P <0 .0 5 ) ,而持续微温血组与心脏不停跳组在心肌线粒体的δ和NA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小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者其线粒体仅有轻度肿胀。结论 :持续微温血灌注及心脏不停跳手术心肌保护法优于间断冷晶体灌注心肌保护法。可用以比较和评价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室间隔缺损684例外科治疗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 6 84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VSD)外科治疗的经验、教训及疗效。方法 :自 1988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收治VSD病人 6 84例 ,其中男性 36 3例 ,女性 32 1例 ,年龄 1 5岁~ 5 0岁 (平均年龄 10 4岁 ) ,其中施行补片 2 46例 ,直接缝合 438例 ;术中采用心脏不停跳下施术 85例。结果 :手术后死亡 6例 ,占 0 88% ;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9例 ,术后残余分流7例 ,疗效满意。结论 :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根据VSD缺损的不同位置及大小 ,采取不同的手术径路及缝合修补的方法 ;心脏不停跳下VSD修补手术 ,与心脏停跳下VSD修补手术相比 ,不仅降低和防止术后低心排、残余分流等并发症 ,而且避免了心肌的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 ;为了降低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的死亡率 ,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 179例心脏病患者进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经过均较顺利。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与阻断腔静脉时间均较常规体外循环缩短 ,无空气栓塞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出现 ,术后均未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结论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适合于大多数心脏手术病人 ,且手术效果良好 ,但对于复杂心脏畸形手术应慎重应用该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西洋参二醇组皂甙对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的临床保护效果。方法:将30例心脏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病人),对照组采用St.ThomasⅡ号液,观察组在St.ThomasⅡ号液基础上加入西洋参二醇组皂甙(80mg/L),分别于升主动脉阻断前、阻断15min,开放循环5min、20min及术后12h、24h采血,检血清内SOD、GSH-Px、LPO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SOD、GSH-Px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LPO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西洋参二醇组皂甙对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有明确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2003年7月~2006年4月,我们应用CT定向钻孔加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1例双腔右心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11月至1988年4月间我科收治11例双腔右心室(DCRV)患者。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3~21岁。根据其临床症状、胸片、心电图及心音图变化不能确立诊断,故全组有5例误诊(误诊为TOF2例、VSD 1例、VSD PS 1例、PS 1例).但心脏扇扫可见右室腔变小,直径在0.6~1.5cm。10例有室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0年5月~2005年12月共手术治疗7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患者,年龄5~12岁,3例单纯CoA,4例同时合并其他畸形。单纯CoA从左后外侧第4肋间进胸完成矫治术。合并PDA者,左后外侧开胸,先双重结扎动脉导管,然后完成矫治术。对1例合并VSD的病例,采取分期手术方法,2例合并PDA和VSD患者采用一期手术法。纠治CoA方法有:缩窄段切除行端端吻合术和补片扩大成形术。结果:术后动脉血压下肢超过上肢5例,与上肢相同2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未发生肾功能衰竭和下肢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出院后3个月~5年随访:无1例死亡,所有患者心功能良好,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随访中超声心动图检查未提示有主动脉再缩窄,补片修补患者无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成年患者术后随访期间仍然存在高血压,经口服降压药得以控制。结论:①在手术时机的选择上,对症状较轻处于心功能代偿期的儿童,手术可延迟到5~6岁时进行。②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和术者经验而定。狭窄段小于1·5cm,可选用端端吻合术;如狭窄段大于1·5cm,则选用补片成形术。③在合并畸形的处理上,尽可能选择一期矫治法在一期矫治的切口选择方面,应首选双切口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18例合并二尖瓣畸形的儿童先心病病历,探讨儿童二尖瓣畸形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自1997年9月至2002年4月期间,共为18例合并二尖瓣畸形的先心病儿童施行手术,年龄2~15岁,体重10~38kg.二尖瓣狭窄兼关闭不全(MS+MI)+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MI+PDA2例,MI+室间隔缺损(VSD)5例,MI+PDA+VSD1例,MI+房间隔缺损(ASD)8例;其中16例行二尖瓣成形术,2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无手术及术后死亡,无残留术后并发症及再手术,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个月~4年,效果良好.结论儿童二尖瓣畸形多为先天性,常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应在矫治其他先心病同时治疗二尖瓣病变;根据病变不同,可选择瓣环环缩,瓣叶裂缝合,"双孔"二尖瓣成形及二尖瓣置换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